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藕元 唐東陽
摘要:我國現行高校體育招生中,國家對運動員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就目前來看,優惠形式多樣,尺度大小不一,有些形式優惠較大。優惠政策的實行,對社會和部分優秀運動員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運動員的情商培養、文化素質的提高、知識結構的完善、教育平等、高校教學質量和學術聲譽的保證、中學體育競賽的有序進行等方面來看,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關鍵詞:高校;體育招生;運動員;優惠政策;利弊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14)02-0085-04
收稿日期:2013-12-15
基金項目:湖北省“十二五”教育規劃課題“我國體育高考招生制度變遷研究”(編號:2011B093)。
作者簡介:曾藕元(1972-),女,湖南雙峰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員文化教育。
通訊作者:唐東陽(1973-),男,湖南新邵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和體育教育訓練學。
高校體育招生是我國高校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體育特長的考生以體育類考生資格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的主要途徑。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招生主要有全國普通高校體育類統一招生、保送生招生、各類院校運動訓練專業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單獨招生(以下簡稱體育單獨招生)、少數體育院校自主招生、各類院校高水平運動員招生以及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等多種招生形式。其中部分招生形式對具有體育特長的優秀運動員具有較大的優惠。
1我國高校體育招生的種類及運動員享受的優惠
1.1體育單獨招生
體育單獨招生是體育生高考的一種形式,招生單位必須經過教育部批準才可以進行招生。1987年原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批準北京、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系實行單獨招生,文化、體育考試及錄取辦法由招生學校自定。從此,體育單獨招生逐漸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招生的重要形式。截至2013年,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84所高校經教育部批準獲得運動訓練專業單獨招生的資格,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45所高校獲得民族傳統體育單獨招生資格[1]。
體育單獨招生的文化考試對退役或在役的運動員有較大的優惠。第一,考試的科目少于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招生的文化考試科目。目前體育單獨招生文化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政治。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招生文化考試可以選擇文科和理科,雖然考試科目各個省份各有不同,但大多數省理科需加考物理、化學和生物,文科需加考歷史、地理和政治;第二,文化考試的難度明顯低于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文化考試;第三,沒有統一標準,錄取線偏低,體育單獨招生的錄取分數普遍不高。一些報考人數較多的高校文化成績錄取分數可能還不低,但一些報考人數不是太多的學校,錄取分數就低得驚人了。
1.2高水平運動員招生
1987年4月9日,原國家教委頒發《關于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施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少數高等學校開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開始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該通知中,對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高等學校給予了很大的優惠。1995年和2000年,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先后兩次下文對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進行了規定。截至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已經有272所高校獲得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資格[2]。在高考競爭相當激烈的今天,二本到一本分數控制線附近的人數最為密集,幾乎每相隔5分,在全省排名就會相差幾千名。而高水平運動員只需達到二本分數,就達到全國所有高校的錄取控制線,部分比賽成績優秀的甚至只需達到二本線的65%。少數具有一級運動員及以上等級的則根本無需參加全國統一文化考試,只需參加招生院校組織的文化課單獨考試,考試難度及錄取標準均由招生院校自行控制。
1.3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
早在1981年,《國家體委、教育部關于一九八一年高等學校體育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參加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且其文化成績達到高中畢業程度者,經本人申請,單位推薦,政審、體檢合格,經招生院校考試,省、市、自治區招生委員會批準,體育院校可以錄取,但當時只限于專業的體育院校可以免試招收優秀運動員。1987年和2002年,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對可以免試招收優秀運動員的高校以及運動員應獲得的比賽成績進行了兩次修訂,除了體育專業院校外,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免試招收優秀運動員,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高等學校學習,高等學校還可以通過單獨組織入學考試、開辦預科班等形式招收運動員入學。這些政策進一步擴大了享受免試入學的范圍,而且對文化要求更是降到了最低標準,連必要的文化考核也可以免除了。
2運動員在高校體育招生中享受優惠的利弊
高校招生中的公平公正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敏感問題之一,國家相關部門為了給予運動員適當照顧,可以說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多次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不少運動員確實受益匪淺,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但是,優惠政策這把“雙刃劍”,既有其有利面,也有其不利面。
2.1優惠政策的有利面
2.1.1減輕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壓力,保證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途徑暢通
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不僅關系到運動員退役后的個人發展,而且還關系到運動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國家競技體育運動的興衰。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行政部門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對退役運動員進行妥善安排。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傳統的安置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雙向選擇、競聘上崗成了企事業單位用人的慣例,退役運動員對工作單位的高期望與自身的綜合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被安置的運動員的滿意度越來越低,安置后運動員被辭退或主動辭職的也越來越多,安置的難度越來越大,造成有相當數量的退役運動員滯留隊中,嚴重影響運動隊人才培養。1987年頒布的《關于著名優秀運動員上大學有關事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為振興我國體育事業,鼓勵運動員攀登世界體育高峰,加強體育隊伍建設,更好地培養體育人才。但從其實際效果上看,對退役運動員的安置起到了緩沖作用[3]。1999年和2002年,有關部門又發文對于優秀運動員免試進入大學學習的條件進一步降低,招生規模增大,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緩解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壓力。因此,減輕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的壓力,為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順利進入運動隊騰出位置,從而確保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途徑暢通,優惠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2.1.2為部分確有繼續深造意愿的優秀運動員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由于過早專業訓練以及訓練和比賽時間侵占了太多時間,大多數運動員在文化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齡人,那些能走上世界重大比賽領獎臺的優秀運動員,更是在文化學習上被其他同齡人拉得太遠。部分運動員在退役后,確實希望能夠有機會進入高校學習,一方面補上以前落下的文化學習,另一方面在專業理論上獲得進一步的提高,提升學歷,為以后的就業增加籌碼。但是,如果需要參加普通體育高考,這些運動員則很難進入高校學習。優惠政策為運動員開了一扇特殊的大門,使他們有機會進入高校深造。盡管運動員進入大學學習的效果飽受社會詬病,但不可否認,確有一批運動員通過優惠政策進入大學后,不但補上了過去耽誤的文化學習,而且還取得了不差于甚至還好于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為以后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李玲蔚、鄧亞萍通過努力獲得了博士學位,葉喬波、周小菁、王立斌等著名運動員也都取得不錯成績,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有一些運動員因種種原因沒有取得突出的比賽成績,但在退役后通過進入大學學習,得以在學術上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如北京體育大學唐建軍、體育總局張曉蓬、上海體育學院張輝、武漢體育學院魏旭波等。
2.1.3提高了部分高校競技體育水平和知名度
國家對優秀運動員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給予優惠政策,是站在國家層面來考慮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和提高學校體育的發展速度、提高高校競技體育水平。而高校接收運動員進入本校學習亦可以提高本校競技體育水平和知名度。這些年高校系統舉行的體育比賽競技水平越來越高,那些退役后進入高校的運動員功不可沒。一些過去在某一項目上默默無聞的高校因為接收了一兩位高水平運動員而異軍突起。另外,一些高校因為接收的知名運動員帶來的明星效應,從而擴大了知名度,甚至一夜成名。
2.2優惠政策的弊端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對優秀運動員在高校體育招生中的優惠政策除了其正面效應外,也有其負面效應,尤其是在操作過程中,由于部分高校以及輸送單位不遵守規則,其負面效應更有加大的趨勢。
2.2.1過分強調運動成績,造成運動員情商培養的缺失
前面提到的所有優惠政策,都是基于運動成績作為基礎的。體育單獨招生要求運動員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要求獲得二級運動員或至少省級和省級以上體育競賽前六名;優秀運動員更是要求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或者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從目前運動員等級審批標準來看,除了田徑、游泳等項目只要在被承認的比賽中達到相應的標準,就能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外,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對抗性項目都需要通過直接對抗競爭并取得規定的比賽名次。誠然,公平競爭是體育精神所倡導的,但面對誘人的高招優惠政策,過分強調競爭往往忽視運動員的情商的培養。運動員過早地從事專業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的滋養,缺少特定的人文關懷,造成情商培養的缺失,給他們人生發展留下了隱患。一些運動員盡管取得了優異的運動成績,但由于情商的缺失,或在役時經常負面新聞不斷,或退役后很難融入社會,不能完成退役后的轉型。
2.2.2優惠尺度太大,增加運動員文化學習的惰性
任何人是都是有惰性的,在一定的壓力下,人往往能自覺克服惰性,如果沒有足夠的壓力,就有可能放任惰性。運動員在大強度的運動負荷重壓下,身心比較疲憊,在文化學習上有點惰性很正常。如果運動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尺度適度,他們為了退役后能順利進入高校學習,只能克服惰性,自覺學習文化知識。而當國家出臺了如此多的優惠政策,導致運動員普遍認為只要搞好運動訓練、比賽出成績,文化成績的好壞對升學影響不大,無疑給他們放任惰性提供了借口和理由。筆者曾經和通過體育單獨招生進入高校的退役運動員進行過深入交流,了解到他們在訓練時幾乎沒有認真學習過文化課,盡管主管單位也作出了相應安排,但上課只是流于形式。單獨招生考試總分滿分600分,只要能考260分左右就能過線,如果運動成績足夠好,還有可能只要100多分就能過線,而且試題難度比普通高考要容易很多,只要臨考之前把政治和語文多背一點,數學和英語考場上全靠運氣,能得幾分就是幾分,輕輕松松就能過線。筆者也曾去過一些體育運動學校的課堂和運動員宿舍,在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但下面卻是鼾聲四起;晚上在宿舍里,也幾乎很少有自覺學習的,大多數都是上網、打游戲、玩手機。
2.2.3考試科目的減少,造成運動員知識結構的欠缺,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
中小學教育是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和社會更好地發展[4]。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一方面可通過教師的潛移默化,人格影響;另一方面則需通過課程設置,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提高素質。目前的普通高考科目雖然各省市略有不同,但大多省市分為文理兩科,其中文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文綜(歷史、地理、政治);理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理綜(物理、化學、生物)。但是,從小學到高中,普通學校開設過的課程遠遠多于高考課程。開設這么多的與高考并沒有多大關系的課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學生參加高考,而是為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通過體育單獨招生考試或免試入大學,因此大多數體育運動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按全日制普通中小學的課程的要求設置,一些學校在高中階段甚至只開設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其他課程一律被砍掉。這種急功近利的純應試教育的課程設置方式,勢必造成運動員知識結構的欠缺,從而影響他們離開競技體育舞臺后的正常發展。
2.2.4文化基礎的薄弱,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和聲譽
盡管我國高等教育的入學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未做到普及高等教育,考生進入高校還需要經過一定的競爭與篩選。通過普通高考進入一所大學的學生,其文化基礎大體相近,大學期間的教學安排也是以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為起點,好的高校起點高,差的高校起點低。但是,往往越是知名運動員,其選擇就讀的高校往往越好,雖然他們進來了,但文化基礎實際遠低于這一起點,因此大學期間的文化學習很難跟上進度。媒體曾多次報導某些優秀運動承認自己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學水平,進入大學后根本學不懂。更有一些運動員只是掛靠高校,并沒有在高校全日制學習,而是繼續從事專業訓練或者身兼它職,其文化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學校為了照顧這些享受優惠政策進入本校的學生,不得不降低標準,最后,這些運動員雖然名正言順地拿到了畢業文憑,但實際上遠遠沒有達到相應文化水平,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和聲譽。當然,也有一些高校能堅持原則,對不能達到要求的運動員予以退學處理,但這只是鳳毛麟角。
2.2.5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的程度,造成惡性循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運動員在高考招生中的優惠政策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從優惠尺度較小到越來越大,且還有繼續增大的趨勢,造成更多的運動員忽視文化學習,不但沒有達到教育不平等是為了實現真正的教育平等的目的,反而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因為高考招生有優惠,運動員忽視學習,導致文化基礎薄弱,因為運動員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只好制定更大尺度的優惠政策,更大尺度的優惠政策,又造成運動員更加忽視文化學習,如此惡性循環下去,與制定優惠政策的出發點已經是背道而馳了。
2.2.6造成中學體育競賽和運動員等級證書辦理中的混亂
從我國現行的運動員等級審批制度來看,中學生或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的難度還比較大,尤其是一些對抗性的項目,如乒乓球、籃球、足球等。而運動員享受的優惠招生政策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具備二級運動員資格。因此,在利益驅使下,中學體育競賽和運動員辦證過程中的亂象頻出。如在某省每年舉行的高中籃球比賽中,比賽還沒有開始,各隊之間就已經達成協議,今年的冠軍給誰,亞軍給誰,明年的冠軍給誰,亞軍又給誰,風水輪流轉,大家輪流獲得一次較好的比賽成績,以保證各自的隊員在高中階段能取得二級運動員證書。而在隊內以主力運動員的身份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更是各自家長和社會關系的瘋狂競爭。另外,在籃球、排球、足球等團體對抗項目中,盡管有個別選手的實力遠遠超過一些獲得二級運動員
資格的運動員,但由于自己所在隊伍的整體實力不夠,卻無法拿到二級運動員證書。
2.2.7招生中的無序競爭和不軌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隨著具有體育單獨招生和免試錄取優秀運動員資格的高校越來越多,高校之間對優秀運動員尤其是知名優秀運動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招錄過程中,一大批僅有初中甚至小學文化程度的運動員被招進高校。一些高校為了吸引某些著名運動員,不惜開出諸多令人大跌眼鏡的條件。如為某一運動員成立專門的教師組,運動員不用來校上課,學校定期派教師坐飛機為運動員送課上門。近幾年,隨著民族傳統體育和運動訓練專業招生高校和招生計劃的增多,符合報名條件的生源慢慢減少,因此不少考生拿著假的二級運動員證去報名,一些高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審查不嚴,縱容了這一弄虛作假的行為。在體育招生考試中,為了能享受到相應的優惠,一些家長、考生與考官互相勾結、徇私舞弊,嚴重破壞了考紀考風,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3結語
雖然高校體育招生中運動員優惠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在這些年的執行過程中顯示出了有利的方面,但也暴露了諸多弊端。為了真正提高優秀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增強其綜合素質,使其退役后能適應社會,我們不應該只治標不治本,拔苗助長式地把這些達不到要求的運動員招錄進高校學習,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們雖然借助優惠政策進入高校學習,但由于文化基礎太差,往往因無法跟上教學進程而在高校里蹉跎歲月,最后雖然獲得了文憑,卻未能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我們應該適當調整現行的優惠政策,制定一個統一的文化課成績標準,不管運動員運動成績如何優秀,若達不到這一標準,一律不能進入高校學習。對一部分因從小訓練耽誤了學習,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運動員,在其退役后可以安排他們進行幾年的中小學文化補習,達到最低要求后再進入高校繼續深造。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管理辦法[Z].
[2]2013年有資格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名單及運動項目[EB/OL].http://www.gaokao.com/e/20130110/50ee54863e14f_2.shtml,2013-12-17.
[3]李琳瑞,劉崢. 退役運動員安置政策的演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2):22-25.
[4]史寧中,柳海民.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實施路徑[J].教育研究,2007,33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