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標本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出現誤差的原因。方法:我站選擇2012年9月~2013年9月間檢驗的136例不合格血液標本進行分析,同時對出現檢驗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結果:通過對所選的136例采血后檢驗不合格的血液標本出現的誤差原因進行分析,其中39.71%為血液標本有凝塊,23.53%為采血時間不正確,8.82%為出現溶血反應,11.76%為其他原因所致;經過統計,血液檢驗出現誤差的主要原因是采血標本量不足,與其他相關因素進行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了有效提升血液標本的質量,應該嚴格把控每個環節,以免出現標本誤差,最大限度的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
【關鍵詞】臨床血液標本;檢驗誤差;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08-02
采供血檢驗中血液檢驗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而且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血液檢驗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血液檢驗不但能夠診斷血液疾病,同時還可以對其他疾病進行輔助診斷。而且檢驗結果也會對臨床輸血治療方案的制定產生影響。血液檢驗的整個過程要經過血液采集、保存以及送檢等多個步驟,不管任何一個步驟發現錯誤,都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進而對血液結果的真實性產生影響。為了能夠獲得最佳的血液標本,我站選擇2012年9月~2013年9月間檢驗的136例不合格血液標本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我站選擇2012年9月~2013年9月間檢驗的136例不合格血液標本進行分析,其中96例為男性,40例為女性;年齡在18~55歲之間,平均為(36.3±4.2)歲。
1.2采血方法(1)靜脈采血法靜脈采血法主要選取的靜脈為肘正中靜脈,運用真空采血及開放式采血兩種方法,采血時患者取靜坐位或者仰臥位,鼓勵患者保持心態平和,準備好所需的物品,進行穿刺采血,貼好標簽,完成采血步驟后要按個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密封、消毒以及送檢。(2)皮膚采血法在患者左手的無名指指端內側實施采血,進行才學前要準備好所需物品,患者取坐位,放松心態,每人一針,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執行,當采集完血液后要用碘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同時按壓穿刺點,直到不出血后放開。將所采集的血液儲存在試管內,貼好標簽送到檢驗科。
1.3分析及統計方法嚴格標記不合格的血液標本,并將具體信息反饋到采血科室,多個科室的醫護人員聯合對不合格血液標本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運用SPSS16.0系統軟件對所選資料進行分析。
2結果
通過對所選的136例輸血檢驗不合格的血液標本出現的誤差原因進行分析,其中39.71%為血液標本有凝塊,23.53%為采血時間不正確,8.82%為出現溶血反應,11.76%為其他原因所致;經過統計,血液檢驗出現誤差的主要原因是采血標本量不足,與其他相關因素進行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血液檢驗的過程要經過采集、保存以及送檢等多個步驟,在采集血液標本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范進行,這也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條件,確保所得數據有效可靠[1]。因而,為了提升血液標本的檢驗質量,要嚴格控制每個環節,以免標本出現誤差,最大限度的保證血液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本文通過研究發現血液采集過程中出現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3.1血液采集時間不當護理人員在對血液進行采集時,只是簡單的按照采血要求執行,沒有詢問患者具體的情況,例如有無吃飯、服用其他藥物等等。這些都會對血液檢驗的真實性產生影響,因此,應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在按照采血要求執行的前提下,還要積極主動的了解患者的信息,保證血液檢驗的可靠性。
3.2血液標本的采集量不足收集血液的試管內底部存在一定量的抗凝劑,而只有將抗凝劑與規定的血液結合后才能夠發揮抗凝效果[2]。因此,在采集血液的過程中,如所采集的血液量不足,就會出現抗凝劑導致血液中的一些成分稀釋;但并不是所采集的血量越多越好,假如采集的血量過多,會出現抗凝物質過少導致血液無法充分發揮抗凝效果,進而使得所測得的各項數值不準確,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3.3所采血液標本含有凝塊當血液標本采集完成后,應將其存放在試管內,假如血液沒有及時有效的與試管內的抗凝劑進行混合,導致血液無法有效抗凝,就會導致血液樣本出現凝血反應。而且,假如采集血液所需的時間過長,也會引起凝血現象出現。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采血方法,以免出現凝血現象,確保血液檢驗的真實性。
3.4出現溶血反應第一、當護理人員完成血液采集操作后,在將血液打進試管內時,沒有及時將針頭拔下而直接推血,或者血液在試管內過于晃動,這樣都會導致紅細胞受到損傷出現破碎現象,進而引起溶血現象出現[3]。而且運用靜脈采血法來采血時,如沒有一針見血,容易出現溶血現象;因此,護理人員在對血液進行采集時不要用針頭將血液注入試管中。第二、標本采集后嚴格控制儲存環境,避免因環境溫度過高、過低或驟變而造成溶血現象。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升血液標本的質量,應該嚴格把控每個環節,以免出現標本誤差,最大限度的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雪華.40例不合格臨床血液常規檢驗標本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25(07):876-876
[2]張竹青.55例臨床血液常規檢驗標本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4(06):471-472
[3]石福榮,任海云,楊娟.影響血標本檢驗結果的常見原因及對策[J].山東醫藥.2010,36(15):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