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的商業銀行逐漸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支付環節;支付結算可以說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基礎。在迎來互聯網金融熱潮之時,商業銀行對此應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分析和應對。
關鍵詞: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支付
當前,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步入人們視野。2014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自此,“互聯網金融”的身份得到確認,金融變革的趨勢就此展開。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日益興起,特色業務蓬勃開展,尤其是互聯網支付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商業銀行對此應予以充分認識和積極應對。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間的支付存在差異
支付是經濟和金融的基礎,但傳統的支付結算體現出的價值僅僅是貨幣轉移,互聯網支付則豐富了這一價值的內涵;互聯網支付能反映交易雙方的內容、習慣、偏好、信用狀況,以及所處的空間位置、人際關系等,增加了空間和社交圈等有價值的信息。
商業銀行比較突出的業務瓶頸在于風險控制與客戶體驗的平衡。互聯網支付其實建立在銀行支付基礎上。銀行解決了產品有無的問題,但客戶體驗不好,而互聯網金融企業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支付寶、財付通等。
對于銀行,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原來銀行較少從事小微金融業務,并非看不到這種需求,也不是不愿意做這些業務,而是因為對于小企業甚至中型企業,銀行無法獲得對稱的信息。如今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為銀行帶來了機遇,作為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挖掘分析客戶信息,同時提高銀行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以此建立銀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不健全,法規不完善
目前,包括互聯網支付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金融業態,國家暫時還未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違規經營時有發生。我國金融采用分業監管體制,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交叉結合,目前在監管部門、監管政策、監管技術等方面都需要明確和健全。
(三)互聯網金融交易存在不確定風險
互聯網金融由于監管尚待完善,故而存在一定的交易風險,體現在:
1、普通用戶通過互聯網參與金融交易時,經常會重點關注產品收益而忽略風險,風險意識和風險管控能力不足。
2、互聯網交易安全風險大。我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絡金融犯罪案例層出不窮,普通用戶的資金和個人信息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脅。
3、用戶信用風險大。當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尚待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制也亟待完善,極易引發存貸匯方面的風險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第三方支付與網上銀行支付的聯系
在網上銀行支付交易過程中,買方通過網上銀行直接將貨款支付到賣方的銀行賬戶中,賣方收到貨款后隨即發貨給買方。然而網上消費不是面對面的交易,如何有效保障買賣雙方仍然享受到等同或接近面對面交易時的利益成為交易成功的關鍵,而網上銀行支付又是在完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進行的,買賣雙方對對方誠信度的擔憂,以及對網上銀行賬號、密碼、資金安全的擔憂,成為網上銀行支付業務的一大障礙。
(二)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支付的沖擊
從互聯網支付興起至今,第三方支付機構因其具有業務靈活、費率低廉和特色服務等優勢,以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特別是在B2C和C2C等小微支付領域成為熱點后,得到了快速發展,服務行業范圍、商戶規模、用戶規模等迅速增長,不斷沖擊著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
三、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影響的分析
面對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支付平臺的發展,依據我國未來支付業務發展趨勢,商業銀行應借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驗,在鞏固并擴大自己固有的支付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完善便捷的網上支付渠道,以期建立廣泛而牢固的客戶群體,推進商業銀行自身業務全面發展。
(一)借鑒互聯網支付平臺的創新精神,為銀行業務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互聯網支付平臺的發展離不開網上銀行,網上銀行為互聯網支付平臺和銀行間的資金聯通搭建了橋梁。但網上銀行及單一銀行提供的支付服務難以滿足廣大個人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要積極打造開放的網上支付平臺,充分利用現有的門戶網站,打造自己的支付平臺,把理財、基金、銀行卡等零售產品放到網絡上銷售,積極為個人客戶提供理財、咨詢等多種與支付相關的服務。同時將不同銀行間的產品關聯,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突出特色吸引客戶。各家銀行還可以做自己的電子商務,將電商以電子銀行增值服務的形式出現,為企業客戶搭建自己的B2C平臺。
(二)積極與互聯網支付企業合作,加強創新型融資產品的開發
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主要包括投資理財、轉賬匯款、繳費支付和賬戶管理四大領域,但由于操作復雜、風險防范等原因使得網上銀行的用戶體驗不佳,應用基本停留在轉賬匯款的層面和支付層面。商業銀行若想在在線支付領域有所作為,就應該加強與互聯網支付企業合作,銀行可以比較方便地獲得客戶資料,根據客戶行業、規模、資金流對客戶進行細分,選擇其風險偏好的客戶群,從而針對這些特定客戶群進行產品創新,開發出特定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擴大銀行的市場份額,提高銀行的綜合收益,從而提升銀行的持久競爭力。另外,在監管許可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借鑒國外金融業經驗,直接參股或控股互聯網支付企業。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支付平臺擴大銀行的客戶資源
歷經市場培育,互聯網支付平臺累積了大量的個人和企業客戶資源,他們有著良好的信譽,對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優質的客戶群,是銀行發展新客戶的絕好機會。按照有關規定,互聯網支付企業必須選擇一家商業銀行作為支付業務備付金存管銀行,這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資金流的機會。
隨著互聯網支付許可證的發放,互聯網支付行業內的企業重組將不可避免。企業重組過程就是各方資本進入互聯網支付市場的過程,資本進入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大量的融資需求。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以銀團貸款、并購貸款等特定產品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網上銀行安全性高、信譽好、資金技術實力強等優勢,同時借鑒互聯網支付機構成功的經驗,鎖定客戶,挖掘個人客戶潛在需求,提升客戶貢獻度。有針對性地拓展這批客戶。多維度識別和把握客戶的在線業務需求,完善網上銀行的相關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把良好的用戶體驗作為產品研發的出發點和工作流程的起點,對業務、渠道、產品進行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客戶滿意度。
(四)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加強風險防控
當前,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服務創新和發展都與互聯網支付平臺密不可分,不法份子要利用互聯網支付平臺“漏洞”達到洗錢的目的,必然會使用銀行的相關服務,于是,互聯網支付平臺洗錢問題將給銀行創新業務帶來潛在的風險隱患。
因此,商業銀行要切實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控措施。雖然央行已開始將互聯網支付機構納入監管范圍,并逐步進行業規范。但是互聯網支付市場的優勝劣汰和規范化管理仍需要時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制定嚴格的客戶準入機制,另一方面在產品和流程設計上做到事前有控制,事中有管理,事后有監督。加強與互聯網支付機構的反洗錢等業務合作,進一步增強客戶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化解能力,共同推動互聯網支付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結論
在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意義的闡述中,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定位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強調傳統金融是主流,作為補充的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本質,因此仍需要加強監管。
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原則,服從宏觀調控和經濟穩定,保護消費者權益,實行公平競爭和監管自律。
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與傳統的商業銀行加強合作,增強自身信用,為用戶提供差異性、多元化的服務,從而與商業銀行形成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共同促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2012
[2]范文仲.互聯網金融理論、實踐與監管.2014
[3]曾剛.支付環節是互聯網對金融的最大沖擊.2014
作者簡介:
吳瑕 就職于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現于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班金融學專業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