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娟 章歡
摘 要 人才培養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和辦讓人民滿意大學的根本體現,而學風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教育質量、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健全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保障。健康、持續、優質學風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更有利于學校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內涵發展。
關鍵詞 學風建設 長效機制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Actively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DAI Meijuan, ZHANG Hu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3)
Abstract Personnel training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s the simply reflects of the universities, which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and satisfied people. Study Styl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yle of stud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Forming healthy, sustainable, high-quality study style will help students grow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hieving universities' content development and to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long-term mechanism; personnel training
引導學生端正態度、目標明確、積極進取,形成奮發向上的良好學習風氣,要做到科學制定規劃,嚴格貫徹落實,積極探索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努力提高學風建設的實效性,鞏固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 以思想教育為根本,發揮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合力,建立學風建設引導機制
學風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廣大學生主動學、勤奮學、樂于學,而好學樂學現象的產生有賴于以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為主的思想教育。在探索學風建設長效機制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學習目標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圍繞“全程育人”的時間軸與“全面育人”的空間軸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各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目標手段方向一致、時間空間合力作用的學風建設格局。
1.1 注重點面結合,增強全程育人機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加強思想引導,采取分層次、分階段的做法,不同階段進行不同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面促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思想教育創新模式。針對新生以專業認知教育為主,重點通過專業教師專題報告、新老生交流會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真正認識到專業學習的重要性;針對大二大三學生以目標教育和成才教育為重心,通過大學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激發學生強烈的成才愿望,讓學生學有目標,行有方向;對畢業班學生重點通過考研學習引導、人才定制培養、專業實訓基地、職業生涯體驗等活動提升畢業班學生的就業能力。
1.2 依托“123”,豐富全面育人的形式與內涵
“123”,即一個重視——院系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學風建設;兩種能力——著力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三支隊伍——全體輔導員、骨干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學生黨員干部,不斷豐富思想教育的方法、形式和內涵,綜合運用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逐步形成齊抓共管、齊心協力、合力推進的學風建設全面育人局面。
一個重視:由院主要負責人掛帥成立學風建設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學風建設研討會,對學風建設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任務和目標,研究相關制度和措施,加強督察檢查,促進學風建設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兩種能力:一方面通過加強對學生常規性學習重要意義教育增強學風建設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通過“本科生課外研究能力提升輔導活動”等,遴選有研究經驗和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作為指導老師,提供平臺增強學風建設的實踐性,不斷提升學生的項目經驗和實踐能力。
三支隊伍:全體輔導員深入學風建設一線,圍繞優良學風班風建設,以年級大會、學生黨員干部座談會、重點學生定期談話聯系家長等位載體,積極開展年級層面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在黨政干部和青年教師中選拔一批思想政治水平高,工作認真負責,在學生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干部和教師兼任學生班主任,以專業角度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惑;學生黨員干部是學風建設的主體,也是推動學風建設的骨干力量,選配好班級主要學生黨員干部,管理和使用相結合,培養與考核相統一,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干部在學風建設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示范效應。
2 以科技創新為載體,圍繞活動品牌化和項目基地化,構建學風建設發展機制
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科技型學習氛圍、提供廣闊的科技創新平臺是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環節。結合專業特色,極搭建“五個一”平臺,創建品牌科技文化,促進人才培養,全面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個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積極加強創新基地的建設為科技創新提供物質保障,專項資金配備實驗設備、網絡設備、科研設備、學生培訓教材等,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技術支持,并把基地建設成為學生培訓、參賽和學習的重要場所。
一支具有主動性的、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隊伍。主動開展與專家的溝通和交流工作,爭取導師的支持,聘任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教授擔任學生班主任,帶領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或指導科技競賽。鼓勵研究生導師吸收本科生參加自己的科研小組開展科研活動并指導學生參加比賽,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智力支持。
一支具有進取精神的學生科技活動梯隊。根據不同的科研活動特點采取不同的組織方式,建立不同的科技活動小組和科技活動梯隊,形成一年級培養興趣打基礎、二年級集中培訓提高能力、三年級為重點組隊參賽的活動模式,以“面向學生、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的方式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優秀人才。
一套完整的培訓、競賽機制。圍繞學科內重點賽事等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根據競賽活動的時間和特點,制定詳細的活動進程,提前半年開始組織學生報名、培訓、選拔、組隊、集中培訓等方式做好賽前準備。
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并將活動成績與日常綜合測評管理、評優工作、科技創新學分認定、推免研究生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風建設。
3 以激勵措施為手段,突出榜樣、獎懲和競爭,完善學風建設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主要手段。學風建設的激勵職能,從本質上說就是要將學習目標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在使學生需要獲得滿足的同時,實現優良學風建設的目標。
3.1 典型示范,榜樣激勵
榜樣在學業上的示范作用,會影響和帶動全體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自覺抓緊學習,促進其學業的進步和良好學風的形成。充分發揮宣傳輿論陣地的功效,通過開辟學風專欄、專題研討會等介紹學習經驗、學習典型、優秀校友事跡,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力,確立學習和成才目標;弘揚學習風氣,發揚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典型示范,榜樣引路,在學生中樹立勤奮學習、積極進取的模范和先進,在學生中形成崇尚先進,爭創先進,爭優創優的濃郁氛圍,真正地發揮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先進模范作用。
3.2 賞罰分明,獎懲激勵
學風建設是個持久的過程,對學生僅有學習目標的刺激遠遠不夠,運用獎懲機制來激勵學生,無疑能讓學生感受前進的動力和奮斗的力量。要注重在各種學習評比、競賽活動中將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有效結合,恰當采取懲戒措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對鼓勵先進學生、消除不良學風、促進落后學生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3.3 考核評價,競爭激勵
當前來自學業、評獎、就業等方面的競爭十分激烈,正是由于這些競爭的存在,才使學生感到有壓力、有危機感和緊迫感。為使自已不被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和敢于競爭。積極建立競爭激勵機制,認真落實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工作,在學生之間、班級之間、年級之間引入考核評價機制,強化競爭激勵,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學生素質培養逐步由過程管理到過程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班級及年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風建設。
4 以養成教育為依托,遵循規范性和主體性原則,強化學風建設約束機制
養成教育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通過建立健全的行為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學習踐行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4.1 堅持規范性原則,加強學風制度規范建設
規范性原則是指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以行為規范為根本指導,加強學生紀律管理、行為管理、教學管理、考試管理、實驗與實習管理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同時在學生中大興學習之風,開展多讀書、讀好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知識競賽,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撰寫科技論文,培養廣大學生勤學多思,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4.2 堅持主體性原則,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
學風主要反映學生的求學精神和治學態度,學生既是學風的主要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學風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學生內在的求學精神和動力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因素。要高度重視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成長既與學校和老師的培養教育有關,更與自己付出的艱苦努力分不開。積極推進以黨支部為核心,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三位一體”的班級工作模式,注重發揮班級、學生會等學生基層組織在學風建設中團結學生、組織學生、凝聚學生、教育學生的功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校有良好的學風不只是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事,而是與學生自己有密切關系的事,同時也是能讓自己受益終身的事。
參考文獻
[1] 瞿祥華,鄧云濤.以學風建設為主線 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2).
[2] 譚振亞.學風建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8(20).
[3] 徐可明.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4] 史宏建.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5] 孫麗珍.人才質量視角下的高校學風長效機制的建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
[6] 馬建華.構建高等學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7] 周全.關于高校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現代農業科學,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