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
【摘 要】為了切實提高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本論文中,筆者首先分析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現狀,再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提出創新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策略,以期促進財務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做好扎實的準備工作。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 教學模式 創新策略
高職會計專業是以培養具有會計核算能力、會計分析能力為主的技能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專業,為各企事業單位培養、輸送能勝任各行業第一線會計職業崗位需要的高技能會計人才。由此可見,高職會計專業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而在教育教學上也應體現出來,以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重要課程,在教學上具有重要地位。財務會計教學質量如何與學生的會計能力有著直接性影響。但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教師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會計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深入研究如何創新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來看,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院校人才培養;也使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筆者認為,其突出的問題主要為理念落后滯后發展;學習過于抽象,脫離實際情境;教法落后,抑制學生發展。以下結合這三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一)理念落后,滯后發展
面對社會發展新形勢,會計從業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會計技能,還需要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但是,從目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理念上來看,多以會計技能為導向,而將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拋之腦后。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企業不僅注重人才的技能,同時也要求人才具備一定的情商、對工作的應變能力等。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則滯后于社會的發展需求。此外,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目標也存在空、泛、模糊等突出問題。目標的模糊性使其課堂導向功能得不到凸顯,沒有充分發揮出“指南針”的作用。
(二)抽象學習,脫離情境
從當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中得知,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抽象,基本沒有結合實際的會計情境進行。而脫離了情境的財務會計教學,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習的知識與真實工作聯系起來。因此,學生學習財務會計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沒有實際的驅動力。很多高職生在剛開始接觸會計這門課程時,對會計工作流程、會計記賬方法懷有極高的激情。但是,等到進入系統的財務會計學習時,由于核算方法過多,并且復雜,加上教師以灌輸理論為主,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總之,過于抽象的學習很容易淹沒學生學習的激情;財務會計教學需要一定的情境,以幫助學習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三)教法落后,抑制發展
目前,很多財會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主講,學生聽的方式。這種教法非常落后,且抑制了學生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財務會計的興趣將會逐漸降低。而學生則切切實實地演變成“聽者”,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其教的質量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了使學生的財務會計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創新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刻不容緩。
二、創新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的策略
針對上述中目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和學生發展實際,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發展開辟一片道路。以下筆者將從創新教學理念、重設課程體系、創新教法、建立實訓基地這四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一)創新會計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嚴格。那么,作為會計專業的高職生應具備哪些會計職業能力呢?筆者認為,高職生應具備的會計職業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會計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應對社會發展,創新會計教學理念。從以上分析得知,高職院校應以職業素質為導向作為新形勢下的會計專業教學理念。在確定教學理念后,明確財務會計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指明前進方向。筆者認為,財務會計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具有扎實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并能適應不同的會計專業的崗位,例如核算、總賬報表、籌資和投資等。在教學目標上應重點突出三方面的創新:一是強化報表導向;二是培養會計行為與經濟后果意識;三是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是有所區別的,這三大主要目標是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而提出的。因此,以先進的理念和目標作為指導,財務會計教學必能上升一個水平。
(二)重設財會課程體系,奠定實效基礎
在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應重新設置課程體系,奠定教學實效基礎。首先,適當壓縮專業必修課程。如開設有關財務會計基本知識的課程,讓學生系統學習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知識。其次,讓學生靈活選擇選修課程。例如,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需要選擇相關內容進行選修,如中小企業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第三,適當增加實驗課程、案例課程,以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操結合起來。最后,增加答疑討論課程。這種課程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總之,高職院校有必要重設財會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加靈活地選擇所需要的內容。
(三)創新財會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能力
單調的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降低了。針對此,教師應主動創新財會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會計能力。例如,采用情境式教學。在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師結合內容,設計虛擬的業務單位,并提供不同的會計崗位。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擅長的領域,選擇崗位,模擬實踐。在情景模擬實踐中,學生深刻體驗課堂所學習的財務會計知識。例如,學生模擬出納崗位,需要熟知出納的職責、工作流程、業務范圍。在情境教學下,學生主動把財務會計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運用到該領域知識的情況聯系起來,搭建學與用的橋梁;同時,財務會計學習不再單調、抽象,而是變得更有意義、更具體。又如,采用ERP沙盤模擬教學法。它是以一套沙盤教具為載體,模擬了企業運營的職能部門,設計了角色扮演和崗位體驗的平臺,給予學生全新的體驗。在會計學習中,知識是分開教授的,因而學生難以理解會計工作的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的關聯性。加上僅憑教師利用言語描述財務會計工作,學生很難理解。而沙盤模擬教學恰好可以彌補這些教學上的缺陷,使學生的綜合會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又如,采取任務驅動法。教師需要結合財務會計課程內容,設計情境,并將任務隱藏在其中,以此作為驅動力,催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最后教師進行評價。例如,以財務會計知識中的財產物資崗位的講解為例,教師安排任務:請同學們動手制作仿真的原始憑證,以用來模擬實際的業務單據。在接到任務后,學生開始合作學習,主動與其他同學交流,如銷售機構是怎么樣填制原始憑證的、財務部門又是怎么樣審核憑證的等。總之,任務教學能讓學生動起來,思維快速運轉起來。除了以上提到的財務會計課堂教學方法模式,教師還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案例教學等。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都應為學生會計能力的發展有所幫助。同時,教師只有不斷創新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模式,課堂教學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建立會計實訓基地,增強實踐能力
財務會計教學的關鍵部分在于實踐。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加深對財務會計知識的理解。因此,高職院校應投入一定的資金,建立會計實訓基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在高職院校內建立實訓室。例如ERP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模擬財務咨詢公司等。學生在實訓室中展開實踐,提升職業崗位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其次,建立校外會計實訓基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主動尋找渠道,與校外的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例如,高職院校派學生到這些校外實訓基地代理記賬。通過這一實踐,學生能清晰地了解會計工作流程,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在實訓基地實踐的主動性,高職院校還應創新評價體系和內容,將基地實訓納入評價范圍。
總之,教師只有主動創新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才能培養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新時期會計專業人才。而教師自身,也應及時為自己“充電”,并多走出去參加實踐,使自己發展成為“理論+實踐”型的專業化教師,以更好地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上官健.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與實施[J]. 財會通訊,2009(15) .
[2]劉潔.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改革與應用[J].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12) .
[3]周愛靜.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模式之探微[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2) .
[4]王婧. 高職高專會計專業與財務會計課程改革初探[J]. 中國集體經濟,2010(15) .
[5]廖艷琳.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 職教通訊,2010(09) .
[6]顏莉. 以案例教學為手段,推動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教育方法改革[J]. 消費導刊,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