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玲
【摘要】本文對高中語文課堂現狀進行分析,找到師生發展的空間,提出實現雙贏課堂的必要性,接著列舉了三種在語文課堂中實現師生發展雙贏的方式,對師生發展雙贏的意義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 師生雙贏 發展性教學
教育改革不斷為高中語文課堂提出新目標、新要求,雖然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有進步,但探討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實現“師生發展”的雙贏,始終是語文教學研究的重點。
一、高中語文課堂現狀分析
1.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空間。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花樣翻新但是教學內容深入不夠,沒有抓到語文教學精髓——人文精神教育;語文教師職業滿意度低,教師紛紛抱怨“累”;高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僅限于應付考試;除了語文課堂不看書,不愛好文學;希望未來從事與外語、計算機等有關的工作,從心理上對語文不重視。可見,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2.在語文課堂中實現“師生發展雙贏”的必要性。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雙低導致語文教學僅能實現教學的近期目標——應付高考,而遠期目標——對學生素質培養并未達成,傳承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文學精神的教育目的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要改變這些現狀,就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實現師生的協同發展,以填補教學發展空間,使教學更加有效。
二、高中語文課堂上實現師生發展雙贏的措施
1.以學案教學實現學生學習心理和教師教學技能的發展。學案教學是在教學之前出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使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形成知識結構的“支架”,然后教師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以《滕王閣序》的學習為例,教師給學生發下《滕王閣序》的創作背景、王勃的人物介紹和對文章中優美的駢句的賞析,請學生花10分鐘閱讀材料,然后提出兩個問題:“《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中有哪些可以學?”“你怎樣看《滕王閣序》和作者王勃?”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滕王閣序》是一篇出色的駢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還有的說“王勃描寫景色的手法十分經典,各種修辭手法運用自如”。這是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對知識進行建構的表現,教師引導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此達成教學目標的靈活轉變。可見,在學案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發揮主動性,對學習語文的態度也因此轉變,這是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表現;另外,課堂上師生互動強,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了解的更深,便于進行教學行為反思,教師教學技能的發展方向得以明確。
2.通過構建快樂藝術課堂實現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發展
快樂藝術課堂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文教育,使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真正意義有所體會。沈從文《邊城》節選閱讀課堂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引導學生對閱讀問題進行解答,而是講述了沈從文身世、文學作品、和沈從文同時代的作家的作品等。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之后教師連續提出了幾個問題:“沈從文時代的文學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學對時代有什么意義?”“為什么稱文學為文化瑰寶?”。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高中學子化身為文學評論家。討論結束后,師生回到閱讀問題解答上,這時候教師發現,學生們在解決問題時更加重視從作者心境、時代環境角度考慮,解讀更確切。可見,建構快樂藝術課堂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幫助,教師的育人目的也易于達成,職業滿意度也得到了提高,這又反過來促進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3.重視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實現”。莊子《逍遙游》學習完了,教師沒有直接結束課堂,而是提到了民國時期一位講經的名人——劉文典。劉文典認為懂莊子的只有“兩個半人”,講經狂妄不羈的故事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教師講完之后問學生:“你們以為劉文典如何?”“你們覺得自己懂莊子嗎?”“同學們以為本教師和劉文典比如何”,這樣的問題引發同學們的笑聲,笑聲中也夾雜著各種評論:“劉文典太驕傲了”“我很羨慕劉文典”“閱讀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嗎?”——這樣平等、和諧的師生交流和互評是民主精神的體現,學生被尊重,也因此擔負教學和學習責任。從需要理論上講,這是“被尊重的需要”的滿足,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就達成了“自我實現”的目的。
三、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實現師生發展雙贏的意義
雙贏的語文課堂不僅促進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也使學生對學習責任形成新的認知:傳承文化也是語文學習者的責任,同時也促使教育者將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當作畢生追求的目標,雙贏的語文課堂的實現正是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的表現。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實現師生發展的雙贏對教育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達成都有幫助。建議教師們使用學案教學的方式、重視語文課堂的建構并且重視課堂效果評價對師生雙方的影響,以實現師生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鄧明洋.高中語文課堂反思想教學運動芻議[D].福建師范大學.2003.
[2]傅巖.在“無為”中實現師生發展的“有為”[J].江蘇教育.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