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一線教師要想緊跟改革的步伐,唯有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素養。課改的核心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從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圍繞學生的學設計導學案。文章主要是以《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為例探討新授課導學案編制中涉及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學講方式;《生態系統和生物圈》;導學案;創新設計;五環節
“學講方式”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全程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教別人”的學習方式,邊講邊學,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基于“學講方式”的精神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對生物新授課的導學案進行創新設計。導學案設計的基本環節為:目標導航、導學引領、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经h節不是固定不變的流程、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型、學段自主變通。高中生物課型主要為:新授課、理論復習課、實驗課、試卷評講課。下面針對新授課導學案編制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第一環節:目標導航
學生首先要明確學習的三維目標,有目標有方向,學習才不會盲目。如《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的目標為: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及類型;舉例說出生態系統的成分及其作用;闡明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舉例說明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舉例說出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食物網,分析食物鏈、食物網中各生物所處的營養級。
第二環節:導學引領
導學引領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學習,由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學習內容可以由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難點,梳理出重要的概念和術語,以填空或思考題的形式呈現。這里涉及的第一個問題是:時間如何安排,課前完成還是課堂前五分鐘完成?第二個問題是:自主學習結果如何評價,是組內交流完成,還是教師投影呈現答案,學生自我校正?如本節課的自主學習內容主要包含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學生讀書課堂前五分鐘自主完成,教師呈現答案,學生自我校正。
第三環節: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小組討論是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兵教兵”實現“一對一”的教學。這里涉及的第一個問題是:分組討論時間和展示時間的分配,一般討論時間掌控在3~5分鐘較為適宜;第二個問題是:討論內容難易適中;第三個問題是:討論內容如何在小組間分配,每個小組只討論一個問題,還是討論所有問題,如果每個小組只討論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就沒時間解決了,如果每個小組把所有內容放在一起討論,勢必影響討論的效果。如本節課圍繞食物鏈設計若干問題并展開討論,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展示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最終全班形成統一答案。
第四環節:質疑拓展
這是深化學習的環節,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把共性的問題、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研究的問題,通過互教互議、教師指導、組際競賽等方式,來加以解決。此環節涉及的第一個問題是:把一堂課中難點放在這個環節,學生很難獨立完成,這里需要教師積極有效引導,甚至需要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參與學生的討論,仍然不能理解的地方需要教師精講釋疑;第二個問題是:此環節仍需要以小組討論作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學生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出討論的結果。如生態系統的成分以及生態系統各組分之間的關系,食物鏈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關系,可以安排在此環節。
第五環節:檢測反饋
檢測反饋是評價、反饋、矯正的環節。通過提問、觀察、測試等手段,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成就,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指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當堂目標達成度。此環節需注意的問題是題型、題量、檢測及評價的方式。
“學講計劃”要真正有效地實施,需要教師通過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勇于創新、多反思,敢于嘗試新的教學理念,一改過去“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學生是有生命的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教師要甘于當好引路人,所以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基于此,我努力從新授課的導學案設計開始轉變自己的理念和教學風格,雖然還有很多瑕疵,但教學效果已經證明遠好于過去的“滿堂灌”。我相信經過我們教師的努力,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更加碩果累累。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