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
【摘 要】高職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學管理工作,高職教學管理是指根據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促進教學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從而不斷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本文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管理工作 質量 途徑
教學管理是高職學校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事實上,高職學校也注重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加強管理工作,以提高高職教學管理的實效性。然而,由于受到人員、制度等因素的制約,當前高職教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人員的不足。盡管高職學校都比較重視教學管理工作,認識到加強教學管理對教學和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學管理人員仍然存在不足的情況,難以很好地處理和應對教學日常管理事務。同時,教學管理人員只顧自己的工作,缺乏相應的交流和溝通,忽視管理經驗的交流和總結,在處理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協調和配合,難以形成合力,影響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學管理人員還面臨著素質偏低,教學管理經驗不足的情況,給整個高職教學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第二,管理制度的不足。盡管很多學校在教學管理機構的設置上較為細致,但教學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相關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情況,影響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開展教學管理過程中,往往通過發布文件的方式進行管理,管理制度缺乏系統性,難以有效約束教學和學習的各項工作,所起到的效果不佳[1]。一些學校在推行績效管理制度過程中的力度不夠,難以有效約束教學的各項工作,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約了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學培養目標的不足。一些高職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對就業市場的調查,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或者是專業課程設置不完善,學生的知識面較窄,導致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受到很大的制約,不僅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也對教學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為了應對高職教學管理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學管理的實效性,根據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質量。
第一,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教學管理的實效性,建立優秀的管理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高職學校的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教學管理的特點和需要,對院系、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專家授課、觀看視頻、集體學習等等。同時還要組織管理人員對外交流和學習,學習其他學校教學管理的經驗,不斷提高本校的教學管理水平[2]。另外,對優秀的教學管理人員要適當進行獎勵,以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教學管理人員自身也要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工作經驗的總結,以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水平。
第二,完善高職教學管理的各項制度。教學管理需要依照相關的規定進行。因此,完善的規章制度是提高教學管理實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高職學校要注重加強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使各項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促進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在制度制定的時候,應該考慮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并嚴格執行,加強對教師的管理[3]。同時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出現,對實行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審核,及時修訂和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以適應教學和管理的新情況,進而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教學管理的實效性。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做好常規教學檢查工作,學期初將教學任務下發到各系部,期中、期末組織人員進行教學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反饋到教務處,由教務處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復查;建立完善的聽課制度,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聽課次數不少于6次,通過聽課,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建立完善的教學督導制度,成立專門的教學督導工作組,定期開展教學督課,并根據督課的具體情況召開研討會,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完善學生信息員制度,在學生當中選派一批責任心強,工作細心的學生作為信息員,收集學生對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并及時解決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總之,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改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總結相應的經驗,從而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職教學管理工作中,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當前高職教學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具體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增強教學管理的實效性,為促進高職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馬金花,陳群.淺談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教學管理模式[J].廣州化工,2013(21):187-188.
[2]林強.職業能力培養下高職教學管理改革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3):72-74.
[3]呂游.我國高職教學管理現狀的分析及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7):14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