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伴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逐步推進,我們國家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有序,使得人們不再生病了無處求醫,有了制度保障和技術支持。就目前來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科學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也從客觀上促進了我國醫學事業的進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急診急救醫學的建設與發展,這對我國醫學在世界上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急診急救醫學發展歷程,就未來的發展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急診急救;建設與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603-01
急診急救醫學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后漸漸形成的臨床醫學專業,也是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的跨專業的學科,是一門多學科專業,涉及多種醫學專業。急救醫學是一門由多專業綜合的科學,用于是處理和研究各種急性創傷和急性病變,需要在短時間內,及時有效地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意外疾病和災傷,采取的緊急救護措施的科學。急救醫學不處理傷病的全過程,是把重點放在處理傷病的急救階段,其內容主要包括是:心、肺和腦的復蘇以及因循環功能所引起的體克、急性創傷,還包括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和急性中毒等等。此外,急救醫學還需要研究和設計現場搶救、運輸和通訊等方面的問題。總的來說,所急救醫學主要包括的內容有:院前處理(急救中心)、醫院急診室和危重病人監護病房(ICU)三個部分,急救設備也是急診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對急診和急救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隨之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命健康,急診急救醫學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臨床醫學發展是分不開的。在1979年,急診急救已經被國際上公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成果。急診急救工作是否做到了及時和妥善對傷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預后恢復都有很大的關系,可以說急診急救工作的發展狀況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預防水平的標志。
1急診急救醫學的發展概說
從歷史發展來看,我國急診急救醫學事業發展歷經的階段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第二個階段為八十年代至今。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急診急救醫學的發展范圍廣泛、醫護人員素質提高快、急救醫學發展速度快,理論研究也基本適應了我國的急診急救醫學的發展所需,在硬件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縣以上的醫院,急診急救已經配備了專用的呼救電話、人員、車輛,具備監護功能,在軟件建設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成效,相關的醫護人員對急診急救足夠的重視,使得急診急救醫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的特點有這樣幾方面。
(1)專業急診急救機構由醫療衛生部門向多功能的救護機構擴展和滲透,初步具備了能夠在現場及時有效的開展對病患的脫險救治工作,具備了醫學監護下的能夠很好的運輸病人的能力。比如裝備現代化的救護車、救護飛機、醫療救護艦船和直升機等運輸交通工具。
(2)專業急診急救機構由單一的城市和地區向著若干組織聯合逐步發展,初步形成了城市和地區的專業急診急救網絡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系統,這樣就適應了現代社會中人類交往所造成的頻繁的特點和需求。
(3)為了旅游業和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證,這也為國際緊急救援機構的發展和建立創造了條件,有了跨州跨洋遠距離的急救運輸,也包括參加緊急救援的商業性的組織,以我國的衛生部的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為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4)在比較全面的對現代急診急救醫學和人類的生活生產關系進行評估,這樣可以給予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急救資源的發展,也加強了社會民眾的急救活動和急救意識。
(5)隨著災難事故的增加也是的災難救援醫學在急救醫學方面起了很大的擴充,形成了院外救援醫學的發展。
(6)現代醫學在學術上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主要由院外急救主要包括有醫學監護運輸和災難醫學,院內危重急診急救監護醫學等學科逐漸形成了現代急診急救醫學體系和學科,它的形成和發展也對本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我國急診急救工作的管理模式分析
我國醫院的急診急救大多是建立在急診室的基礎之上的,在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的醫院分級管理對急診科和急救中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就目前來看,我國縣以上的醫院基本都有急診科,在大中型城市還建立了急救中心。總的來看,我國的急診急救模式主要有這樣幾種:獨立模式,比如北京的急救中心也稱作是北京模式;行政模式,也就在在全市建立統一的急救通訊指揮中心,比如廣州的急救中心也被稱作是廣州模式;院前模式,也就是以院前急救作為重要任務的急救中心,這種急救中心沒有床位,比如在天津、南京和上海等也被稱為是上海模式;依托模式,是以大中城市的一所綜合性的大醫院作為依托,建立急救中心。比如在青島、鄭州、重慶和海口等建立的也被稱作是重慶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具備有強大的急救醫療后續力量,也充分的發揮了院內、院前和ICU等比較完整的急救醫療功能,這也是我國目前發展比較好的重要模式;指定模式,是由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一所當地的醫院為急救中心,這在我國的中小城市和縣級和區域醫院比較常見;自由模式,是由各級各類的系統醫院自發組織和建立的急救中心。
3 急診急救醫學的未來發展研究
(1)逐步形成以城市和地區為依托的立體交叉城市交融的急診急救網絡和體系,這會縮短急救的反應時間,對搶救工作是至關重要的,要逐步發展功能完備的醫療急診急救交通。
(2)努力加強和完善急診急救的醫學研究和教育工作,要在醫學教育中專門開展急診急救的相關課程,強化專業教育,在有條件的地區專門成立急救醫學研究中心,以更好的研究現代城市的急診急救體制、加強網絡運作,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方向等,要爭取在短時間內研究危機生命的重病急危的院外救治工作。
(3)在城市建立急救中心時要經過充分的科學研究和論證,急救中心站是城市和地區急救工作的關鍵,它與社區內的急救網點構成了網絡,對居民的日常院外急診和急救以及災難事故的救援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專業的急救機構和城市、消防、公安、交通等要進行密切的配合,緊急救援要互相支持和滲透,建立在專業醫學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出現新的急救醫學模式。
(4)急診急救向著社會化、結構網絡化和工作現場化的方向發展,急診急救的醫學知識普及化也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對危重病監護醫學、麻醉復蘇以及臨床各學科的理論和經驗也是急救醫學未來發展的強有力的后盾和學術支持,也是今后急診急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學術內容和基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