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 陳愛霞
【摘要】 目的:論證個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分析,收錄了我院在2011年~2013年間的急診患者800名,將這800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健康教育,一組為實驗組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運用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實驗組病人配合度較高且樂觀開朗康復快,而常規護理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患者則表現一般。結論:在急診護理過程中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可以大大的減少醫院的醫療糾紛,促進醫院急診醫療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個性化健康教育 急診護理 改善 醫療糾紛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5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2011年~2013年 我院選取800名急診處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患者的年齡在16歲~78歲,平均年齡45歲。男女比例相當,并且病情輕重緩急相似。將2011年的388名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平均年齡在46.7歲,男205例、女183例。將2011年~2013年的412名急診患者作為實驗組,其中平均年齡在44.6歲,男219例,女193例。
1.2 方法: 實驗組由護士對患者進行細致地了解,包括對病人的恢復狀況、病人生活習性及其生活環境條件、本人及家屬的文化背景、病人對自身病癥的認識程度。在護士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之后,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和符合個體化需要的護理與健康教育計劃,并且指定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措施。在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的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建立優良的醫患關系,強調和落實患者需求,治療過程根據痊愈狀況采取不同的側重點,使患者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愛心和關懷,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個性化健康教育包括常規健康教育、隨機性教育、科普教育。隨機性的教育方式主要有用氧的注意事項,注意患者是否保持正確的體位、避免壓瘡發生、安全的防護、是否規律地飲食服藥休息:如患者出現嘔吐、惡心,應使患者去枕平臥位,使頭偏向一側,必要時拉出患者的舌頭,并向其家屬講明此臥位的必要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應使其保持端坐位或是半坐臥位,同時囑咐患者和家屬要充分理解并且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相關工作;進行靜脈注射藥物時囑咐患者及家屬因不可因滴速過快而自行調節;急性期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不可下床活動,只有進入恢復期之后才能在床邊或是床上進行適量的活動,康復期之后方可在室內進行活動,痊愈后方能夠自由活動等內容。科普法教育包括觀看有關科普知識的節目、做好預防疾病知識的宣傳工作、派發有關的科普教材與宣傳資料、針對患者的情況做出及時的教育調整,及時的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可留下患者及家屬聯絡方法,將后續的護理服務做好。
1.3 評價方法: 對800例患者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心理狀況實施調查問卷,保證所有的患者及家屬正確如實地填寫。同時調查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分為特別滿意、滿意、一般、差四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所得的數據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在388例對照組急診患者中,299例患者的心理狀況改善不理想,89例患者表示表示心理狀況無變化,對于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如下:13例患者特別滿意,17例患者滿意,190例患者感覺一般,168例患者評為差。在412例試驗組急診患者中,412例患者均表示心理狀況有較明顯的改善,對于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如下:254例患者t特別滿意,100例患者滿意,54例患者感覺一般,4例患者評為差。
3 討論
3.1 個性化健康教育,具有較明顯的效果
個性化健康教育優于常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與健康教育相比同時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改善的效果明顯。
3.2 個性化健康教育實施后提高了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視一般為滿意,則在388例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的患者中有111例對護士的工作滿意,滿意度為57%。412例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患者中有412例患者護士的工作滿意,滿意度為100%。兩組病人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有顯著的差異,后者明顯高于前者。
4 小結
4.1急診護理急 急診護理是急診護理人員能夠以精確的治療措施及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救治生命受到威脅的病人;護理人員能夠積極宣傳各種相關疾病的知識,增強患者的防范疾病及以后預防疾病意識;護理人員能夠耐心的解釋及疏導突遭變故,心理受到極大創傷的病人及家屬;護理人員能夠引導和護送需要做相關檢查而找到方向的患者及家屬;因此急診護理在急診科中顯得尤為重要。個性化健康教育是在常規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添加了隨機性教育法、科普教育法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急診護理的工作效率[2]。
4.2個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診護理中實施的重要性急診患者大多是發病重且急,例如腦出血、急腹癥、中毒等,患者的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需要及時搶救,患者及家屬的都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在急救過程中輔以個性化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及家屬的壓力,舒緩他們的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生的救治及治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逐漸提高了自我保健的意識,并開始了解預防疾病的相關知識,人們達到了“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的共識,自我護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空間[3]。在急診護理中給予個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況,增強自我保健的能力,避免及預防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付麗芬.個性化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吉林醫學2013
[2] 徐國英.急診護理安全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 中國護理管2006
[3] 陳凌瑩 谷萱 李憶豪 曾碧玲.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探討[J] 中國婦幼保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