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玉 張祖平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仿真內窺鏡對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存在的問題,分析誤診原因.提出避免誤診的方法和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62例經支氣管鏡檢查證實而仿真內窺鏡小兒支氣管異物影像資料。結糶:63例中.I類符合53例(85.5%),I類基本符合4倒(6.5%),I類不符合5例(8.o%)。誤診原因主要為cT仿真內窺鏡檢查后臨床出現劇烈嚷嗽癥狀等客觀原因,以及成慷技術及診斷中的錯誤所致。結論:cT仿真內窺鏡對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有臨床應用價值.需要規范戚像技術方法.同時密切結合臨床.提高讀片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和避免誤診。
【關鍵詞】支氣管異物;多層螺旋,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仿真內窺
【中圖分類號】R816.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98-01
cT仿真內窺鏡(cTVB)成像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完善,已經被臨床廣泛應用[1-3]。對于小兒支氣管異物的診斷有了更直觀、逼真的影像信息[4-6]。我科于2011-10~2013一04應用此項技術對62例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并均作支氣管鏡檢查,誤診5例,誤診率8.0%。本文通過對多層螺旋cT仿真支氣管診斷小兒支氣管異物病例回顧性分析,探討其診斷存在問題,提出避免誤診的方法和經驗。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62例中男d0例,女22例,年齡13月齡~8歲,平均4.2歲。40例有明確異物吸入嗆咳史,5例長期咳嗽,7例反復支氣管肺炎發作,均作胸片或胸透。其中一側肺氣腫20例,縱隔擺動30例,支氣管肺炎7例。以上病例皆于多層螺旋CT仿真支氣管鏡診斷支氣管異物,支氣管鏡檢查術中取異物57例。
1.2方法檢查采用GE I。ight—speed plus Qx/CT99多層螺旋CT掃描機,層厚1.25~2.50mm,螺距比3:1,管電壓120Kv,管電流150~250MA,采用標準算法或肺算法,圖像重建間隔0.63~1.25mm。將數據輸人工作站GE Advantage Windows 4.O圖像軟件分析,首先多平面重組成像(MPR)以冠狀面、矢狀面及任意平面顯示異物位置、大小,其次應用cTVE.以MPR像作導航,選擇閾值一450~一600Hu,顯示異物表面形態及支氣管阻塞程度。
1.3分析方法我們將cTVB成像與支氣管鏡術中結果對照分析。分成三類:I類符合,異物大小、形態及位置相同;Ⅱ類基本符合:支氣管鏡術中見異物存在.但異物位置改變。Ⅲ類不符合,支氣管鏡術中未見異物。通過仔細分析,找出其原因,才能避免誤診。
2結果
62例患兒經支氣管檢查術中證實57例,右側支氣管異物40例,左側支氣管異物17例。其中花生米35例、西瓜籽10例、葵花籽9例、雞骨2例、魚骨l例。以上病例r類符合53例,Ⅱ類基本符合4例,表現為異物部位不同,CTVB診斷位于右下支氣管,支氣管鏡檢查術中位于右側主支氣管。Ⅲ類5例不符合,CTVB診斷右側支氣管異物4例,左側支氣管異物1例,支氣管鏡檢查均未見異物。
3討論
3.1仿真內窺鏡是近年發展的技術,但是要使仿真CT支氣管內窺鏡更好顯示小兒支氣管異物的顯示及管腔狹窄程度,提高診斷準確率,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①優化掃描及重建參數:多層螺旋CT由于掃描快,屏氣時間較短,筆者應用一次旋轉掃描中完成4層圖像采集,獲得比單層cT更大的信息量,大大提高Z軸分辨率,減輕或完全消除運動偽影,同時準直器寬度1.25~2.5 mm,螺距3:1,重建問隔0.63~1.25mm,掃鄰層面重疊50%~70%為佳,可提高空間分辨率。②靈活應用多平面重建,采用冠狀、矢狀面或任意平面重組,對于觀察可能掩蓋通暢支氣管重疊結構,同時有利于觀察嵌入支氣管內異物大小及相鄰關系。③正確選擇成像中閭值和導航技術:CT閩值范圍的選擇是獲取CTVB圖像過程中的重要參數。我們認為一450~一600Hu作為成像參考標準。其次導航技術是獲取仿真內窺鏡觀察征象的重要環節,應用MPR作導航,在編輯中可以調整移動眼或旋轉改變觀察方向,調整視間、視屏距、物屏距.充分顯示異物表面形態,阻塞氣道程度.
3.2仿真內窺鏡對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有一定的特異性,能較滿意顯示異物大小、位置形態.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但在診斷中出現了值得注意的問題:①客觀原因:本組1類基本符合4例、Ⅲ類不符合中3例患兒經CTVB后至支氣管鏡檢查時間內臨床上出現劇烈咳嗽史,分別導致異物位置改變和異物咳出病史。為避免這種狀況出現,我們認為I臨床醫生應密切觀察臨床癥狀,必要時作支氣管鏡術中檢查前復查CTVB,觀察異物位置變化及異物是否咳出,為臨床提供確診依據;②成像技術的錯誤:本組l例患兒支氣管鏡檢查顯示支氣管痰液阻塞伴支氣管炎癥狹窄,CTVB診斷為支氣管異物,造成其原因為多平面重組觀察中誤認異物所致,加之仿真內窺鏡顯示結構不清,錯誤診斷為異物存在。所以在診斷中首先應該詳細了解病史,其次應該仔細觀察病變區征象從形態及密度上分析.以綜合征象加以診斷;③閾值選擇的錯誤:本組l例患兒成像過程中選擇閾值過低,異致診斷錯誤。因為選擇閣值過低顯示支氣管內有形成份較豐富,敏感性增高,但特異性降低,容易引起假陽性。而選擇闞值越高,有形成份越少而敏感性降低,容易引起假陰性。所以我們應該正確選擇閾值,避免誤診出現。
CT仿真內窺鏡對小兒支氣管異物診斷給臨床提供了價值較高的資料與應用前景。要提高診斷準確率,應需要規范成像技術方法,同時密切結合臨床,加強讀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和避免誤診。
參考文獻
[1]李子平.許達生.盂悛非CT仿真內窺鏡成像技術臨床應用的初步探討.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104-107.
[2]陳峰.仿真內窟鏡臨床應用的評價.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19(1):l4-17
[3]郭凡,王儀生.李炎秋.等CT仿真史氣臂內窟鏡的臨床應用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1988.32:16-19
[4]王學玨,丁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CT診斷.中華放射學雜志,1988.32:210-211.
[5]溫乃樣.小兒支氣管冠狀而掃描的臨床應用價值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60—61.
[6]徐恩明-徐忠強.邵劍波.等.CT模擬支氣管鏡在小兒立氣管異物喉檢查中的診斷價值.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忠.2001.15: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