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峰
【摘要】目的:提高不明原因昏迷的診治體會 方法回顧本院急診科2011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搶救過程。結果80例患者經仔細詢問病史,查床邊心電圖、快速血糖監測、顱腦CT或磁共振明確診斷。給予相應治療后,有10例患者家屬放棄治療,其余70例患者收治入院進一步治療。結論 對于昏迷患者急診意識必須高度重視,應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應用各種檢查方法明確診斷,及時針對治療,降低病死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昏迷 急診救治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89-01
昏迷時嚴重的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的持續中斷或完全喪失。在急診工作中,昏迷是常見的急癥之一,這些病人病情重,進展快,家屬情緒緊張,搶救要及時,爭分奪秒,才能避免醫療糾紛。現將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搶救體會作一回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80例昏迷病人,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20-89歲,均在院外發病,在發病后0.5小時-12小時入院,昏迷原因不明確。其中明確高血壓33例,糖尿病20例,有高血壓、糖尿病的10例,有誤服不明藥物的10例,意服農藥的7例。其中重度昏迷21例,中度昏迷40例,輕度昏迷19例。
1.2診治方法 所有病人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開發靜脈通路,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同時反復詢問病人家屬或陪同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發病過程,既往史及近期生活狀況,根據不同的昏迷原因采取相應的輔助檢查及治療措施。比如(1)對于有糖尿病病史,近期不規律服藥或飲食不正常者,給予快速血糖監測,如提示低血糖,予以高滲50%葡萄糖40-80ml靜脈推注,患者可短時間內蘇醒。高血糖可能是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均給予小劑量胰島素0.1u/kg.h靜滴,同時開發另一靜脈通路補液擴容,并尿酮體及血氣分析;(2)有高血壓,疑為腦血管以外患者,及時使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制酸預防應激性潰瘍及腦細胞保護劑,盡快行顱腦CT或MRI檢查;(3)懷疑有口服農藥或不明藥物的患者,應盡快洗胃,導瀉,同時應用特效解毒劑或拮抗劑,并常規應用納洛酮催醒。
2結果
本組80例患者有75例能夠明確診斷,25例為腦出血,其中10例為腦干大量出血,家屬放棄治療,自動出院。6例為腦干梗塞,18例為大面積腦梗塞,8例為急性心肌梗塞,5例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3例為糖尿病高滲性昏迷,7例為有機磷農藥中毒,3中暑熱射病。上述除自動出院外,其余在急診室均搶救成功之后轉入ICU或各專科進一步治療。
3 討論
昏迷是急診科很常見的危急癥之一,病死率高,能夠迅速做出病因診斷,并及時給予應的正確治療對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在急診室,環境特殊,患者家屬對疾病焦慮急躁,有許多家屬不能如實詳細的提供病史
急診醫師可適當安撫患者家屬情緒,耐心細致,仔細尋找有價值的線索。
3.2 給患者行相關輔助檢查時,一定要同家屬做好良好的溝通,同時應用相關的藥物,以利
檢查能夠順利進行。如疑為腦血管意外患者,一定藥物使用脫水劑降低顱腦后,行顱
CT檢查,以免發生意外。
3.3 對于老年患者,尤其是不能詳細提供病史者,應快速血糖監測,能夠迅速查出是否為高
血糖或低血糖,從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3.4 納洛酮作為阿片樣物質的特異性拮抗劑,能迅速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競爭性的阻止
并取代與嗎啡樣物質結合,其本身并無激動活性,無毒副作用。對于昏迷患者給予納洛酮,治療,可拮抗應激狀態在的病理效應,有保護腦組織,加速意識恢復作用。因此昏
迷患者,建議常規使用納洛酮[1]。
總之,急診醫師因加強對昏迷的認識,包括生命支持,及時作出病因診斷,給予有效的治療,才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劉慶華,不明原因昏迷的急診救治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1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