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社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70-01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e,TURP),至今仍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satichyperplasia,BPH)的金標準,但是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如最為兇險的電切綜合征(TURS)。現將本院應用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TUPKVP)治療BPH的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應用TUPKVP治療BPH100例,年齡50~88歲平均74歲,病程5個月至26年平均5年。患者均術前經直腸指檢、PSA、超聲、KUP+IVU等檢查確診為BPH并排除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Ⅰ度12例,Ⅱ度22例,Ⅲ度36例,Ⅳ度30例。國際癥狀評分(IPPS)平均28分,生活質量評分(QOL)平均4.1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7.3ml(0~10ml)。合并反復尿潴留12例,行恥骨上膀胱造瘺23例,上尿路積水30例,伴尿路感染20例,膀胱結石24例,反復血尿15例尿道狹窄23例,淺表膀胱腫瘤5例,膀胱憩室20例,腎功能不全13例,合并腹股溝疝3例,高血壓35例,冠心病和心率失常5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13例,糖尿病12例,因心臟疾病在術前安裝心臟起搏器5例。
1.2治療方法 在連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下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系統,27F外鞘,24F內鞘,360°旋轉切割鏡,wolf冷光源及攝像系統,顯示器直視下經尿道進入膀胱。并發膀胱結石患者先行Lumenis鈥激光碎石術;伴有尿道狹窄患者直接用內鞘進鏡,膀胱充盈后行膀胱穿刺造瘺后再手術。電切功率160W,電凝功率80W。(1)順行電切法(Nesbit法)治療Ⅰ度BPH患者選擇從膀胱頸口至精阜上緣順行電切增生腺體,邊切邊止血,深達外科包膜。(2)分割順行電切法治療Ⅱ~Ⅳ度患者,從膀胱頸部4~8點至精阜上緣及側上方切1條寬大的沖水溝,切除中葉;從12點處順時針方向切1條沖水溝并于精阜側方與第1條沖水溝交匯,分割出左側葉;從12點處反時針方向切1條沖水溝并于精阜側方與第1條沖水溝交匯;分割出右側葉;電切已分割出的右左葉。(3)分割結合逆行剜除法治療度Ⅱ~Ⅳ度BPH患者。在精阜上緣切開黏膜,找到腺體與外科包膜間隙,用鏡鞘伸入包膜間隙,推剝腺體,腺體尖部及大部組織被剜起,電切已分割剜除的右左葉。(4)完全逆行剜除法治療Ⅱ~Ⅳ度BPH患者。選擇在精阜上緣找到外科包膜間隙,用鏡鞘伸入該間隙,剜除腺體。使兩側腺體在4、8點處附著于膀胱頸,電切已被剜起的腺體組織。
2結果
34例采用Nesbit法,26例采用分割順行電切法,28例采用分割結合逆行剜除法,12例采用完全逆行剜除法。治愈34例,未發生電切綜合征、直腸穿孔、閉孔神經反射、膀胱穿孔等。隨訪46例2~60個月,平均時間40個月。術后短期尿失禁1例,手術當天急性出血致膀胱填塞1例,繼發出血1例,尿道狹窄2例(均為尿道外口),膀胱頸攣縮1例,增生復發1例,無死亡病例。術后IPSS、QOL評分以及Qmax均較術前明顯改善。
3討論
第1代電切鏡行TURP并發癥發生率為8.9%,術后早期(<4周)
并發癥發生率為15.8%,術后晚期并發癥發生率為11.2%,病死率為0.17~0.77%。一般只適用小于60ml體積的前列腺,腺體組織殘留較多。第2代單極汽化電切TUVP通過提高電切功率和改變電極形態,提高了電切速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與TURP療效相似,沖洗液仍為低滲的甘露醇或蒸餾水,無法避免TURS的發生。TUPKVP通過射頻電極與回路電極形成雙極回路,沖洗液為生理鹽水,電切溫度40~70℃,電流只在局部形成回路,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在手術時間、出血、包膜穿孔、繼發出血、增生復發、膀胱沖洗液體量、尿管留置時間等方面均較TURP明顯優越,而臨床療效相似。等離子電切以生理鹽水為沖洗液,有效防止了TURS。電流僅在局部形成回路,
對心臟起搏器干擾小。本組5例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手術順利。TURP和TUVP治療BPH,只能順行電切,邊切邊止血,手術視野欠清楚,隨著手術時間延長,失血量和TURS等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并存心、肺、腦等疾病的高危BPH患者難以承受此類手術。但TUPKVP如僅順行電切,巨大前列腺的手術時間和失血量仍難控制。根據各葉腺體增生大小,靈活采用不同電切法。腺體較小的患者,采用Nesbit法或分割順行電切法;腺體較大而易從包膜上剜除,采用分割結合逆
行剜除法或完全逆行剜除法。逆行剜除法用鏡鞘伸入腺體與外科包膜間隙,如同恥骨上前列腺摘除術時手指剜除前列腺一樣推剝腺體。剜除腺體過程中,邊剜起腺體邊止血,避免了順行電切時的反復出血,減少了失血量;切割腺體幾乎不出血,加快了電切速度,手術野清晰。逆行剜除法可達到與開放手術完全相同的效果,同時可切除開放手術不能見到的殘留小結節,減少了復發,達到改善術后尿流率與開放手術相似的效果。對于腺體小,腺體與包膜緊密粘連,不宜采用逆行剜除法,會增加手術時間和并發癥。剜除法在剜除前列腺尖部時,可能會致尿道外括約肌水腫或輕微損傷,可能會致術后短期尿失禁(本
組發生率為1%)。
識別外科包膜是切凈腺體和減少并發癥的關鍵。順行電切時無法準確地辨認外科包膜的深淺;逆行剜起腺體時可見外科包膜呈白色或灰白色,其表面有血管走行,可同時止血;包膜上殘留的小腺體,可用電切環鉗起,或采用短切法切除,不會致包膜穿孔;剜起腺體時可不受腺體大小限制。已剜除腺體因界限清楚、不出血可快速切割。完全逆行剜除電切時,腺體在1~2點之間有纖維帶與外括約肌相連,要避免撕傷括約肌,可逆行切斷纖維帶;順行電切法需修整尖部,超過精阜的部分腺體也可切除;逆行剜除法則無需修整尖部。
本研究結果顯示,Nesbit法容易上手,療效確切,有緊急情況時隨時可終止手術,適合較小體積前列腺切除;分割順行電切法止血及切割前列腺組織較徹底,較易掌握,適合中等大小體積前列腺切除;分割結合逆行剜除法因不需修整前列腺尖部,療效非常肯定,可節省手術時間,適合前列腺體積較大且體質較弱、一般情況稍差的患者;完全逆行剜除法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但因手術要求較高,切割完
整前列腺組織用時較長,適合前列腺體積較大且體質良好、一般情況好的患者。
總之,熟練掌握各種手術方法并靈活應用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達到療效的標準為:退鏡至精阜后方觀察,前列腺窩呈圓形、前列腺窩與膀胱三角在同一平面、外括約肌完整、手術區域無明顯出血。在臨床工作中根據前列腺體積的大小,反復實踐、善于總結,可最大限度地發揮TUPKVP的優越性,減少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