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容
【摘要】目的 分析胎頭旋轉法治療34例枕后位難產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婦產科收治的枕后位難產患者34例作為研究組,針對研究組給予胎頭旋轉法治療;另外隨機抽取2010年之前的34例未經胎頭旋轉法治療的枕后位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順產率、產后出血情況及新生兒評分。結果 研究組34例患者進行胎頭旋轉法后29例為枕前位順產,順產率為85.3%,出現2例產后出血,兩項數據均優于對照組;此外,研究組新生兒評分優于對照組。所有數據均符合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對枕后位產婦進行胎頭旋轉法能有效的調整胎頭位置,使胎兒順利產生。
【關鍵詞】胎頭旋轉法;枕后位;難產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87-01
難產是臨床上產科中常見的問題[1]。胎頭旋轉法對頭位難產能夠很好的調整胎兒位置,使胎兒順利產出。此次我院抽取枕后位難產的患者34例作為研究組采取胎頭旋轉法與未采取胎頭旋轉法治療的34例對照組做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婦產科收治的枕后位難產患者34例作為研究組。另外隨機抽取2010年之前的34例未經胎頭旋轉法治療的枕后位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在B超檢查下發現枕后位。其中研究組孕婦年齡22-32歲之間,平均年齡(26.9±2.1)歲,孕周37一42周, 胎兒體平均質量(3436.5±210.5)g,其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10例,經產婦前一次產后產婦及新生兒情況均良好。對照組34例患者,平均年齡(27.1±2.3)歲,婚齡(1.4±0.2)年,孕周為37-41周,胎兒體平均質量(3441.1±216.7)g,其中初產婦25例,經產婦9例。兩組患者在孕周、既往生育史、婚齡月經史等方面無較大差異均,具有可比性,P>0.05[2]。
1.2治療方法
針對研究組給予胎頭旋轉法治療。患者采取仰臥位,外陰消毒,查胎位,胎兒大小等情況。在宮口開大4cm以上時,將右手食指及中指輕輕伸入陰道,緊貼胎頭。食指與中指呈30度角度,如果患者為左枕后位作逆時針旋轉90度,如果患者為右枕后位作順時針旋轉90度,左手則在患者腹壁外推送兒背至脊前方位,按壓胎肩以協助胎頭旋轉和固定。轉位成功后引導胎頭下降,將手指抽出。注意觀察胎頭周圍有無隱性臍帶脫垂。操作期間不可用暴力。如果一次操作不成功半小時后再進行第二次操作,一共不能超過3次。以旋轉成為枕前位從陰道自然分娩為成功標志[3]。對照組患者34例未經胎頭旋轉法即進行分娩。
1.3療效評價療效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順產率、產后出血情況及新生兒評分[4]。
1.4統計方法
本實驗所有統計學計算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完成。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順產率、產后出血情況
研究組經過胎位旋轉法治療后,各項數據顯示,研究組34例患者中29例為枕前位順產,順產率為85.3%,出現2例產后出血;對照組34例患者中18例為枕前位順產,順產率為52.9%,出現11例產后出血。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對比均有明顯差異。見表1。
表1兩組患者順產率、產后出血情況
項目 病例(個) 順產率 產后出血情況研究組 34 29(85.3%) 2對照組 34 18(52.9%) 11X2 6.89 6.09P <0.05 <0.052.2兩組患者新生兒評分狀況
兩組患者分娩后對所有新生兒進行評分。結果顯示,研究組新生兒平均評分為12.8±2.7,對照組平均評分為6.9±1.5,兩組數據對比t=10.78,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兩組患者新生兒評分狀況
項目 病例(個) 新生兒 評分研究組 34 35 12.8±2.7對照組 34 34 6.9±1.5t 10.78P <0.053討論
胎兒能否順利分娩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難產[5]。其中又以頭位難產較為棘手,其發生情況超過總難產發生率的2 /3。頭位異常不易診斷,枕后位是頭位難產中最常見的原因。枕后位是指胎兒頭部枕骨處于骨盆的后方,這個位置分娩時由于頭盆的不對稱容易引起產程延長而導致難產。難產對孕婦及新生兒都會造成不良后果,對新生兒的成長不利,嚴重者可威脅孕婦及新生兒生命健康。目前發現枕后位難產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6]。因此,對于枕后位難產的患者在盡快的診斷后應該給與積極的治療。頭位難產是手術生產的指征之一,但是手術生產對孕婦及胎兒同樣有著不利的影響。目前一般采取徒手胎頭旋轉法將異常的胎位進行調整,以幫組孕婦順產,降低手術生產率。
胎頭旋轉法目的是將胎位不利的位置調整為枕前位,然后再進行分娩。枕前位中胎兒頭部與骨盆縱軸平行,有利于胎兒順利下降,并且以最小的徑線通過骨盆,且宮頸擴張加快,使胎兒順利產生。胎頭旋轉法操作手法比較容易掌握,過程簡單且安全有效。此次我院研究中發現,研究組34例患者進行胎頭旋轉法后29例為枕前位順產,順產率為85.3%,出現2例產后出血,兩項數據均優于對照組;此外,研究組新生兒評分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枕后位產婦進行胎頭旋轉法能有效的調整胎頭位置,使胎兒順利產生。
參考文獻
[1]朱君娥.頭位難產行手法轉正胎頭190例回顧性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22(12):69-70.
[2]黃麗文.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36例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 02 (6):213-214.
[3]李慧齡.鎮痛分娩下徒手旋轉胎頭糾正胎兒枕后位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3,8(13):479-481.
[4]呂全林.體位改變配合手轉胎頭矯正頭位難產148例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 20 (17):2613-2614.
[5]劉文蓮.頭位難產原因與處理對策[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3, 03 (9):30-32.
[6]王玲.徒手轉胎位處理頭位難產186例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 24 (11):372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