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玲
【摘要】本文指出中職學生電話使用中出現的涉及的合法性、安全性、規范性等一系列問題,闡述加強中職學生規范使用電話教育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并就規范學生電話使用、樹立良好電話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手機輻射 合法 安全 文明 規范
作為主要通信工具的手機,因其攜帶方便、聯系快捷備受學生青睞。在學校隨處可見學生使用手機現象。筆者所在班級58名學生中,未使用手機者僅6名,手機使用率高達90%。學生使用手機聽音樂,聊天、上網、發短信、看小說,充分享受到了手機時代的便捷。與此同時,筆者發現不少學生不懂得規范使用手機,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消極影響,也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受到沖擊。如何積極引導學生規范使用手機,樹立良好的電話形象,是中職學校老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學生使用手機過程中主要出現哪些問題呢?我們應如何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呢?筆者認為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法問題
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翻新,許多手機具備了上網、攝像等功能。部分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未經他人許可,用手機拍攝他人照片,相互轉發欣賞,甚至上傳至網絡,影響惡劣。部分學生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他人手機撥打電話,翻看他人短信、聊天記錄,引發學生糾紛。以上幾種不良行為習慣,不僅侵犯了他人肖像權、隱私權,也侵犯了他人的財產安全,已經構成違法行為。我們需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引導學生合法使用手機:
1.未經允許,不拍攝他人照片,不轉發同學、老師的照片。
2.未經允許,不挪用他人手機,不翻看他人手機信息、通話記錄。
3.在飛機上禁用手機,在汽車駕駛中禁用手機。
二、安全問題
部分學生安全意識淡薄,上下學路上邊走邊打電話、上下樓梯時,不看周邊環境,戴著耳塞,無視他人的存在,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部分學生對手機的保管缺乏安全意識,手機隨意擺放于課桌上,容易因為課間同學之間走動摔壞,引起賠償糾紛,也容易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遺失,導致學生間相互猜疑,破壞學生間關系,存在財產安全隱患。我們需引導學生增強安全意識,安全使用手機。
1.建議學生選購輻射標準低的綠色手機,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避免手機接通瞬間、手機低電量等高輻射情況下對頭部的輻射影響,減少安全隱患。
2.建議學生在騎車上下學、站立式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不接打電話、在室外活動遇上雷電交加等情境下適時關機,減少交通安全和生命安全隱患。
3.建議學生將手機作為生活工具放在書包里,確保手機的安全,避免手機損壞和失竊事故的發生,減少財產安全隱患。
三、文明問題
手機的使用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品性。部分學生使用手機缺少時間、空間、場合、禮節的概念。打電話時只是考慮自己什么時候方便就給別人打電話;喜歡煲電話粥,長時間占用他人時間;公共場所,大聲撥打電話;上課、集會時,手機鈴聲此起彼伏。這不僅影響周邊同學正常的學習,也破壞上課和集會紀律,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文明使用手機,樹立良好的電話形象:
1.撥打電話前要注意時間的選擇。上課、午休、自修、集會、就寢等時段打電話勢必影響到同學,學校也有相關紀律約束,所以要求我們同學接打電話必須避開這些時段。就餐、午休、節假日時段打電話勢必影響接電話者的正常用餐與休息,如無重要事情急需溝通,盡量不撥打他人電話。尤其是給長輩打電話,更要考慮到對方的作息規律,過早或過晚都極易引起對方反感。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在與用人單位電話溝通時,則更應注意這個看似不起眼,實則影響個人形象的細節問題。
2.接打電話時要考慮場合的區別。在公眾區域打電話實際上是一種噪音騷擾,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會隨意在公眾場所打電話的。在學校的公眾場合,尤其是教室、自修室、圖書館、閱覽室、音樂廳上課或集會時要養成手機設置成振動、靜音甚至關機的習慣。即使在室外接打電話,也要注意聲音輕柔,以不影響過往同學為宜。考試過程中,做到手機關機,并統一交予監考老師保管。
3.接打電話時要注意禮節的得體。接打電話,如同面談,直接關系到自身形象。首先要注意手機鈴聲要和學生身份相匹配,不能有不雅鈴聲出現。其次通話時要禮貌用語先行,“您好、請、謝謝、再見”貫穿始終;通話時語言文明,語速適中,語氣柔和,確保通話質量;控制通話長度,遵守電話三分鐘原則。最后選擇合適時機,結束通話。與長輩通話,或有求于他人,應等待對方先掛電話。
總而言之,我們務必引導學生使用好手機這把雙刃劍。因為遵守使用規范,不僅能給學生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也能通過良好的電話溝通,恰到好處地向別人表示尊重,樹立良好的電話形象。規范使用手機,不僅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一種尊重,是一個人個性成熟、舉止得體的必然表現,也是學生步入社會前必修的禮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