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 董浩潔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優勢,并對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機制的構建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創新高職院校辦學思路,解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機制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013-02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關系到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程,也關系到城市管理、就業穩定和社會和諧。高職院校是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是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擴大辦學影響力、贏得社會支持與認可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為解決新型城鎮化中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貢獻力量。
一?高職院校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優勢
1.專業設置貼近市場
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特色產業的支撐和助推,高職院校不但開設與區域主導產業密切相關的特色專業,還積極發展基礎好、實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應用型專業。同時,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專業結構,實現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對接。其專業設置覆蓋面廣,基本涵蓋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等多方需求,有利于新生代農民工根據自身和新城鎮發展需求選擇培訓專業,接受“入學—培訓—就業”的一站式服務。
2.教學模式靈活開放
高職院校已形成“教、學、做”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校內實訓基地規模較大,設備精良齊全,可提供多數社會機構難以承擔的高、精、尖設備培訓項目。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可以使學員較快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實踐技能。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可使學員接觸到企業工作環境,在實踐中掌握實用技術和技能,增強崗位的適應能力。
3.師資隊伍實踐經驗豐富
高職院校專任教師不但學歷層次較高,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而且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尤其是實訓、實習項目的指導教師,多數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驗,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和經營管理。同時,由行業企業專家、技術骨干和崗位能手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需求。
二?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機制的構建
1.完善資金籌措機制
構建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導,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分擔的資金籌措機制,保證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把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探索政府補貼的有效模式,使培訓經費切實落實到位。用人單位應承擔起培訓本單位農民工的責任,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和政府職工培訓補助費中按實際需要列支農民工培訓經費,協助解決高職院校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資金缺口。
2.健全組織協調機制
政府要制定高職院校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具體實施方法,進一步明確細化高職院校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所需資質和條件,選擇一批管理規范、辦學聲譽好、就業服務能力強,具有培訓資源條件和專業優勢的高職院校作為培訓示范點,以點帶面,推進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深入展開。建立高職院校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研究解決培訓中的重大問題。相關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協調配合,立足職責,共同做好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政策指導、督促檢查及各項服務工作。
3.創新教育培訓機制
高職院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心編制培訓方案,并根據市場發展變化對培訓方案進行動態調整。高職院校應根據企業用工情況和新生代農民工的不同訴求,在培訓內容方面進行分類指導。一方面要做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培育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勞務品牌;另一方面要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社會公德、法律法規、城市生活常識等社會知識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使其盡快融入城市生活。在培訓方法上,要順應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注重實踐操作能力訓練,靈活運用情景模擬、操作示范、現場觀摩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培訓效果。
4.強化就業服務機制
高職院校要加強與用工單位的溝通協調和交流合作,采用訂單式、對接式培訓模式,搭建企業和農民工之間的有效平臺。要在校園網開辟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專欄,及時進行信息更新,充實信息內容,促進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與就業的有效對接。同時,要對新生代農民工在用工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動態跟蹤指導,為改進完善培訓工作提供思路。此外,高職院校要主動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加強聯系,廣泛收集崗位信息,拓寬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渠道。
5.建立績效評價機制
政府部門要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對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高職院校實行動態管理。參訓人員實行實名登記,防止個別院校利用虛假農民工身份冒領、套取補貼資金。同時要完善培訓考評體系,開展定期檢查和教學督導,了解培訓效果、培訓對象就業率和滿意度。考評監察情況要向高
職院校及時反饋并向社會公開,確保培訓工作有序推進。高職院校要建立激勵機制,將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充分調動其參與培訓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培訓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顧月琴.高職院校參與新城鎮建設的農民工培訓機制探討[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2(4)
[2]王鵬、王秋芳.農民工職業培訓:高職院校的優勢體現于操作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0(5)
[3]劉潔.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實現途徑研究——以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養為例[J].科技資訊,2013(33)
〔責任編輯:林勁〕
*?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服務新型城鎮化??改革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編號:SZ14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