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快樂
【摘要】如何根據新課改的目標調整基礎教育教學思路,是我們需要迫切關注和思考的。本文基于新課改的背景,著重討論了如何對高中語文閱讀進行教學思路的轉變。【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閱讀 教學思路
教育改革對當前中小學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高中教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應當受到全面重視。同時,語文教育作為貫穿中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更是應當在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轉變教學思路。本文著重討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轉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路的幾個重要途徑。
一、新課改背景解讀
在“新課改”的口號已經響遍校園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何為“新課改”?“新課改”的全稱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改革在國家建國以來已經實行過好多次,而這一次課程改革是在20世紀末期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在新的21世紀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能夠培養滿足國家對人才需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二、在新課改背景下轉變高中語文閱讀思路的途徑
在很多教師與家長的認識中,新課改就是要換新的教材,而僅僅認為是教材內容的改變是不對的。新課改的內容涉及基礎教育的很多方面,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如此。高中語文閱讀作為高中語文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筆者在參考教育部提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后,結合高中語文閱讀的自身特點,認為在新課改背景下轉變高中語文閱讀思路主要有以下三個基本途徑:
1.自主目標導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側重于三個方面: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在第一步就已經把目標告訴了學生,雖然后面給學生講清楚了原因和步驟,但是由于目標已經定死,即使學生有比較好的想法,學生的思維也已經限定在既有的框架之內。這樣就很難讓學生有想象力和發散思維。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客觀題的數量將會逐步減少,反之主觀題的數量將會適度增多。也就是說,不會告訴學生目標是什么,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去探索,去發現規律,在學習完整個過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認為的合理目標,教師再對學生提出的目標進行適當修正。這樣,一方面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充滿學習動力,一方面由于學生是在閱讀完文章以后提出的看法,學生肯定會記憶深刻,提高學習效率。
2.結構趨于均衡。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讀書對于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性。但是在新世紀的背景之下,要想學好漢語這門語言,僅僅靠讀是不夠的。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結構體系中,必須要調整教學體系,優化教學結構,使結構趨于均衡。
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聽”和“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通過演講來灌輸知識,學生只是通過認真聽來學習課程,偶而有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是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讀”“寫”是人們掌握一門語言的基本技能,同時,也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徑,對于我們的母語漢語來說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將“聽”“說”“讀”“寫”貫穿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內外整個教學體系中。
3.選材緊貼生活。如今社會變化較快,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帶動的網絡世界更是千變萬化,各種新奇詞匯充斥著我們的視野。“土豪”“坑爹”“給力”“屌絲”等網絡熱門詞匯的流行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也讓我們對當代的漢語有了新的認識。
在高中語文閱讀中,教材是語文閱讀的主要內容,新一輪課改下已經更換了閱讀教材,對教材進行了質量上嚴格的篩選。但是僅僅依靠教材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在完成課本上教材內容任務的前提下,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而在課外閱讀內容的選取上就要與生活緊緊相結合。
語言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我們都知道,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必須要有豐富而廣泛的閱讀量。前文提到過,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內容的閱讀材料,教師和家長應當對材料進行嚴格把關,選取具有時代感、現實性、教育性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同時,也要結合電視,報紙,雜志等的合理利用,使學生在理解性的閱讀之后,能夠對所選文章有深刻的認識。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而如何將改革的理念深入基礎教育中,理解改革的精髓,則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和基礎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轉變教學思路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需要在理解各門課程各自的特點之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轉變思路與途徑。只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理論結合實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的道路上走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許惠林.解讀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03.
[2]張明文.試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2012.
[3]徐國芳.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轉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