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彭秀琴 魏小梅
作者簡介姓名:吳瑕;出生年月:1976.7.8;性別:女;籍貫:武漢;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主管護師【摘要】目的:通過對老年人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過程進行分析,為預防和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提供依據。方法:臨床觀察記錄本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病情觀察、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積極治療。結果:老年人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與年齡、手術方式、活動量、血液高凝狀態有關。結論:老年人腹部手術后進行及時有效的預防和護理干預,是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重要措施,減少了腹部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老年人手術后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腹部手術;病情觀察;下肢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73-0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周圍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壁損傷。由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在此靜脈叢和靜脈瓣袋內淤滯較重[1 ],加之老年腹部手術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術后恢復慢,臥床時間相對較長,很容易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我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有32例出現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經及時有效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現將32例患者的臨床特點和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共有32例老年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腫痛、行走活動受限。其中男21例,女10例,最大年齡83歲,最小年齡54歲,平均年齡66歲。本組32例中,既往高血壓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
1.2 方法通過準確評估、健康宣教、物理方法、藥物治療等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手段,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治療。
1.3 結果本組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時間最長為51d,最短為23d,平均住院天數為31d。
2護理
2.1 評估及時準確 根據患者個人的凝血功能及全身情況來準確評估。手術方式不同,手術時間長短的差異,會對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產生直接影響。年齡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統計表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較為多見。對于年齡偏大、特別是60歲以上的腹部手術患者,應將其列為高危人群。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老年患者因腫脹肢體內的有效循環失液,有可能導致休克[2],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特別關注。發現患者出現腿部疼痛、下肢腫脹、淺靜脈曲張等癥狀,應疑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患者出現明顯的體溫升高、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增高,并伴有腿部疼痛、下肢腫脹、淺靜脈曲張等癥狀,則應視為血栓形成,應馬上通知醫生立即處理。
2.2 心理護理 首先護士要積極主動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和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解除其心理障礙。對病人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宣教方面。老年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住院,情緒容易悲觀,尤其是高齡患者更是如此。護士應耐心細致地向老年患者的陪護親屬講解相關知識,指導他們學會細致觀察,支持、配合醫護人員及早發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征兆,以盡快作出準確判斷,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2.3 一般護理
2.3.1 運用物理方法①術后早期臥床休息期間,抬高下肢,使下肢位置高于心臟水平,促進患者下肢靜脈回流。②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③昏迷或意識不清的患者,對其下肢進行定時按摩 ,并經常進行曲伸運動。④使用醫用彈力襪,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液循環滯緩,促進血液回流。但在下肢靜脈血栓急性期應禁用彈力襪,以防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 3]。
2.3.2 輸液時應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減少下肢血管內膜的損傷,維護血管內壁的完整性。在輸液過程中要避免以下情況發生:①深靜脈炎。避免注射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②在同一部位進行反復多次穿刺;③在穿刺部位出現炎癥反應時不更換靜脈通道;④穿刺時扎止血帶的時間不宜過長。
2.3.3 引導和幫助患者及家屬科學選擇飲食、選擇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食物,進食易消化軟食 ,有利于降低血液黏滯度。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維持血管的彈性。科學地選擇飲食還有利于保持大便通暢,以避免因排便用力腹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老年人體質差,應注意肢體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下肢血液瘀積或靜脈痙攣。
2.3.4 藥物治療 ① 口服華法林,它可以有效降低近端下肢深靜脈血栓,可作為溶血栓的藥物。②術后可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或丹參片,預防血栓形成,3d后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鈉4 000U皮下注射[4]。③使用鏈激酶或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對于高齡患者,在遵醫囑使用各種防治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時,護士要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觀察有無出血傾向,發現異常要及時進行凝血分析檢查。注意控制使用止血藥物,以減少血小板聚集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誘因。
3 討論
下肢靜脈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老年人腹部手術后易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出現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因此,應做好老年人圍手術期下肢靜脈血栓的觀察和護理,對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有重要意義。臨床護理實踐表明,積極、系統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人腹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
參考文獻
[1]畢偉,張彥榮,趙建輝.主刀兵法—— 血管外科臨床指導[M].上海: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151—154.
[2]王春玲,王微微,張宇,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行脛骨遷移血管再生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3):29.
[3]黃瀟紅,曾志桓.腹膜支架腔內隔絕術治療DeBeKeylll型主動脈夾層動脈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1):28.
[4]胡慧敏,任瑞芳.患者住院期間并發肺栓塞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