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玲 王相生
摘 要:高校美術學專業的學生不僅僅是普通的美術學生,更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學生畢業后將承擔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工作。美術學專業畢業生的理論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將決定了畢業生能否勝任這一教學工作。本文從幾個角度分析、研究,促使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并引導學生以“準教師”的身份去重新審視自身的專業學習,對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
關鍵詞:美術學 色彩靜物課程 “參與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207-02
色彩靜物課程是美術考生在高考時的主要測試課程,也是高校美術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可見這門課程對于美術專業學習的重要程度,所以對其教學模式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1 “參與式”教學模式概念的提出
“參與式”最初是英國的社會學理論,后來被引入到教學領域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對因材施教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通俗來講,“參與式”是一種合作式或者協作式的教學法。主要指受教育者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通過組織、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入參與教學全過程,并成為其中的重要成分,師生共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不論學習者的背景和智能有何種差別,都能夠被一視同仁。學生的主體性被最大化的滿足,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只起到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全面調動,教師能馬上收到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并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以使教學成果最優化。
2 美術學專業教學倡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2.1 美術學的專業性質決定倡導“參與式”教學模式有其必要性
首先,美術學的專業性質決定,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能的培養必須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繪畫實踐,而不是被動接受。
其次,美術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目前色彩靜物教學重在“以技入道”,其教學內容非常局限。在教學方法上,也基本用統一的方法要求學生,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所以,我們要打破現狀,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重“導”而輕“灌”,重“學”而輕“教”,真正作課堂的“主體”。
2.2 美術專業學生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倡導“參與式”教學模式有其必要性
高校美術學專業的學生不僅僅是普通的美術專業學生,更是未來的人民教師。學生畢業后將承擔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工作,是美術教學的一線力量。那么,美術學專業畢業生的理論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將決定了畢業生能否勝任這一教學工作。“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相信會促使美術學專業學生轉變學習思路,以“準教師”的身份去學習與實踐。這將直接優化繪畫專業的師資人才結構。
3 在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中,如何實施“參與式”教學模式
3.1 改變傳統的色彩靜物教學方法,實施“參與式”教學方法
首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位置。將學生從教師已有經驗的控制之中解救出來,改變以往由教師設置好教學環境,學生被動參與的狀態。教師通過組織、設計“活動”的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例如:讓學生參與到布置光源和色調、擺放靜物的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枯燥的色彩理論的理解,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很大的作用。其次,建立專業基礎課和創作課的有機聯系。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色彩靜物寫生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審美和表現的能力。“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教給學生相應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日后學習中更得心應手。
3.2 優化自主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的“參與式”
教學目標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預期達到的基本教學標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這就決定了,教學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本都停留在教師提供教學方案,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案的方式上,“參與式”教學法提倡“自主學習設計”,也就是說,學生要參與到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的設計中。但是這個過程中,必須反對任何強加的思想,必須縮小教師的規定性,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性。
美術學專業課程結構很特殊,既要有理論的學習,又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繪畫技法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實踐性。由于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在色彩靜物教學中,需要引進色彩學理論,進行系統的色彩學知識講解。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高考時的培訓基本只關注繪畫技法的學習,忽視了對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對色彩理論知識有系統、深入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指導色彩靜物寫生實踐。由于學生的基礎強弱不等,而色彩理論學習既枯燥又難以消化和理解,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總目標和總任務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設計”,參與設定教學目標,自行設計學習進度。這樣,學生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逐步養成對自身學習進展和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調節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做必要的監督和引導,做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者和激勵者,必要的時候,對知識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梳理知識結構體系,促進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
“自主學習設計”更能體現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身份,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都將會是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
3.3 讓學生在參與解決問題中進步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預先設置教學障礙,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綜合運用交談法、討論法等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是教師的前期工作要做好,設置障礙不能過于簡單或者超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膽暢談,各抒己見,然后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分析,得出最優解決方案。當學生出現思維停滯的時候,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并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在這種輕松而有教學目的的氣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識。
《學記》中早就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去獲得新知識。在色彩教學中,由于色彩理論的枯燥性和真實色彩的抽象性,討論和交談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最初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展開思路,之后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且通過研討解決問題,教師應適當的引導思維陷入瓶頸的學生,并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和指導。師生共同為教學目標的完成、相應效果的達成作出努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分工合作,也有利于他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面對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也是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必備的素養。
3.4 色彩靜物課程“參與式”作業評價機制
在美術學專業教學中,作業的評價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反饋的重要方式,更具實效性,是一種學習績效的形成性動態評價。要改變以往教師單一評價的局面,引導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調整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評價的機制。第一,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在該段課程中的整體表現作以拓寬知識面的指導性評價,提出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共性問題要做到以后基本杜絕,個性問題要給出合理建議。第二,學生自我評價,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自身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對于學生提出的解決辦法,要有明確的評價,不能含糊不清。第三,學生之間互評機制的引入,引導學生能夠客觀、公正的指出其他同學的問題。看別人的問題,關照自身,以達到舉一反三、共同進步的效果。最后,教師作總結評價,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作以總結,并和學生一起提出解決方案。
3.5 學生參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是指教師根據課前的設計目標和教學方案,對正在發生或已經完成的教學活動及教學效果,進行積極的思考,發現問題,以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活動。在過去,教學反思過程通常都是教師獨立進行。“參與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這種反思活動,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從機械聽講、死記硬背,變為自覺地探索與思考。學生參與教學反思活動,具有雙向調節功能,能夠促使學生站在教師的立場上,師生一起評價教學活動利弊、獲益知識多少、教學效果等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記錄學生見解,以利于日后設計更加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
“參與式”教學模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體,在課堂教學中,會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碰撞出來靈感的火花,也會有很多不可預料的變數,所以更要求教師激發自身的創造性,靈活機智的控制教學節奏,做好課堂的主導。
總之,通過對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是優化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積極分子,更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并能以“準教師”的身份去重新審視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效。
在美術學專業色彩靜物課程中,推廣“參與式”教學,能夠優化色彩靜物教學模式,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它的實質就是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將對美術學專業學生走向教師崗位后的教學理念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一角度講,其影響是深遠的。
參考文獻
[1] 姚建光.用“參與”迎來教育的注目禮[J].江蘇教育周刊(原成才導報),2007(4).
[2] 姚便芳.教育學高等師范院校參與式教學系列教材[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11.
[3] (美)斯蒂金斯.促進學習的學生參與式課堂評價[M].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制.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4] (美)戴爾·H·申克.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M].韋小滿,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 版社,2002:394.
[5] (德)F.W.克羅恩.教學論基礎[M].李奇龍,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