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平
摘 要:語言是用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達到理解與協調,進而影響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工具。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受智力因素的影響,感知能力低下,主動探求意識差,學習范圍狹窄,大腦中貯存的詞匯少,從而造成了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方面的障礙,給人際間的語言交流交往帶來了較大困難。因此,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抓住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有目的、有意識地強化引導其對語言的感知、獲得、理解、記憶和運用,積累儲備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逐步提高語言思維、語言運用的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交往、適應社會。
關鍵詞:生活情境;校外資源;課堂訓練;示范句式
一、善用生活情境激發語言交流的主動性
日常生活是學習語言的源泉,也是語言運用的落腳點。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由于語言積累缺乏,語言表達的自覺性、主動性不強,在日常生活中不愿說、不敢說成為他們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障礙。教師要善于把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點契機,使他們的語言更加豐富,表達更加主動、更加自信。
如,針對大部分智力落后兒童對食物比較感興趣的實際,可利用點心時間誘導他們主動進行語言交流表達。以品嘗瓜子為例:取出瓜子,讓他們觀察,引導學生從名稱、顏色等方面說出自己的所見,“瓜子是扁扁的”“瓜子是飽滿的”……對語言表達能力稍好的學生,還可稍微要求提高說話的完整性,引導說出“瓜子是又黑又小的(或細細長長的)”等句子。嗑開瓜子后,還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和品嘗,說說瓜子的味道和品嘗后的心情感受,進而大膽說出“瓜子仁又香又酥”“瓜子真香啊”“我喜歡嗑瓜子”等語言。
通過本次點心課,借助瓜子這個食物,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反復感知、傾聽、表達,強化他們對“又香又酥”“黑黑的”等語言的獲得、理解,使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越來越豐富,為語言發展掃除心理上的阻礙。
二、活用校外資源拓展語言積累的豐富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兒童不是在隔離的環境中學習語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語言交往實踐中學習,和成人的語言交流是兒童獲得語言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帶領智力落后兒童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培養他們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在與自然、社會的融合交流中積累語言素材、發展語言能力。
如,通過組織孩子游覽碧水公園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描述大自然、體驗大自然。游覽中,我帶孩子們一邊游覽一邊介紹景點,并鼓勵他們說:“你看見了什么?”“你覺得哪兒漂亮?”“我們把它拍下來好嗎?”等等,在愉快的對話交流中,我用“碧水荷塘的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藍天、白云、青山、翠竹倒映其中,真是美不勝收”等優美的語言適時描述,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大膽交談、“鸚鵡學舌”……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慢慢地說出一個地名,一個詞,兩個短語,一個句子……
在直觀的真實情景下,在愉快的游玩體驗中,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保持了較持久的注意力,保持了較積極的語言參與熱情,不知不覺間加深了對語言的理解,積累了語言素材,提高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利用課堂訓練增強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中指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體現在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表達上,就是能夠把內心的想法、心里想說的話,充分地、順利地表達出來。課堂口語教學,要圍繞實現這一功能,借助孩子們熟悉的情境、直接的體驗,讓孩子們知道“我要說什么,我要怎么說,怎樣說得更好”。
如,組織孩子們秋游后,我及時把活動照片做成課件,用于口語課堂教學。當孩子們看到魚的視頻時,這個說:“魚在吐泡泡”“魚在追追趕趕”,那個說:“魚圍成一個圈圈”;有的學生問:“魚圍成一個圈圈在干什么呢”,其他學生說:“丟手絹”“做游戲”“跳舞”“聊天”……這時,我趁機以“碧水荷塘里的魚真多呀:有的在……有的在……還有的在……”這一句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有效地提高了語言訓練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訓練過程中,我們只要堅持以有趣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培養其規范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能逐漸實現“景在眼前,詞在心中,話在嘴邊”的良好效果。
四、巧用示范句式提升語言培養的有效性
語言是一種技巧,語言能力的發展培養,需要經過經常性的反復訓練。由于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識記速度慢,遺忘快,保持不牢固,他們語言能力的培養,更是需要經過不斷地反復練習。巧用示范句式,不失為其中的一種有效方式。
我借鑒賈志敏老師對《兩個名字》中“我有……你也有……哈哈,我們都有”這一句式的語言訓練,通過“一邊……一邊……”“有的……有的……”等句式訓練,采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枯燥的反復生動起來,單調的重復豐富起來。讓精彩的語言在孩子的大腦里不斷地形成記憶,慢慢地變成他們有意識的語言。
總之,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的語言訓練是一項長期的、繁復的工作。我們應當遵循其感知的特點和原則,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尋找貼近中輕度智力落后兒童生活與其已有經驗的結合點,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讓生活中的話題成為他們語言積累的鮮活素材,讓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成為他們提高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這樣,他們的語言就慢慢會像叮咚的泉水那樣涓涓流出,更加自信地與人溝通交流,更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需求,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提高生活品質。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特殊教育學校)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