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娟
【摘要】臨床治療過程中病理學被認為是銜接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的橋梁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在醫學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病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乏味,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比較少,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PBL教學的出現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推動病理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PBL教學;病理教學;應用和評價
【中圖分類號】R6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91-01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因為其過多的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1]。近些年來大多數院校采用了PBL教學,其主要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因此值得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推廣。
1PBL教學法的定義
PBL的全稱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教育方法,最初是在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如今PBL教學法已經被應用于世界各地。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提倡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因此在臨床病理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臨床問題為教學對象,以更好的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PBL教學法中主要是以問題為主線,并將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該過程可能要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在解決臨床問題的時候還能夠學習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病理教學過程中,采用PBL教學法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中在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課程隨機抽取了四個班,將其隨機分為了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教材、教學內容方面不存在差異,而且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基礎及入學成績無明顯差異。
2.2方法
對照組學生給予了常規的教學方式,而實驗組學生采用了PBL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PBL教學法的宣傳,讓每一位學生全面的認識和了解PBL教學法,從而在課堂教學階段更容易接受。然后還要對班里的組長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同時組長還要負責相關教學材料的發放工作,從而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校對實驗組實施的PBL教學主要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的:
(1)課前:教師在查閱文獻資料、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來根據課堂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和教學情境,然后根據這些內容和問題來設置教學流程,最好提前將教學流程發放到每一位學生的手中,便于他們根據教學流程來進行提前預習、復習、相關材料的收集和
問題的討論等,并從中發現重點和難點,以便在課堂上能夠認真的聽講。
(2)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病理學特色,依據教學情境,將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問題,并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從而更好的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都對其進行啟發,鼓勵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然后到最后的解決問題。
(3)課后:對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繼續進行研究,并做好相關知識的溫習和延伸工作,并將討論好的結果通過書面的形式傳遞給教師,同時要求教師按時批改和評價,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
2.3效果評價及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了統一考試、統一命題和統一閱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其中客觀題和主觀題各占50分。最后得到的結果采用了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小組之間的比較采用了t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通過測試和統計學分析得知,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比
組別 主觀成績分數 客觀成績分數 平均成績實驗組 35.7±6.5 45.5±4.5 79.9±10.5對照組 27.6±6.9 42.5±6.4 70.7±11.5P <0.05 >0.05 <0.054討論
4.1 PBL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傳統教法相比,PBL教學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P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將病理學中常見疾病的病理臨床特點設計成教學情境,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設計成教學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各種問題背景下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PBL教學法主要是以“問題”為導向,以“教學情境”為依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病理教學的主體[2]。
4.2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病理學的研究過程其實就是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體疾病。病理學是講授疾病的學科,采用PBL教學具備其余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其主要倡導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會花費更多的精力用于問題的解決。除此之外,教師在每節課開始之前都可以先列舉一個例子,然后引用這個例子逐漸進入課堂的主題,引導同學獨立思考和理解該類疾病的病理特點,同時還要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為以后的臨床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PBL教學法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有針對性的去思考問題、學習知識。
4.3PBL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傳統教法相比,PBL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PBL教學法更多的將學生放在真實的臨床氛圍中,依靠問題為導向,通過PBL教學法來更好的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探索,從而尋求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3]。PBL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思考問題、分析疾病發展過程、收集信息資料和最終解決問題等環節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與傳統病理教學方法相比,PBL教學法在病理教學過程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優勢,其能夠為社會和醫療界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因此在臨床病理教學過程中要廣泛推廣該類教學,使其成為教學領域更加科學、成熟和高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婉晨,張智鋒,周蘭蘭.PBL教學在高等民辦醫學院校教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4(5):115-116.
[2]聶雪麗,李艷.PBL教學在中職護理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醫藥前沿,2013,7(16):214-215.
[3]高曉研.PBL教學法在病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6(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