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輝
摘 要:云南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主要存在認識偏差、學時不夠、理論教學基礎條件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對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進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云南高校 公共體育課 理論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98-02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和推進,不斷探索和創新。體育理論課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學生學習和認識體育以及提高體育基本知識的重要手段,縱觀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理論課教學狀況,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1 體育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1 理論課教學缺失
(1)認識問題。首先,很多老師對體育課的理解和認識仍然停留在很早以前的模式里,認為體育課就是讓學生進行身體練習,上體育理論課沒有。此外,由于老師的誤導,學生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根據調查,有92%的大學生不愿意上體育理論課。
(2)教室緊缺。大多數學校沒有把體育理論課教學計劃上報學校相關部門統一安排教室,體育理論課教學基本上是任課老師臨時安排,有的老師利用下雨天上理論課,因此,臨時來找教室上理論課就有問題。此外,多數學校體育課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課和選項課教學,教學班級不是行政班級,如果要調整上體育理論課的時間,也難以組織教學。
(3)老師怕上理論課。由于體育教師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知識、職業素養等差異較大,因此,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能力和有水平的老師不愿意上體育理論課,而想上理論課的老師又不具備上理論課的能力和水平。隨著快樂體育、大眾體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如果體育教師的體育理論知識跟不上發展要求,體育理論課教學就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勢必就會導致老師怕上體育理論課心理的產生。
(4)學生討厭體育理論課。首先,在大多數學生看來,體育課就應該在運動場進行;其次,教師體育理論知識匱乏,教學水平有限,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最后,教學內容單調、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學生根本就不愿意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里面聽無趣的東西,通常在體育理論課上,很多學生打瞌睡、看其他書籍、講小話、東張西望等,學生認為在教室里上體育理論課沒勁。
1.2 教學課時數不夠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每學期體育理論課教學不足4學時,甚至有些學校根本不上體育理論課,在實踐課教學中也基本沒有滲透相關體育理論知識。
(1)教學學時與教學大綱沖突。多數學校教學大綱規定每學期理論課學時為2學時或4學時,但須完成的教學內容很多,造成了多內容少學時的無耐現實,教學內容根本無法完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師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理論教學,或者干脆就不上理論課了。
(2)教學內容安排不當。學時與教學內容計劃不匹配,教學內容大于教學學時數,無法完成理論課教學計劃。
(3)教學計劃實施不力。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沒有把握好時間和教學內容的協調統一,教學發揮過頭,教學內容跑題嚴重等。
1.3 教學組織不好
根據調查,很多老師責任心不夠強,思想觀念有偏見,以至于不重視體育理論課教學,課前準備不充分,抱有臨時應付的心態。
(1)教學內容簡單。大多數學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還停留在體育學習的目的任務、體育衛生常識、規則裁判法等方面,教學內容陳舊和單一、枯燥而乏味,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五個領域目標)作了詳細的規定,體育課程目標所涉及的體育知識及相關理論知識范圍廣、內容多,目標只有更好地統領內容,內容才能達成目標的實現。
(2)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目前,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照本宣科”或讓學生“自學”教材現象較普遍。一堂課兩學時,有的老師要么宣講80 min,沒有互動,沒有笑語,有的老師干脆讓學生自己看教材,沒有提問,沒有解答,這樣沉悶又沒有樂趣的教學能有好的教學效果嗎?學生會喜歡嗎?
(3)教學形式隨意。多數學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基本上是由體育課任課教師擔任教學,教學形式相對比較自由,雖然沒有教室,只要有一塊空地、一個角落,就可以組織教學。但這樣的教學形式,容易受到外屆的干擾,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專心聽講,又不能用多媒體教學,難以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4)教材使用隨意。多數學校選用自己編寫出版的體育教材,有的教材內容編寫上有缺陷,特別是體育理論方面的內容,新穎度不夠、時代性不強。雖然有教材,但老師很少使用,學生購買的體育教材書基本上是擱置的,少數老師會布置一點作業,要求學生看看教材。
1.4 教學監督不到位
調查發現,很多學校體育職能部門和教學管理部門,對體育理論課教學沒有嚴格的監督管理措施,致使體育理論課教學處于自由化狀態。
2 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進措施
2.1 精選劃分體育理論教學內容
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合理選擇和安排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并能學以致用。把體育理論知識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體育理論”,如體育史、體育功能、體育鍛煉原理方法、體育保健、體育人文、體育鑒賞等。第二部分為“運動理論”,這部分理論內容主要指運動項目的起源、發展演變、重大比賽和主要規則等,以及項目的基本技戰術要領、方法、特點等。
2.2 優化理論課教學授課模式
(1)“剝離”教學授課形式。傳統的體育理論課教學由任課教師擔任授課任務,不論教師水平如何,也不管教學效果怎樣,隨著體育課程目標外延的拓展,以及學生不斷發展的需要,這種由任課教師統一教學的模式已難以適應大學生日益發展的需要。優化體育理論課教學授課模式,能夠提高體育理論課教學質量。按體育理論教學內容的劃分,將“體育理論”教學和“運動理論”教學進行分開教學,“體育理論”教學主要由專職理論課教師擔任教學,理論課教師可以是體育課任課教師或者本校的其他教師,也可以是外聘教師,而“運動理論”教學則由體育課任課教師擔任。
(2)每學期始末進行體育理論課教學。由學校體育教學部門聯合教務部門統一安排教學計劃,在每學期開始或期末時段,按學期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數規定,統一安排教學地點進行體育理論課教學。
(3)開設體育理論選修課。將“體育理論”單獨作為一門選修課開設,每學期安排12~16學時,由學校制定相應的教學、考核管理辦法,使體育理論課教學管理規范化。
2.3 按規定開設體育課,適當提高理論課教學學時數
調查發現,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課程設置不盡相同,多數學校體育課開設時間為2年,有的學校開設1.5年,極少數學校只開設1年,每學期體育課學時安排分別在28~36學時不等,此外,幾乎沒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有部分高校體育課開課學時低于144學時,正是由于體育課開課學時太少,才導致這些學校沒有理論課教學。200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綱要》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學校沒有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綱要》的規定。如果各高校都能按照教育部規定開設體育課程,開足學時,那么,即便是把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提高至17%或22%(6學時或8學時),又未嘗不可呢?開足體育課學時和適當提高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可以促進高校體育課程基本目標的實現。
2.4 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職業素養
調查發現,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在人格魅力、事業心責任心、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尊重學生、知識結構等方面還有一定欠缺。此外,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還存在教學隨意性大、教學紀律和要求松懈、教學內容單一、教學組織不嚴密、教學方法死板等問題。加強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如增加體育老師進修學習、培訓考察投入,改善體育老師工作條件,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以激發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職業素養,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讓廣大的體育教師更好地適應和滿足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
2.5 改善教學基礎條件,提高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手段
由于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觀念和意識比較落后,體育經費投入不足,致使云南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薄弱,教學資源嚴重缺乏,如影視教學資料、教學圖片、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設備、室內教學場地等。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多以書本式“照本宣科”,或者讓學生自己看教材“自學”為主,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還比較滯后,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教學的能力有限。因此,要想提高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質量,首先要改善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條件,教學基礎條件是教師改進體育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保證。
2.6 提高體育理論考核成績權重
體育理論課教學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體育理論課教學就要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考核,只有學校、老師、學生三者都重視,體育理論課教學才能收到實效。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的理想安排應為6~8學時,把體育理論知識考核權重提高至17%或22%更為適宜。此外,依據教學實際制定合理的體育理論知識考核辦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3 結論與建議
(1)體育理論課教學認識不夠。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缺失現象普遍存在,主觀原因主要是老師對體育理論課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偏差。加強高校體育老師現代體育觀的培養,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綱要》精神,重視體育理論課教學,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思想。
(2)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不夠。樹立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培養良好體育習慣,關鍵是看大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和認識,而非學生體育能力的程度。因此,加強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十分有必要,加大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學時比例,使高校公共體育課能真正達成《綱要》的目標。
(3)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條件較差。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條件薄弱,教學資源缺乏,如影視教學資料、教學圖片、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設備、室內教學場地等。加大體育投入,改善體育理論課教學條件,加強體育老師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從而提高體育理論課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4)體育理論課教學制度不健全。加強體育理論課教學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使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正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4 結語
體育理論教學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是推進高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積極貫徹落實《綱要》的體現。正確樹立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是高校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相信只要學校重視,體育教師認真貫徹落實,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J].中國學校體育,2002(6):5-7.
[2] 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3] 曾承志.普通高校大學生對公共體育理論課的反饋及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9):1243-1244.
[5] 劉素梅.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與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 (4):143-144.
[6] 劉保.談在普通高校非體育專業開設體育理論課的重要性[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