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豐 張志革
【摘??要】隨著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創新思維改革實踐教學成為高職教育中提高應用能力的根本,機械設計基礎在教學中要以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注重設計構思和設計技能的基本訓練,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立體化教學環境??工程意識??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71-01
為重點突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應用性、技術性和職業性特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育觀念,應緊密圍繞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學生提出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工程意識培養的教學目的,把培養適應工程實際的創新人才作為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因此,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有必要在減少原理闡述、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在實驗及創新設計方面做改革,建立感性引導理性、實踐導入理論,從形象過渡到抽象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的認識規律,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以形成符合當前實際的應用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
一?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陳舊,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教學仍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下,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依然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理解了多少,作業與考試能否順利通過等,幾個傳統實驗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驗方式和內容缺乏創造性
目前的實踐教學還限于實驗室中少數的教學模型和實驗設備,學生對實驗過程按部就班,按教師布置流程完成實驗,填寫規范劃一的實驗報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3.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與實際需求嚴重脫節
對于生產實踐中的常用機構、機械連接、機械零部件的認知理解能力明顯缺乏,對于機械設計的流程有畏懼感,對于“設計”有理解上的誤區,覺得與自己的層次有距離。
4.沒有及時跟蹤先進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學習有前瞻性的認識,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便于一部分學生對機械設計更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有方向感。
二?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1.靈活運用教材處理知識點,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
教材理論內容多,有些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一些舉例離學生的生活和生產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如齒輪機構及設計這部分的內容論證較多,有關實踐方面的內容卻介紹得較少,這就要求我們不唯“本”,只唯“實”,通過企業專家的指導和畢業學生的反饋,及時修訂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教材知識點,滿足行業的需求。
2.構建富有層次、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基礎實驗。在學習相關內容之前設置的“啟蒙作業”:通過實物和模型的動態展示,讓學生得到有關機械設計與創新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對機械的組成及運動有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測繪分析實驗。“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實驗”常使用的測繪裝置涵蓋縫紉機、內燃機、牛頭刨床等,學生通過其中典型機構的運動簡圖的測繪,可以全面地認識機器及機構組成,學會如何從實物抽象出機構分析和設計的幾何模型——機構運動簡圖,為今后研究和創新設計機構奠定良好的基礎;軸系結構測繪、帶式運輸機測繪等對學生進一步掌握機械結構設計知識、了解結構設計的原則,并使學生具備了用基本實驗方法對機械結構初步剖析的能力,從而對更好地從事實際的工程設計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性能測試實驗。此類實驗是通過實驗裝置測定機械傳動的各項運動參數,使學生加深對常見機械傳動裝置傳動性能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掌握機械傳動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和機械傳動方案設計的一般方法。
第四,精心設計拆裝實驗。一組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實驗項目,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正確使用工具和量具分析構件相對運動情形,繪出棘輪機構簡圖等,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參與討論探求新知,實事求是解釋出各種問題。
第五,創意組合設計實驗。利用機構運動創意組合測試分析實訓臺等創新設計裝置,提供多種搭接與運動參數實訓,學生可根據功能要求,自己進行方案設計,利用所提供的資源進行實訓測試操作和數據圖形處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裝置配備角度傳感器、線性位移傳感器,并可將數據通過采集器上傳到上位機軟件,實時繪制出性能參數曲線,使學生對常見機構的組成及運動特點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其機械設計與創新的能力。
第六,綜合性設計實驗。如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總體方案設計,使學生熟悉總體方案設計的過程,學會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做好符合實際需求的設計,增強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結束語
以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為背景,圍繞機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應用技術展開課程教學,從實物入手,從裝配、結構、工藝性等方面的機械產品進行分析。以感性引導理性,使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在應用性,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就是工作,工作也是學習,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高層次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機械設計創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鳳光.高職《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柳州鐵道技術學院學報,2005(4)
[2]段成燕、王金、王東勝.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