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書強
【摘要】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一種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變,其發病率與年齡增長呈正相關,以中心視力下降為主要臨床特征。近年來,中醫對其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本文從以上幾方面對中醫藥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現狀進行介紹。
【關鍵詞】黃斑變性;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R9145.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601-01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以中心視力下降、視物變形模糊為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干性(萎縮性)和濕性(滲出性)兩種,干性AMD主要表現為硬性玻璃膜疣、軟性玻璃膜疣與局部視網膜色素上皮地圖樣萎縮;濕性AMD主要表現是視網膜下脈絡膜新生血管和黃斑部的出血及滲出,上述病理改變也是導致AMD患者視力下降的直接原因[1]。本病可影響閱讀、駕駛、物體顏色識別等,并最終導致失明,它已取代白內障成為導致老年人失明的第一誘因,是發達地區50歲以上老年人視力降低和致盲的首要原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其發病率在逐年上升。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AMD屬于古代醫學中的瞳神疾病范疇,并根據癥狀進行分類命名,如“視瞻昏渺”、“云霧移睛”、“暴盲”等[2]。
本病目前西醫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藥在這個領域顯示出獨特優勢,不僅能快速有效的改善各種臨床癥狀,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或延緩病情的發展。本文就近幾年來中醫藥治療AMD的文獻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筆者經查閱相關古籍、文獻資料和多年臨床觀察總結,認為AMD是一種本虛標實之癥,滲出、出血和新生血管為標,臟腑虛弱,氣血津精虧損為本,氣血失和,精血虧損和痰、瘀、熱互阻是重要的發病因素。病因主要有肝腎虧虛、脾胃虛弱、痰濁瘀血三方面病機。以肝脾腎虧虛為本,痰濕瘀血為標。本病好發于老年患者,多因患者年老體衰,精血不足,肝腎虧虛所致。根本病機是肝腎虧虛,肝陽偏亢、上灼心陰是其出血的常見病機,肝脾不和是其滲液的主要病機[3]。
總之,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病主要是因為年齡的不斷增加,致使臟腑精氣日漸虛衰,隨病程發展逐漸出現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但本質上是因脾氣虛弱、精血不足而起,故該病屬本虛標實之證,且虛證始終貫穿于AMD的全過程。
2辨證論治
2.1分型分期治療
可將AMD分為四型予以治療,一是因脾氣虛弱引起干性黃斑變性者[4],藥用:車前子、茯苓、黨參、澤瀉、當歸、丹皮、白術、生蒲黃(包)各15g,仙鶴草、山楂各30g,陳皮9g,三七粉(沖服)3g,出血停止后,去生蒲黃、仙鶴草,加丹參15g;二類是年老體衰,肝腎陰虛,乃黃斑變性之本,藥選:白茅根、山楂各30g,生蒲黃(包)、生地、澤瀉、枸杞、丹皮、山藥、丹參各15g,茜草5g,知母、黃柏各12g,出血停止后去茜草、白茅根;三類為痰濁瘀血者[5],藥用:車前子、白術、茯苓、杞子、楮實子、黨參各15g,丹參、山楂各30g,浙貝、茺蔚子各12g,陳皮、夏枯草各9g,川芎6g,三七粉(沖服)3g。四類是對于光動力療法術后的病例,主要采用基礎方藥(山藥、枸杞子、黃精、茯苓、葳蕤仁、楮實子、茺蔚子、生地黃、車前子、石斛、山茱萸、五味子)。
2.2基礎方加減治療
有學者用加減駐景丸(川椒、車前子、熟地黃、楮實子、五味子、枸杞子、當歸、菟絲子)治療AMD,脾氣虛者加黨參、白術;瘀證者加大小薊、蒲黃;有斑塊者加昆布、海藻。或采用健脾益氣、滋補肝腎法對以八珍湯合杞菊地黃湯加減治療[6],若痰濕較重者加半夏、陳皮、浙貝母;瘀血較重者加紅花、桃仁、郁金;若瘀血日久者可加雞內金、山楂;若因虛火灼絡而出血者酌加知母、旱蓮草、黃柏。亦可根據AMD腎虛竅閉病機特點,以補腎祛瘀開竅為治法,選用加減駐景丸合桃紅四物湯加味(茺蔚子、黃芪、赤芍、楮實子、桃仁、枸杞子、生地黃、紅花、生蒲黃、菟絲子、當歸、細辛),軟性玻璃疣多者加半夏、遠志、茯苓;瘀血阻絡者[7]加地龍;脾氣虛者加黨參、白術;肝氣郁滯者加柴胡、郁金;出血早期加小薊、三七粉。
2.3專方專藥
有學者用自擬黃斑寧湯(三七粉、茯苓、葛根、白術、女貞子、枸杞子、決明子、黃芪、山藥、乳香[8])治療AMD患者,臨床效果極佳。肝腎陰虛型AMD患者投以可用蟬蛻、澤瀉、熟地、山藥、丹皮、枸杞子、黃芪、黨參、茯苓、石決明、菊花、山茱萸、木賊等治療,療效亦佳。痰瘀互結型AMD患者可給予活絡散結湯加減[7]:三棱、茺蔚子、茯苓、莪術各20g,桃仁、半夏、陳皮、紅花各10g,水蛭、防風各6g、三七粉3g(沖服),效果良好。
2.4針藥治療
有學者采用針灸治療本病,主穴選用:新明1、上睛明、翳明、攢竹;配穴為:①新明2、脾俞;②球后、腎俞,加以電針針刺,再聯合球后穴穴位注射甲鈷胺注射液或維生素B12注射液和新明2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脾俞、腎俞穴注射黃芪注射液[9],綜合治療,患者的視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眼睛與足太陽經關系密切,同時人體陽氣對治療AMD十分重要,因此取足太陽經穴位為主,配以督脈諸如大椎、長強、命門等升陽補氣的穴位,引陽氣入足太陽—目系而發揮治療作用,對于臟腑虛損引起的AMD療效頗好。目以血為本,病邪在絡,多傷血分;“病在血,調之絡”。或從從絡病入手,絡臟兼顧,以“決”與“通”為法則,以四物五子湯加味調補肝脾腎,采用絡刺(取穴:太陽、睛明、瞳子髎、合谷、曲池、足三里、光明[9])為主,結合大黃庶蟲丸祛瘀通絡,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3結語
目前醫學界對AMD的治療重點主要是阻止早期AMD向晚期AMD的發展,而對于晚期AMD的治療方法較少且效果也不理想。中醫藥在治療濕性AMD方面優勢明顯,尤其是“治病求本”的治法可以起到調理臟腑、平衡陰陽、養肝明目的作用[4-6],明顯改善了全身和黃斑區域的缺血缺氧癥狀,有效地穩定了病情;根據“標本兼治”原則進行辨證論治、依法選用的中藥均能夠促進溢脈之血、滲出物的吸收,縮小黃斑區域病灶范圍,改善患者視力[7-9]。
中醫藥治療AMD以辨證論治為特征,其主要優點是中藥毒副作用小、價格較低、個體化治療、標本兼治,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①缺乏科學嚴謹的、長期治療或實驗的臨床研究的資料;②各地診斷、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均不一致;③針灸聯合藥物治療本病有其自身的獨特優勢,但相關的臨床報道不足。故如何制定出統一完善的診斷和療效標準,根據長期的臨床治療和實驗結果制定有效穩定的、可廣泛使用的治療方案,為AMD患者創造新光明,這些都是當前眼科醫務人員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龐惠萍,李起家.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治療時機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2,⑹:1276
[2]邢曉娜,丁淑華.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發病機制的文獻研究[J].中醫學報,2010,3,25⑵:371-373.
[3]劉志恒.炎癥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J].臨床眼科雜志,2012,20⑶:182.
[4]謝曉燕,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中醫治療概況[J].河南中醫,2008,4,28⑷:78-80.
[5]廉海紅.祁寶玉教授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經驗[J].河北中醫,2009,6,31⑹:806-807.
[6]彭清華,秦裕輝.中醫眼科名家十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33-235.
[7]王莉,梁鳳鳴,韋芳寧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辨證論治探討[J].新中醫,2011,1,43⑴:9-10.
[8]王順,張仁.張仁治療難治性眼底病醫案[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⑶:45-47.
[9]向開維,崔瑾,邵萬福.針取足太陽治療眼底病[J].四川中醫,2004,22⑺: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