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龐洪菊 李茜茜 劉莉
【摘要】目的 比較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LRCL)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05~2014.05 LRCL和LC各50例,對比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并發癥、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差異。結果 LRCL組比LC組出血量少、并發癥少(均P<0.05) ;LC組比LRCL組手術平均時間、住院時間短及住院費用少(均P<0.05)。結論 在嚴格掌握各自手術適應癥的情況下,二者互為補充、各有千秋。
【關鍵詞】腹腔鏡;膽道鏡;保膽取石術;膽囊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37-02
膽囊結石病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主要手術治療方式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LRCL)。回顧分析我院2006.05~2014.05膽囊結石患者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膽囊結石患者100例,男36例,女64例。術前均行彩超檢查并明確診斷。隨機分為LRCL組50 例,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齡36.59±10.83歲;LC組50例,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齡48.78±13.63歲。
1.2 手術方式 LRCL組以電凝鉤于膽囊底部近肝臟膈面膽囊壁的無血管區打開膽囊,于切口內放入膽道鏡以取石網取出結石,檢查無膽漏及活動出血。LC仔細分離膽囊三角結扎膽囊動脈,順行/逆行/順逆結合剝離膽囊,電灼膽囊床檢查無膽漏及活動出血。
1.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出血量、并發癥、住院時間及費用。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LRCL組比LC組出血量少、并發癥少,LC組比LRCL組手術平均時間、住院時間短及費用少(均P<0.05) 見表。
表:兩組手術方式比較( X±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min) 出血量
(ml) 并發癥
(例) 住院時間
(d) 費用
(元)LRCL 50 84.6±7.6 8.8±2.5 3 7.6±1.5 10961.5±12719.6LC 50 55.7±18.4 26.0±11.3 15 6.70±1.31 7081.78±634.9t/χ2 - 10.3 10.5 9.8 3.1 2.2p - .000 .000 .002 .002 .0343 討論
自1882 年Langenbuch提出的“溫床學說”[1]以來膽囊切除術一直是治療膽囊結石病的主要手術方式,然而膽囊切除造成膽管損傷占0.18%~ 2.3%;本研究發現LC后并發癥發生率有30%,原因是失去膽囊貯存和排放功能進食后常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
至于“保膽”與“切膽”目前仍存在爭議。張寶善[2]等人研究指出膽囊是不可缺少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反對者認為保留膽囊后結石復發在所難免;筆者認為兩種術式各有利弊,在臨床工作中應遵守各自的手術指征。中國醫師協會提出LRCL手術指征: 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有膽囊結石;經Te99或口服膽囊造影功能良好;術中可以取凈結石。LC手術指征:結石數量多及結石直徑≧2~3cm;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伴有膽囊息肉≧1cm;慢性膽囊炎等。
綜上,LRCL既保留了膽囊的功能又維護了人體內環境的穩定;LC能從根本上避免結石復發和癌變。至于孰是孰非,則需要進一步大樣本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
參考文獻
[1] Dannenberg S,Eder F.130 years of bile duct surgery-a short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surgery of the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 by Professors Carl Langenbuch and Hans Kehr[J].Zentralbl Chir,2012,137( 1) : 16-19.
[2] 張寶善.腹腔鏡內鏡保膽取石術新思維的討論[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4):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