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端
【摘要】目的:通過研究整體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程序中的應用,進一步闡述整體護理的理論模式和臨床價值。方法對病區中一級護理以上病人運用護理程序,每一名責任護士負責管理2~3名重病人。護士長周檢查,責任組長每天檢查分級查房制度,對疑難病例中的難點,提出問題,進行討論。結果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并將護理程序系統化的護理臨床業務及護理管理模式,按照護理程序的科學工作方式,為病人進行整體護理。護理程序包括:估計、診斷、計劃、實施、評價。
【關鍵詞】整體護理 神經內科 護理程序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50-01
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的核心,它是一種科學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及工作方法,如何把護理程序準確地運用到整體護理中,是我們神經內科近年來研究和探討的課題,自2001年醫院確定神經內科為整體護理療區以來,我們根據本科室病人的特點,按護理程序的方法為病人提供全面、系統的服務,這對規范整體護理,體現以病人為中心,提高科學的護理有著深遠的臨床意義.
1方法
制定護理表格
1.1為了保證護理病歷及時準確的完成,減輕臨床護士的工作量,我們根據本科的疾病特征和護理重點,制定了針對性強的護理表格,內容包括:入院患者評估、住院評估、標準護理計劃單、標準健康宣教計劃、出院指導項目單等,使用時可直接選擇或填寫,做到省時省力,把時間還給患者。
整體護理中護理診斷確定
2.1 護理診斷是整體護理的依據,根據診斷確定病人現存和潛在的問題,這就需要對病人的各種情況做出判斷,根據病情分先后順序列出護理診斷,正確嚴密的護理診斷可提高護理質量,為整體護理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本科室一般病人的護理診斷由責任護士制定,按照首優、中優、次優的順序排列.如遇到疑難及危重病人的護理診斷即組織科室護理會診,由全體在班護士一起制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如果是多發病,及并發癥,涉及其它科室病癥的護理診斷,則組織各科之間的護理會診,這樣才能體現護理診斷的全面性,如我科2004年1月收治了一名大面積腦梗塞并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護士長即請內分泌科護士與我們共同制定出符合病人病情的護理診斷,這為以后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打下了基礎.
3整體護理中做好入院評估
3.1 評估是實施整體護理的基礎,評估的目的是指出要解決的問題,評估是否及時準確,直接關系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的準確性,評估時應從整體人手,全面地考慮病人的身心狀況、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等,明確病人已掌握和未掌握的有關疾病知識,確認病人對護理的要求. 1 . 2 根據以上問題本科室制定了病人人院評估表,其內容包括:健康史、體格檢查、人文情況等,它簡潔明了,更具實效性,把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及病情的主要情況,通過護士對病人的觀察及交談,按實際情況在相應的欄目中添寫或”了”.評估表除常規的內容外,還根據神經內科的特點,設制了以下內容:如肢體活動: 自如,障礙,偏癱(左側,右側).進食情況:春咽困難,咀嚼困難,飲水嗆咳.語言溝通:言語流利、言語笨拙、失語等.通過護理評估表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應病人的情況,為護士節省了時間,方便記錄,更為以后護理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改變工作模式組織分工本科共設病床38張,分2組,每組有1名責任組長、2名責任護士、3名輔助護士。護士長負責整個護理工作的組織實施及質量檢查,責任組長除需參與完成整體護理的工作外,還負責對責任護士的帶教指導與協調,并督促檢查及時補位。排班方法根據患者實際需要以及工作量大小進行排班,合理使用人力資源。由于本科臥床危重病人多,基礎護理及輸液工作量大,因此重點增加了晨晚間和中午護理人員的配備:晨間6-8時有3名護士在班,中午12-14時有5名護士在班,晚夜班實行雙班制。
3.2 要重視資料的收集:估計是護理程序的第一步,是從各方面有步驟,有計劃的收集資料以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態的過程,正確的護理診斷和護理目標必須建立在充分的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處理,得以結論,不能主觀想象,要注意主客觀資料相符合。要對患者的主訴,二便,睡眠飲食,現病史,家庭經濟狀況,心理狀態,既往史及社會支持因素的了解等方面收集。2 注意護理診斷的準確: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中關鍵的一步,它是分析綜合判斷的過程,是下一步制定護理計劃以及實施評價病人健康狀況的基礎。不同疾病可有相似的護理診斷,同種疾病可有不同的護理診斷,護理診斷應該因人而異,而不能對各類疾病確定相對的固定模式。例如:腦梗塞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護理診斷不能一律為抑郁,而要以病人為中心,因人而異進行診斷。3 護理目標要具體現實:護理目標是通過護理活動所要達到的最理想的結果,目標是具體的,能夠達到的,是可以衡量的。建立目標時不要出現籠統的無時間限制的難以觀察和測定的目標。例如:護理診斷為體溫過高由于感染所致的護理目標不能簡單地定為體溫恢復正常,而應為1周之內體溫控制約38.5℃及1周以后體溫維持正常,無合并感染。
評 價
評價是護理程序的最后一步,在護理程序中先前四個步驟的正確執行是有效評價的基礎;是將病人的健康狀況與原先確定的護理目標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比較過程。
目的:進行評價的目的最主要是確定病人健康狀況向目標進步的程度,同時也是判斷護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效果的過程。
內容:評價系統包括組織評價、護理程序評價和護理效果3個方面。它們三者之間是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方法:評價的方法是將護理效果與原定目標相比較,以鑒定護理效果,找出新的問題。經分析可得出3種結果:①目標已達到;②部分達到目標;③未能達到目標。
綜上所述,護理程序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完整過程,在此過程中要認真掌握護理程序的每一個步驟,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充分重視護理程序工作的進行和記錄,才能保證護理程序的連續性、正確性,才能使整體護理的質量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華護理學會.整體護理理論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1~69
[2] 袁劍云,金喬.系統化整體護理[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20~21
[3] 施雁.實施整體護理注重實效[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