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摘要】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對于學生對漢字組合的理解能力有重要的培養(yǎng)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語文教學要不斷改變教學安排,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教學方法。鑒于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閱讀教學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個性化因素,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以在閱讀中釋放學生天性——談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為題,對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特點與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 個性化 原則 方法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就是指在相對輕松與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進行教師與學生、閱讀內容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進行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對閱讀的內容提出具有差異性的個人見解。在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與教師可以就閱讀內容進行意見的交換,進行思想與思維的碰撞,激活整個中學閱讀課堂。加強個性化閱讀,對于教師中學語文教學活動成效的提高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作用。所以,本文關于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的。
一、個性化閱讀的特點分析
個性化閱讀方法與普通的閱讀方法存在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在個性化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關鍵作用。所謂的自主性,就是指學生對于閱讀活動的自覺性、自為性、自由性。只有具有自主能力的學習,才可以對自己的思維與邏輯進行有效的控制,希望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彰顯個人價值。因此,在個性化語文閱讀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要求學生肯定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正確的支配。
2.強調學生的批判性。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理論與知識,學生都要有批判意識,敢于進行個性化的肯定與否定。在進行個性化語文閱讀時也是一樣,學生的思維與思想會在閱讀的時候進行無限的變化。學生應當具有利用文章內容進行自我反思與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想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前人的閱讀思考進行修正。只有具有批判精神,學生的語文閱讀才可以得以個性化。
二、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法分析
個性化的語文閱讀,需要教師在新的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閱讀氣氛,加強精神內涵的理解引導等。下面,我們就來對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創(chuàng)設個性化語文閱讀情境。閱讀情境對于學生精神因素的調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個性化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天性釋放在語文閱讀當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文本進行充分理解。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給足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學生可以采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閱讀方法,默讀或者朗讀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略微的規(guī)范,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思考,閱讀之后有所感悟。比如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復核與闡述,談個人感想等。其次,教師要利用學生在閱讀過后的情感因素來進行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傳統(tǒng)的死板的語文閱讀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所以,在個性化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進行情感策略的實施,利用文章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加強學生與閱讀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鳴。比如在閱讀《金岳霖先生》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生時代教師的回憶來更好地理解作者對于教師的懷念之情。這樣一來,一個個性化閱讀教學氛圍得以創(chuàng)設,學生的情感得以調動,閱讀教學的目標也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的天性可以在閱讀中得到完全地釋放。
三、完善個性化語文閱讀評價體系
個性化的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具備一個個性化的閱讀評價體系,教師與學生要進行充分的溝通,對閱讀評價的方式進行豐富。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加強對發(fā)展性評價方法的利用。教師不能僅僅對學生的閱讀內容記憶進行考查,要更多地去分析與評價學生從閱讀中所產生的思考結果,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對象,從內容評價轉變到精神層次的評價。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看法進行二次思考,給學生進行修正與提高的機會。在這樣的評價方式刺激之下,學生可以更為深入地挖掘閱讀文章中的精神內涵,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中自我天性的釋放,使閱讀能力在潛移轉化中得到快速提高,同時也給教師的個性化閱讀提供動力。
綜上所述,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加強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天性的釋放,是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的職責。希望以此文來助力于中學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賈璐.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