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毅珍(1967-08),女,漢族,大專,籍貫: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婦產(chǎn)科主治醫(yī)師,擅長各種慢性病的治療。【摘要】目的:研究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對符合條件的16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0例。治療組采用中藥口服治療,對照組則采用西藥口服治療,療程結束后進行比較。結果: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二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湯劑口服對慢性膽囊炎有獨特的、良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中藥口服;慢性膽囊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67-01
慢性膽囊炎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右上腹部隱痛,痞脹不舒,納呆,腹脹,噯氣,便溏等癥,急性感染發(fā)作時可引起重癥膽道感染、膽源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等急危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積極治療慢性膽囊炎至關重要,筆者針對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6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對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膽囊炎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
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6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4例,年齡28-72歲。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25歲-74歲,平均56歲;對照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28-72歲,平均54歲。二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參照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膽系疾患會議制定的有關標準制定,臨床表現(xiàn):右上腹隱痛或刺痛,反復發(fā)作,腹脹惡心,噯氣反酸,厭食油膩等。B型超聲檢查膽囊壁增厚(>3mm)、毛糙。脂餐試驗膽囊收縮小于1/3。
2治療方法
治療組:按照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分為兩型進行治療。①肝膽濕熱型:癥見右脅下或右上腹疼痛、脹滿、脘悶、食欲不振、噯氣、惡心、胸骨后灼熱感、肌膚瘙癢、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淡黃或黃膩,脈弦滑數(shù)。治以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方藥組成:白術15g、元胡10g、川楝子10g、郁金15g、大青葉20g、金銀花20g、山梔子10g、金錢草30g、茵陳30g、公英20g、柴胡15g,日一劑,水煎服,半個月為一個療程。②氣滯血瘀型:癥見上腹或兩脅隱痛不適,食欲不振或食后作脹更甚,胃氣上逆,口干舌燥,胸骨后或右脅下灼熱感較重,舌質紅或質暗或有瘀斑,舌苔黃燥少津,脈細澀,治以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行氣止痛,方藥組成:白芍15g、元胡10g、烏藥10g、甘松20g、桃仁10g、荔枝核10g、雞內(nèi)金30g、炒山楂30g、金錢草30g、黃連15g、炒枳殼15g,日一劑,水煎服,半個月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替硝唑0.5,一日二次,阿莫西林1.0,一日二次,奧美拉唑20mg,一日二次,半個月為一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臨床癥狀消失,B超復查膽囊壁厚度基本恢復(<3mm),膽囊壁光滑清晰,脂餐試驗膽囊收縮大于2/3,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復查膽囊壁厚度明顯改善,脂餐試驗膽囊收縮大于1/3小于2/3;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B超復查及脂餐試驗證明膽囊收縮功能改善不明顯;無效:臨床癥狀、膽囊功能未見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3.2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治療組治愈44例,顯效18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治愈26例,顯效17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70.0%,經(jīng)檢驗,x =13.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例數(shù)治愈 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治療組80 44(55.0) 18(22.5)12(15.0) 6(7.5)74(92.5)對照組8026(32.5) 17(21.3) 13(16.3)24(30.0) 56(70.0)X2=13.29, P<0. 05
4討論
慢性膽囊炎屬于祖國醫(yī)學的“膽脹”、“脅痛”、“黃疸”等范疇,如《靈樞.脹論》云:“膽脹者,脅下脹痛,口中苦,善太息。”其病位在膽,以肝膽為中心,涉及脾胃。發(fā)病多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逸失當、蟲毒內(nèi)侵等引起,致肝膽氣機不利、濕熱瘀滯,煎熬膽汁,久則陰陽氣血失調,導致疾病發(fā)作[1、2]。其病機在于“不通則痛”,所謂“痛則不通”,故治療當以“通利”為大法。本組方藥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疏肝利膽、溫陽行氣為治則,故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3]。
參考文獻
[1]楊開宇,蔣蘭娟,王正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膽囊炎122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4,24(7):37.
[2]王占海.膽道消石湯治療膽石癥56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4,24(3):31.
[3] 丁彩霞, 顧勤. 慢性膽囊炎的中醫(yī)治療概述[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