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近年來,醫患關系狀況不盡如人意,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有激化趨勢。這種現狀引起了社會和衛生系統內部較廣泛的關注,有關醫患關系的討論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巨大社會系統工程的重要一環。由于醫療糾紛的產生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深刻的制度根源,這決定了解決醫療糾紛問題不僅需要健全完善糾紛處理制度,而且要從醫院本身的管理制度上防范醫患矛盾,實現系統應對、整體抗制。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院管理 醫患矛盾制度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90-02
引言:近年來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醫患矛盾日趨激烈,嚴重影響了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不斷加劇的醫患糾紛既困擾著醫院的發展,又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和穩定。解決醫患矛盾關鍵在醫方。站在醫院管理的角度看待和重視醫患問題,既是醫院之責,也能有針對性地改進醫院管理,提高診療和服務水平,維護醫院正常秩序,還能起到促進醫院自身發展的作用。
醫療糾紛現狀
目前我國醫療服務領域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醫療糾紛問題。醫療糾紛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普遍發生。在全國范圍內約有70%的醫療機構在近三年內發生過醫療糾紛。第二,增長速度快。在北京等地,醫療糾紛案件年增長率甚至超過50%。第三,糾紛強度不斷升級。全國約有73.33%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其家屬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事件,61.48%的醫院發生過患者家屬在醫院內擺花圈、設靈堂的事件;因醫療糾紛引起的暴力犯罪時有發生,僅2009年6月份全國就有5起血腥鬧醫事件。第四,醫療機構賠償率高。醫療損害賠償發生率在80%以上,無責賠償案件發生率竟達到83.9%。第五,服判息訴少,上訪率高。
嚴峻的醫療糾紛問題對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醫患雙方、政府、社會呈現“共輸”局面。第一,損害了患者的權益。醫療糾紛損害醫患信任關系,影響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治療效果;醫療機構為規避醫療執業風險,通過多作醫學檢查、多用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藥物等處置措施加劇了患者“看病貴”、“看病難”、也損害了患者的健康。第二,影響醫方執業安全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醫療糾紛使得醫療秩序得不到保障,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醫療服務行為趨于保守,醫務人員不敢放手進行臨床技術探索,妨礙了醫療技術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穩定、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第三,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從基層到中央衛生行政部門陷入大量的行政調解、接訪等具體事務,消耗占用大量的行政資源,也使之難以集中精力進行全行業宏觀管理和監督,影響政府職能的正確、充分發揮。
醫患糾紛產生的原因
1.醫療服務存在缺陷
一是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差。有的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態度冷淡,語言生硬,缺乏耐心、細心和熱心,缺乏對病人的關心愛護;責任心不強,不按操作規范、常規辦事,醫療水平不高,操作不規范等,是引發糾紛的重要因素。二是高額醫療費用,引發患方心理失衡。部分醫院以盈利為目的,“小處方,大檢查”致使醫療費用居高不下,提高了醫患糾紛發生頻率。
2.患者維權成本過高
目前,醫療事故鑒定程序不適應實際需求,患者申訴和維護權益渠道不暢通。按照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發生醫療問題由醫療鑒定機構負責鑒定。實際上,醫療鑒定機構是依據醫院提供資料開展調查,鑒定主體是醫學界人士,又與醫院同屬衛生部門管轄,缺乏透明度,結果難以使患方信服。而且,事故鑒定費高(市級鑒定2500元,省級鑒定4500元),醫療鑒定時間過長(從受理到鑒定書的簽發等主要程序需要45個工作日),患者通過司法程序維護權益,非常困難。同時,部分醫院花錢解決問題的做法,更讓患方誤認為是“大鬧得大錢、小鬧得小錢”。因此,一旦發生醫患糾紛,患者家屬不管有理沒理,往往是鬧起來再說,肆無忌憚地擴大事態。
3.群眾法制觀念淡薄,對政府及有關部門缺乏信任
醫院方迅速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協調,患者親屬始終認為患者是在醫院治療期間發生事故的,醫院就應負完全責任,始終不相信醫院方是解釋,根本不同意走訴訟程序,甚至提出高額賠償。二是對政府不信任。黨政干部及相關人員對患者家屬做勸解工作,由于現場部分不明真相群眾的煽動,患者家屬認為政府“官官相護”,不負責任,替醫院開脫,甚至公然辱罵政府及處置人員。三是對公安機關不信任。執勤民警依法維護現場秩序,部分群眾認為公安是幫醫院的忙,不為群眾說話,個別不法分子甚至蓄意辱罵毆打執勤民警。
加強醫院管理和諧醫患矛盾措施
1.變革醫院管理系統
醫患糾紛小則擾亂醫療工作秩序,大則影響醫院的聲譽,應該注重預防。消費行為學研究表明:只有4%的不滿意客戶會投訴;96%的不滿意客戶不會 投訴,但會將他的不滿意告訴16~20個人。投訴只是意見的冰山一角。實際上在投訴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潛在抱怨,即服務存在某種缺陷。潛在抱怨隨著時間推移 逐步變成顯在抱怨,最后進一步轉化為投訴。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流程,醫療工作要從改變不方便群眾就醫的工作程序、修訂不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措施,優化服務流程,簡化服務環節,改善就診環境,方便病人就醫。
危機管理的過程是消除危機因素的系列活動,管理者應該考慮如何縮減危機情境的發生,如何做好危機管理的準備工作,如何規劃以及如何培訓員工以反應危機局面并從中盡快恢復。
投訴管理系統的建立能幫助加強醫院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減少醫患信息不對稱障礙,提高就醫過程透明度;通過投訴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從投訴中總結出 系統偏差,對投訴信息的分析,總結經驗是最適合醫院的管理經驗,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因此不斷提升;醫院投訴管理系統的建立確保了患者和醫院之間的反饋溝通 橋梁,最終達到改善醫患關系的目的。
2.發揮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2.1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醫院突發事件多由人為因素造成,因此政工干部有責任主動擔當起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任。一是教育醫護人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態度,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加強醫院內部安全管理,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提高醫療服務的社會滿意度;二是進一步加強醫德醫風和行風職業道德建設,增強法制觀念,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同時,要加大院務公開工作力度,保障病患者的知情權。
2.2無論是意外事故,還是自然災害等造成的突發事件,一旦發生,政工干部都要把處置突發事件作為“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大事來抓。
一是開展心理疏導,提供人文關懷。對突發事件引發的群體騷亂,政工干部都要通過思想工作,穩定人心;對已經出現的醫患矛盾和糾紛,醫院政工干部要開展心理疏導和說服教育工作,坦誠面對現實,剖析問題的根源,并端正態度,向患者或家屬提供人文關懷,可根據病人或家屬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個性特征等情況,分別組織洽談和溝通,有的放矢地調動各方面力量,開展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出突發事件的根源和癥結所在,以找到相應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對癥下藥。
二是加強統一領導,盡早平息事態。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政工干部通過快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各方力量,凝聚人力,統一組織,為成功處置突發事件提供組織保障。同時,要減少醫患沖突升級,該賠付的盡早賠付,以平息事態,防止矛盾激化,若調解處理難到位,應啟動應急預案,發揮突發事件處置調處中心功能。
三是積極主動介入,公開處理爭議。對已發生由醫患爭議引發的醫患矛盾,或其它突發事件,醫院政工干部都要一方面做好患方人員的思想工作,認同患方應享有的利益。
3.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公共關系建設
1)醫療衛生機構在追求醫療技術愈加精準之基礎上,應尊重病人的主觀意識與知情權,必須了解情感交流和彼此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加強醫務人員的的培訓教育,把醫患關系納入整體質量管理的考察和監督工作中。
2)加強事前預測觀念,可以建立風險補償保險制度,對受到傷害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撫慰。堅持救死扶傷的精神和人性關懷的理念,提高醫院自身的素質。
3)醫療衛生機構還需搞好公關,把握好社會輿論與新聞傳媒的關系,創造一個和諧,穩定,輕松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曉燕.醫患關系緊張諸因素探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18(6):61
[2]李琦,趙順.從加強醫院管理的角度談應對醫患矛盾糾紛之策.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 36(3):25-27
[3]于德華,王晨,吳萍,等.從患者需求分析談醫學人文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