肖軍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并發Ⅱ型呼衰撤離呼吸機后的護理要點。方法 回顧性研究我科RICU此類患者脫機前采取的有效措施,撤機后所采取的各種護理方法。結果 本組40例在撤機后通過精心護理成功撤機,并轉入呼吸內科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后好轉出院。3例出現呼吸機相關肺炎(VAP)再次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后有2例成功脫機。本組死亡2例。結論 有效的氣道管理、正確的自主呼吸試驗、早期營養支持、心理疏導、避免鎮靜劑及肌松劑的應用等是COPD并發Ⅱ型呼衰撤離呼吸機后的必要護理措施。
【關鍵詞】 呼吸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23-01
2007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RICU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發Ⅱ型呼衰患者52例,撤機后經過有效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2例患者,男30例,女22例,年齡40~90歲,平均65歲。其中行有創通氣47例,機械通氣時間最短10h,最長512h,平均11.5h。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塞等基礎疾病38例,撤機后好轉40例,再次應用機械通氣2例,死亡2例。
2 撤機前準備
2.1了解停機的指征。根據病人適應情況逐步調整呼吸機到符合停機前的參數:(1)原發病已基本痊愈或受到控制病情穩定;(2)營養狀態及肌力良好,基本恢復;(3)呼吸頻率<30次/分;靜息潮氣量>300ml;最大吸氣負壓>2.94kpa;(4)神智清醒肺部感染控制,痰液量逐步減少,并能咳嗽排痰,符合以上條件方可停機。
2.2 充分評估患者生理狀況
2.2.1 呼吸狀況 確保呼吸功能正常,血氣分析正常,有咳嗽和吞咽反射。呼吸力學:R<25次/min,氧合狀況:PaO2>8kPa(60mmHg),血氧飽和度>90%。
2.2.2 循環評價 確定循環正常。
2.2.3 神經系統評價 清醒程度:中樞系統鎮靜劑的作用;咳嗽、吞咽反射;焦慮、不安;睡眠、休息程度。
2.2.4 腎臟和代謝評價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電解質失衡可能導致肌肉無力;酸堿失衡(如堿中毒)會影響血紅蛋白向組織釋放氧。
2.2.5 營養狀況評價 營養不足會導致能量儲備降低,肌肉無力;高蛋白和高熱量的營養可以增強免疫力和呼吸肌肌力;低糖類飲食可以減少CO2產量;磷攝入不足會導致膈肌無力、呼吸肌疲勞;鎂攝入不足會導致心律失常。
2.3 評估患者心理狀況 (1)反復的撤機失敗使得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應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了解其社會家庭關系,告訴患者撤機方法,撤機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在機械通氣過程中每日進行一次脫機試驗(自主呼吸試驗,SBT),每次20~30min,如出現R>30次/min,心率明顯增快,血壓升高等,應終止試驗,重新進行機械通氣。(2)長期使用呼吸機使患者產生了依賴、并對撤機產生恐懼心理,應幫助其分析病因,了解疾病知識,并鼓勵患者重建自主呼吸的信心。本組大多數患者在清醒后出現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護士及時發現并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增強了患者自信心,從而提高了撤機成功率。
3 護理措施
3.1 準備 選擇白天,環境安靜,患者精神、體力、情緒較好時,給予舒適的臥位(斜坡臥位或坐位,備簡易呼吸球囊,必要時使用呼吸興奮劑。在停用期間患者如無異常,再逐漸增加停用時間,直到連續兩個白天病人能自己呼吸,才考慮夜間停機
3.2 做好停機時的心理護理。由于病人依靠呼吸機呼吸,減輕了自身負擔,所以長時間使用,對機器產生了依賴性。一旦停機,患者心理上難以忍受,認為脫離呼吸機后會引起呼吸困難,情緒上就起了很大的波動。
3.3 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指導患者訓練正確的呼吸方式,控制性深呼吸,以鍛煉呼吸肌的功能。
3.4 生命體征和意識的觀察
3.4.1 呼吸監測 如患者安靜,肢體溫暖無汗,胸廓起伏良好,兩肺呼吸對稱,呼吸平穩,可繼續停機。如患者煩躁不安,出冷汗,呼吸淺促,胸式呼吸不明顯,發紺,則立即接呼吸機,避免呼吸肌群疲勞?;颊邇H出現呼吸不平穩,SpO2下降,CO2潴留,可調整呼吸興奮劑用量,行手動式輔助通氣或無創輔助通氣等。注意有無氣道阻塞、痙攣等情況并及時處理。
3.4.2 持續心電監測 如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可提示PCO2升高,心電圖提示S-T段抬高,可考慮CO2下降,但要視患者具體情況,不可勉強,以免加重呼吸肌的疲勞。
3.4.3 注意意識狀況 注意有無嗜睡、朦朧等早期CO2潴留的表現。
3.4.4 血流動力學的監測。連續監測EKG、BP、SPO,若BP升高及呼吸加快可提示PCO增高,根據動脈血氣來調整呼吸機的各參數。如果停機前后半小時測動脈血氣均正常且相差不大時,可繼續停機。
3.5 加強呼吸道管理是減少肺部感染的重要環節 每1~2h給患者翻身叩背一次,鼓勵咳嗽,采用超聲霧化吸入,直接氣道滴入生理鹽水濕化等方法稀釋痰液,必要時吸痰,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以按需原則決定吸痰時機,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吸引壓力不宜過高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并觀察痰液性狀和量,根據痰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
3.6 加強營養支持,提供足夠的熱卡和氮源 呼衰患者常因進食困難、感染及激素的應用使肌肉組織減少,體重下降,而機械通氣又容易產生呼吸肌失用性萎縮。3.7 呼吸平穩,應及時拔除氣管插管 拔管前給予地塞米松5mg,防止喉和氣管黏膜的水腫,拔管前充分吸除氣管內分泌物和氣囊上方的滯留物,抽出氣囊內氣體后再次吸引氣管內分泌物,囑患者深呼吸,于深吸氣末順氣道自然曲度,輕柔迅速地將導管拔出。留置胃管進食的患者要暫禁食,必要時負壓吸引抽出胃內滯留物和氣體,防止嗆咳、反流而導致窒息。
3.8 加強各項基礎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并防止著涼。記錄24h出入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不斷評估患者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健康宣教,制訂并及時修改護理計劃。
4 小結
隨著人類生命價值的提高,危重病人在醫療監護和搶救中使用呼吸機越來越普遍,護理人員必須認真學習,熟練掌握各種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病人需要的護理,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仔細觀察,了解病人病情的變化和機體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只有正確運用才能提高呼吸衰竭的搶救成功率,否則反而會造成不良后果,對于使用呼吸機有依賴性的病人進行撤機時,必須針對患者不同的病情特點、心理狀態和耐受力,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進行身心兩方面的護理,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張金環,吳艷輝,劉君等。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25-926.
[2]江東紅,曾 清。氣管切開病人ICU內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3):178-179.
[3]張京利,王力紅,王桂珍等。加強呼吸機管路系統的管理及消毒[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