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權 吳常青
【摘要】WHO 和 UNICEF 于 2002 年聯合制定了《嬰幼兒喂養全球策略》以引起世界各國重視喂養行為對嬰幼兒營養狀況、生長、發育、健康及生存質量的影響。近年來,全球 5 歲以下兒童中,超過 1/3 的兒童存在營養不良,發展中國家每年有 1090 萬 5 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 1/2 以上與營養不良有關,死亡的兒童中 2/3 以上與出生后第一年喂養方法不當有關。目前我國有許多兒童,未按推薦的喂養方式喂養,盡管一些母親開始打算進行純母乳喂養,但是最終有很多原因造成母親停止了母乳喂養,尤其是 6 個月以內的純母乳喂養,而采用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本文就母乳喂養談一下體會。
【關鍵詞】母乳喂養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83-02
母乳喂養非常重要,母乳喂養是人類的天性,母親的義務,嬰兒的權利。 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和優越性包括,母乳營養好,易消化吸收,可預防感染,比人工喂養的成本要低,有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嬰兒的發育,有助于推遲母親再次懷孕,保護母親健康。 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品,生物利用率極高,一定時期內母乳會隨著嬰兒生長需要呈相應改變,以適合其需求。母乳是嬰幼兒的免疫劑和母親的康體劑。母乳喂養為孩子提供物質和精神營養,促進其智力發育和親子關系的建立,是挽救兒童生存的四大戰術之一。有研究結果顯示,純母乳喂養對于抵抗嬰兒腹瀉有重要作用。對腹瀉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母乳喂養兒發生腹瀉的危險因素明顯少于斷乳的嬰兒,由此可見,對于經濟、公共衛生及家庭條件尚不發達或不富裕的國家、地區,母乳喂養的保護作用尤為重要。 母乳喂養對嬰幼兒呼吸道有保護作用。有研究對 3754 例 1 歲內嬰兒的研究表明, 6 個月以上的母乳喂養對于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這些下呼吸道感染有保護效應,而這種作用對于暴露于吸煙環境的嬰幼兒尤為顯著。有研究表明母乳喂養新生兒黃疸、腹瀉、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鵝口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其他喂養方式。[1]
母親對于母乳喂養的錯誤認識和心理因素等都使得母乳喂養受到影響,造成近年來母乳喂養率持續下降。[2] 母親停止母乳喂養的常見原因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四點:第一,母親自己或其家人認為母乳不足,事實上每個母親都能分泌足夠喂哺乳 1-2 個嬰兒的乳汁,即使母親認為母乳不足,實際上也能夠滿足其嬰兒生長需要。第二,嬰兒沒有得到足夠的母乳,很少是因為母親泌乳不夠,常常是因為嬰兒吸吮不夠或沒有進行有效吸吮。第三,嬰兒哭鬧,使母親及其家人認為母乳不足,使嬰兒感到饑餓而啼哭。第四,傳統觀點認為,低出生體重兒無法吸吮母乳,以人工喂養取而代之??傊绊懶律鷥耗溉槲桂B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母親喂養信心、產后泌乳時間、母親文化程度、產后并發癥。加強產婦孕期母乳喂養的宣傳、教育可提高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兒母乳喂養[3]。另外,近年由于我國剖宮產率高,有報道剖宮產對母乳喂養產生明顯的影響,應加強孕期宣教,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也是提高新生兒母乳喂養的重要方式。[4]要幫助母親進行母乳喂養,首先應該明確嬰兒是否得到了足夠的母乳。嬰兒吃到了足夠母乳的指征為,每月體重增長≥ 500 克 ,每日尿量≥ 6 次。對于那些母親及其家人認為母乳不足者,應詢問喂養史,了解母親及其家人擔心母乳不夠的原因、想法和感受,了解周圍人對母乳喂養的看法和對母親所造成的壓力,觀察母乳喂養以檢查哺乳姿勢和含接方式是否正確,幫助母親及其家人重新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對于嬰兒沒有得到足夠的母乳者,盡快隨訪母親詢問喂養史,觀察母乳喂養操作并檢查喂奶姿勢和含接方式是否正確,了解親子關系,了解母親或嬰兒是否患有疾病,或身體不適,根據未得到足夠母乳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供母親實施,直到嬰兒體重增加和母親信心增強。對于那些哭鬧的嬰兒,首先要明確嬰兒哭鬧的原因,確定其是否患有疾病或疼痛,通過詢問喂養史,讓母親多談感受并表示理解,觀察母乳喂養,檢查嬰兒吸吮的姿勢和喂哺持續的時間,提供照顧和安慰哭鬧嬰兒的建議。 嬰兒低出體重者是指那些出生體重低于 2500 克的早產兒、未成熟兒或小于胎齡兒。低出生體重兒更易患病,因此更需要母乳喂養,但是實際上往往被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其實很低出生體重兒可以實現母乳喂養,比如胎年≥ 32 周的嬰兒,可以進行吸吮。早產兒可能開始吸吮困難,可以先用吸管或用杯子喂母乳,逐漸幫助其實現母乳喂養。胎齡在 30-32 周的嬰兒,可用杯子或勺子喂,而 30 周以下的嬰兒需醫院用鼻飼管喂養。因此低出生體重嬰兒的母親要學會擠奶和用杯子喂奶的技巧,在第一天如有可能在產后 6 個小時擠奶,這樣有助于下奶,嬰兒如果情況良好,就嘗試母乳喂養。嬰兒如果最初只是拱一拱或舔一舔乳頭,吸吮一下,此時應繼續用杯子喂擠出來的母乳。 要確保吸吮姿勢良好 , 以盡早開始有效的吸吮。低出生體重兒開始有效吸吮時,可能很頻繁、相當長時間地停頓,不要很快把他從乳房移開,嬰兒休息一會 , 可以繼續吸吮。 人工喂養具有如下諸多弊端,人工喂養會干擾親子關系,增加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患慢性病的危險,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和肥胖,易引起過敏和牛奶不耐受,智力測驗評分較低,母親可能很快再次懷孕,增加母親貧血、患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危險。 如何促進成功母乳喂養,本文作者認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早吸吮。產后半小時開始哺乳。 2 、頻繁吸吮按需哺乳。3 、堅持母嬰同室、母嬰作息時間同步。4 、保持乳母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李潔 提倡母乳喂養對促進母嬰健康價值探討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1期 24-24,31頁
[2]李夢月殷剛柱 嬰兒期母乳喂養的研究進展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04期 49-50頁 ;
[3] 高燕楓 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12期 192-193頁
[4]張玉娟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母乳喂養的影響分析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年03期 126-12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