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亮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導入;問題情境;實踐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強調數學教學生活化,這些都為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實際出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富有樂趣,實現數學與生活的有效接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下面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淺談幾點看法。
一、聯系生活,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合理地處理教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材內容所呈現出的情景與學生實際生活是否相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現在的教材中很多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要想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就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充分聯系生活,靈活地處理教材,做到優化組合,徹底摒棄以往的“以教材為本”的落后觀念。
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此知識,我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情境,把此單元知識與“購物”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購物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如,其中一組,我先用多媒體大屏幕展出了一個活動消息:本店商品一律6折。看到這條消息有的學生說6折就是60%,比原來的便宜了40%。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吸引到購物的環節,這遠比教師生硬的講解更有效果。接著,我對學生說:“老師買了一件裙子用了160元,那么大家幫我算算這件裙子原來是多少元?”……通過幾組購物情境,學生對百分數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在情境中學會了用。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更增添了數學學習的樂趣,讓數學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而這也真正落實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
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反映出教學是否有效。因此,豐富教學方法,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根本途徑。下面淺談幾點方法:
1.生活化導入
一堂課的好壞與課堂導入有著直接的關系,良好的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為接下來的學習延續這種興趣。生活化的引入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熟悉感,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維集中起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
2.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學中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所提出的問題要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力求通過生活化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構建生活化數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生活化實踐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積極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有助于發揮數學的整體功能,又能更好地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表現欲極強,通過實踐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實現數學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作者單位 重慶市銅梁縣平灘鎮白鶴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