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要】一般高校的音樂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不同于專業藝術院校,都以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專業學員為培養發展要求。一般高校的作曲理論專業既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創作基礎,又具有一批實際應用素質的新型作曲工作者。所以,在學科安排等方面,一般高校應以經典譜樂理論基礎為主線,結合電腦樂譜編輯等新型技術手段,拓展主科學科研究內容,提升作曲創作各個步驟的應用培訓,立足應用型學員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音樂;作曲理論;專業藝術院校;新型作曲工作者
音樂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簡稱“作曲理論專業”)自20世紀90年代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第一次納人大學的教育體系,并設置了專業相關課程。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展,作曲理論專業在當前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音樂類學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專業,培養從事譜樂理論工作的創作培訓研究編輯等學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作曲學員。
從現實情況中來看,經典的音樂學科的學科安排,大都以音樂與作曲理論四大科目等知識為核心內容。同時,由于該專業是為我國培育高水準譜工作者而設立的,所以在具體學科的內容與框架上,主要以經典譜樂技法的傳承與發展為研究切合點。此外,該專業還在深入研究基礎理論的基礎上,與我國民族大眾作曲與經典語言有機結合,開展音樂創作應用。
一、以經典譜樂理論基礎為主線的培養方式
從現實情況中來看,我國有很多高等院校都依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開設了音樂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在學校的具體培養方式上,作曲理論專業集中體現了創新性與應用性。具體來說,就是在以經典譜樂理論基礎為主線的基礎上,不遺余力地鼓勵學生開拓創新,勇于實踐,使學生的譜曲技能既體現了時代發展需要,又可以產生實際的應用效果。
此外,音樂學科學員的培養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學員對樂曲編輯與創造相結合的綜合l生水平,所以,在具體的專業學科的安排上,該專業不僅僅具有樂曲創作的相關理論課,還在此基礎上把“四大件”融入課堂中,提升學員的編輯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業的理論知識的培訓中,全國范圍內的各大院?;旧隙歼x用具有時代性、創新性、大眾化的樂曲及理論為教材。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依靠相關教學工具,深入分析不同時代譜樂家在樂曲創造過程中的寫作風格。同時,選用的教材多數以曲式為核心內容,進而對受教育者開展詳盡的、具體的與易于操作的系統化培訓。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獲取知識的效果較為良好,實踐能力也表現得十分突出。
二、拓展主科學科研究內容,開展應用型學員的培養
在開展音樂學科主要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緊緊依托音樂院校深厚的培訓資源。同時,學校還必須進一步強化受教育者的內心聽覺素質。此外,開展中外作曲史的研究,使受教育者熟練作曲歷史發展的脈絡。總之,在基礎培訓的基礎上,開展第二樂器選修課的研究,使受教育者對作曲特征與作曲應用與作曲價值觀等方面取得切實的進步。
主科學科的研究內容的拓展,使受教育者具有了較強的應用素質。在受教育者的在校研究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使受教育者的習作得以彼此觀摩與交流。在這樣的培訓體系下,濃厚的研究氛圍成為受教育者努力研究鍛煉自己的動力。
三、對一般高校專業建設的思考
憑借幾年的培訓應用經驗,一般高校專業建設要以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為根本目標。同時,學校應當在適當投入的基礎上,引進新型音樂課程設備,并以此進一步結合電腦樂譜編輯等新型技術手段,拓展主科學科研究內容,提升作曲創作各個步驟的應用培訓。
在學科安排應用步驟等方面,一般高校應該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有效結合社會大眾的藝術需求,開展時效性強、受眾面廣與預期成效顯著的課程設置,逐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作曲教育體系。對此,我們還應當著力解決培養差異方面的問題。
具體來說,高等院校要結合各自現實條件,逐步實現并建立專業性與非專業的差異化的學科培養體系。在實踐過程中,高校必須重視經典作曲理論的研究與社會流行作曲創作的應用對接。
四、結論
總之,依靠音樂學科的探索與應用,一般高校的作曲理論專業既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創作基礎,又具有一批實際應用素質的新型作曲工作者。所以,在學科安排等方面一般高校應以經典譜樂理論基礎為主線,結合電腦樂譜編輯等新型技術手段,拓展主科學科研究內容,提升作曲創作各個步驟的應用培訓,立足應用型學員的培養。同時,隨著作曲理論專業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相信在未來的時間內,作曲理論專業在我國高校音樂類學科中的重要地位會越來越突出,進而培養出更多的從事譜樂理論工作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