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曹冰
作者簡介:張洪(1983-),女,碩士,從事高等護理教育與管理研究 工作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郵編:610075【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運動護理模式對養老院高齡失能老人生存質量影響,探討適合養老院高齡老人的最佳運動護理模式。方法:將兩所具有代表性的養老院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選取80歲及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將干預組老人按活動能力分為3級,每級老人采用不同運動處方護理,對照組老人給予常規護理。6個月后用WHOQOL-BREF量表對兩組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兩組老人WHOQOL-BREF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運動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齡失能老年人生存質量。
【關鍵詞】高齡失能老人;養老院;中西醫結合運動護理模式;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51-01
附:該項目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校基金資助,項目編號:ZRMS201347。
2013年,中國社科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內部變動將進一步加劇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一是高齡老年人口繼續增長,從2012年的0.22億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億人,年均增長100萬人的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繼續增加,從2012年的3600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3750萬人。“高齡”意味著“失能”,如何保障高齡失能老人運動保健需求,成為養老新難題。目前多數養老機構的服務內容單一,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的訓練,素質較低,除了基本需求外,專業運動養生指導幾乎是空白[1-3]。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養老院高齡老人實施中西醫結合特色運動護理方案來提高高齡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成都高新西區晚霞老年服務中心和溫江區康馨苑老年公寓80-90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兩所養老院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兩組老年人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干預措施干預組老人根據Barthel指數評定、運動負荷試驗、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及健康體檢結果、老年人興趣,將老人活動能力進行分級和制定不同的運動處方。
Ⅰ級:能獨立活動,無需幫助或指導;平衡柔韌性鍛煉,推薦項目:醫療保健操、步行。頻率:2次/天,時間:15~30min。
Ⅱ級:能獨立活動,但較慢,或需他人幫助或指導;平衡柔韌性鍛煉,推薦項目:24式回春醫療保健操、散步。頻率:1次/天,時間:15~30min。
Ⅲ級:行走部分受限或全部受限,需借助輔助器或他人操持代勞;柔韌性、伸展性鍛煉,推薦項目:輪椅或臥床保健操、保健按摩(被動運動)。頻率:1次/天,時間:15~30min。
每天每組安排1~3名經過培訓的專業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老人在運動試驗和體力測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喜好選擇適宜的鍛煉方式。初次進行運動的老年人,開始運動的時間應較短,從低而有效的限度開始,緩慢而有規律地進行,且應有6周左右的適應階段,以確保安全、有效。
1.2.2測量工具選擇WHOQOL-BREF量表作為測評工具。該量表包括26個問題,分為6個維度,分別是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總的健康狀況、生存質量。WHOQOL-BREF量表的計分方法是根據各條目不同的權重,計算分量表中各條目積分之和,得到分量表的粗積分,將粗積分轉換為0到100的標準分。各維度分數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生存質量越高。
1.2.3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各維度的統計描述用均數、標準差,組間比較、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
表2兩組老人干預后WHOQOL-BREF各維度比較表(s)
項目 生存質量 健康狀況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社會領域 環境領域干預組 4.01±1.3 3.98±1.0 14.51±2.6 15.43±1.7 14.18±2.3 13.18±2.3對照組 3.11±1.3 3.11±1.4 11.69±2.8 10.73±2.0 11.73±2.4 10.51±2.6t 2.084 2.014 6.831 5.303 4.287 2.335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老人在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均較干預前有極大提高(P <0.05);與對照組相比,其總的健康狀況、生存質量總評及領域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
3 討論
3.1開展中西醫結合特色運動護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1養老結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長壽不健康日益凸顯高齡老人的高失能率,高患病率使專業化的服務成為現實需求,在家庭照料不能實現的時候,很多高齡老人及高齡老人的家人會尋求社會養老機構。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三次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16.6%,即有597.6萬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4]。但是專業機構照料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目前,多數養老機構沒有配備專業運動指導護理人員,運動方式單一,忽略了高齡老人及自理受限老人健身需求,嚴重影響了老人的生存質量。
3.1.2中西醫結合運動護理方案特異性突出高齡老人由于生理和病理性衰老,機體產生一系列生理學和形態學變化,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逐漸降低,如肌肉出現萎縮,韌帶彈性減弱、骨骼碳質成分增多、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等,在進行負重鍛煉時,容易發生骨折、骨裂或關節、肌肉和韌帶損傷,活動能力也隨之減弱[5-6]。因此,課題組在健康檢查與體能測試的基礎上,根據參與者的健康狀況、體力基礎、技術水平、興趣愛好、年齡及性別等特點,客觀分析個體體質狀況,制定出分級特色老年運動方案,如中風偏癱等行動不便老人,指導其進行輪椅保健操或臥床健身方法,再配合保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并發癥發生,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
3.2傳統健身方式在高齡失能老人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近年來,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方法以其獨特的優勢深得老年朋友的喜愛。一方面,傳統中醫運動養生以健身氣功為主,不需要輔助的體育器械,簡單易行,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而且其不受天氣變化和場地的限制,老人可根據周圍情況和自身喜好選擇適宜的場地和時間進行鍛煉,易于長久堅持。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罹患慢性病幾率也在不斷增加,慢性疾病成為影響高齡老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回春醫療保健操、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術強度適中、功法簡單,能調整陰陽、疏理經絡、減脂降壓,對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保健和醫療作用[7]。
4小結
高齡失能老人由于各種慢性病的困擾及日常生活失能現象的存在,對醫療配備和專業護理的要求比較高,但由于多數養老院尤其是民辦養老院存在資源緊張,且政府針對高齡補貼體制尚未完善等因素,高齡老年人面臨著貧困、疾病、失能、服務、照料、精神關愛等諸多困難和問題,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方面需求,既是中央的戰略部署,又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中西醫結合分級特色運動護理方案的應用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存質量,在養老院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鄧 穎,李寧秀,劉朝杰.不同養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1):44-46.
[2]賀銀鳳,周英華.我國老齡照料服務體系面臨的挑戰[J].人口學刊,2009,( 4 ) :47-51.
[3]張寧.某社區高齡老人衛生服務需求及利用情況調查[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8):388,392.
[4] 肖云,呂倩,漆敏.高齡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2012,2(33):28-30.
[5]周淑新,劉景昌.老年人運動處方指南[J].中國全科醫學,2006,9(20):1692-1694.
[6]江聲策.中老年人運動處方制定原則及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161.
[7]張繁榮,韓曉東,喻祝仙.中國傳統健身養生法對老年人健身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