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薇
【摘 要】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提升學生基本素質作為主旨,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學生健全個性作為關鍵特征,以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積極實現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與健康素質之間的協調發展,打造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 學生社團 素質教育 影響
一、高校學生社團理論概述
(一)高校學生社團含義
社團是指社會成員為了共同的理想與信念進而自行組織起來的團體,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與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社團是人類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結果,它可以強化社團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促使人們為了共同的目標互相支持與合作,對社會資源有效應用。
(二)高校學生社團分類
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社團進行分類,各種規劃角度能夠為我們分析社團提供各種啟發。
(1)按照社團活動內容分類
可以劃分為理論學習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學藝術類、志愿服務類。
(2)按照成立社團的動力分類
通過分析大學生社團成立的動力,可以將大學生社團劃分為將制度作為基礎的社團、借助標志性場所建立的社團、緊密圍繞核心人物成立的社團。
二、高校社團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一)為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道路
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積極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近些年來,學生社團組織發展很快,發展規模巨大,充分體現出其已經受到了大學生的有效認可,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學生社團組織都體現出了靈活多樣、與時俱進的特征,這不但符合大學生有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特點,而且也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的新道路[1]。
(二)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學生社團的引導教育與管理問題已經被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建設社團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做到了走進公寓、走進社區、走進網絡[2]。逐步完善了高校的后勤保障制度,學生社團有效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成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工具。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學生社團組織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開發的新平臺。社團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積極改善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熱情,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搜索,更好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效率,也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提高了團隊協作的能力。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與同學共同參與思想政治理論的探討,將政治作為導向,最大程度為大學生提供服務,最終回報社會。學生社團的力量是強大的,積極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可以帶動周圍的同學更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教育的目標就是為國家培養出與時代發展相符合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社團組織正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由此可知,學生社團組織有利于培養人才,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它憑借各種方式體現社會價值規則與行為規范,促使大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以此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促使大學生產生豐富的精神境界與良好健康的心理[3]。大學生聯系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社團,互相溝通交流,以達到共同進步。
(五)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提供了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最終結果是最大程度發揮其帶來的影響,充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學習效率。大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社團,彼此交流經驗,溝通學習方法,同時進步。一起研究探討共同關注的問題,不但增長了知識還挖掘了潛在的特長,同時提高了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綜合能力。高校對學生社團的發展十分重視,這也對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4]。
高校學生社團在促進我國教育水平、提升學生修養、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類學生社團組織聯系自己的真實情況開展活動,體現了校園獨有的文化特點。
在素質教育中大學生社團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影響,它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它對素質教育內容系統進行了有效的充實,開拓了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強了素質教育的效果[5]。同時,素質教育也為學生社團組織開辟了更加廣泛的前景。它不但為社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還為社團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素質教育中,大學生團體不但是參與者,還是重要的承載者,同時也是接受教育者。因此,大學生社團無法放任其自由地進行發展,避免與正確軌道發生偏離,也不能過度進行管制,要科學進行指導。通過分析高校社團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充分揭示大學生社團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進一步尋找高校社團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發展對策。大學生社團研究是一項理論結合實踐的課題,涉及學科較寬,具有極強的政策性,同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社團也將會面臨更多新的發展問題。以上屬初步研究探索,此課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分析。
【參考文獻】
[1]曾羽.高校共青團工作理論與實踐[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3.
[2]關成華.北京大學校園文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盧盛忠.管理心理學(第三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蘇東水.管理心理學(第三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陳一星.團隊建設研究——以大學生為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