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 王添興 羅威明 陳鑫 湯志祥 孫建永
作者簡介:劉維,女,(1991-),漢族,湖南株洲人,2011級本科臨床專業在校學生;通訊作者:孫建永,男,(1979-),漢族,內蒙人,實驗師,從事臨床應用解剖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42-01
基金項目:長沙醫學院2014年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長醫教〔2014〕10號--118
引言: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關于小針刀在治療損傷性炎癥方面的治療方法和臨床應用,主要是通過剝離、松解并聯合針刺達到治愈損傷性炎癥的目的,方法簡單易行,收效較好,故筆者總結近10年關于小針刀的在損傷性炎癥方面的臨床應用,以促進針刀在臨床治療方面的發展。
一研究現狀
針刀療法用一個完整的語言來概括應該是一種介于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針刀療法是將東方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西方醫學的手術解剖基本理論融為一體。在治療頸椎病、腰椎病、骨關節病、軟組織損傷、外傷性滑囊炎、腱鞘炎、神經痛等損傷性疾病方面有著特殊的治療作用。針刀醫學是由朱漢章教授首創的新的醫學學科, 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及西醫學的新成果,由中西醫理論融合、再創造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醫學理論體系[1]。針刀醫學自1987年推廣至今,自90年代初期針刀醫學傳播到海外。
本文主要致力于損傷性炎癥的臨床運用,對相關臨床治療方式進行總結,現將內容歸納如下:
1.解決問題:通過小針刀對各種損傷性炎癥進行治療,其中針刀松解法是針刀醫學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慢性軟組織損傷類疾病,通過各種剝離法、切開法和瘢痕刮除法剝離粘連、松解攣縮、刮除瘢痕、疏通堵塞。針刀松解法主要通過針刀在病變局部進行操作,對病變組織進行剝離粘連、松解攣縮、疏通堵塞,起到鎮痛、減張減壓、促進局部微循環、調節免疫等作用。[2]以治療肩周炎為例,治療肩周炎方面首先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尤以喙肱肌和肱二頭短肌的附著點喙突處,岡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岡下肌和小圓肌的抵止埔壓瘴量為明顯,醫者施術加壓分離刺人,針刀到達病灶后。用切開剝離法或縱行疏通剝離法,剝離3~5針,當針下有松動感時出針,然后在每個針孔注入混合藥物2ml,術后配合手法,患肢外展醫者站于外側并囑患者患側肌肉充分放松,用、扳、拿、揉法放松術后緊張的肌肉。此法的作用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松肌肉痙攣,松解粘連,滑利關節,并利用力學原理、糾正關節微小移位、錯位,使患肢動態失調得以平衡[3]。
2.優點:
(1)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2)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后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于接受。動物實驗證實針刀療法可以促使受損部位的肉芽組織轉化, 促進肌肉的恢復,[5] 同時可以有效調節血清炎性遞質的釋放。[6]
二存在問題
1.針刀在下針過程中往往存在許多盲區和誤區,在分離肌肉組織的同時存在損傷淺表神經與血管的風險,更有甚者,術者往往依照某一骨性標志作為參照點或根據術者的熟練程度下針,而這種方法法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甚至加大治療風險。
2.發現針刀治療的患者血液內部分酶原及血漿因子發生改變[4],電生理指標及影像學表現在治療前后亦有顯著差異[7-8]。
三解決方案
1.需熟悉人體解剖結構和肌肉及肌群的起止點,例如:重點識記淺表部位重要的血管以及神經的分布,在操作的過程中盡量避開較危險的血管和神經,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2.血液內部分酶原及血漿因子發生改變時及時做好研究記錄,對出現的現象及時找出解決辦法,避免對人體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害。
四結語
筆者認為總結損傷性炎癥的臨床治療方法有助于促進小針刀在臨床治療方面進一步的發展與研究,隨著針刀醫學的發展,急需制定一部關于針刀醫學的行業標準來規范針刀治療, 具體包括診斷標準的建立、適應證的掌握、臨床安全性及療效評估等??傊?,針刀醫學標準化體系的建立是實現針刀醫學規范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朱漢章.針刀醫學原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93-728
[2]焦克儉.小針刀、手法為主治療粘連期肩周炎150例[J],陜西中醫,2001,22(4)
[3]丁宇,王燮榮.針刀醫學原理及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5)
[4]胡波,郭長青,孫紅梅. 針刀療法對腰三橫突征模型大鼠局部組織IL-6、IL-10、TNF-α、TGF-β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8):699-702
[5]趙斌,劉玉倩.小針刀治療肌肉損傷的組織學和生物力學研究[J]體育科學, 2004,9(24):28-29
[6]劉燦坤, 喬晉琳.針刀干預L3橫突綜合征兔對IL-1β、IL-6 和TNF-α水平的影 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8,1(3)14-16
[7]張鴻振,王振湘.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2(5):658-659
[8]賀鐵豪,黃李平.小針刀治療椎原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 2002,2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