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科健
摘 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接觸到的數學問題有一部分是與初中數學有關聯的,動態生成離不開老師對課程教學的認真研究和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能讓動態生成變得更加有效是擺在廣大初中數學老師面前的難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動態生成
教學模式決定教學效果。動態生成是對老師課程授課提出的新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在初中授課過程中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提升感悟,貼近生活———實現動態生成的有效延伸
1.在數學課程中,老師應當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平時接觸到的數學問題有一部分是與初中數學有關聯的,老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的經驗來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逆向思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不僅僅是學校考試的內容,更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中必備的工具,更好地明白數學的作用。
2.老師應當在數學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在教學體系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感悟。老師在課程教育中應當放棄以老師為主導的教育方式,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有更多的信心來學習。老師需要重視的就是如何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有效的課堂動態生成來改變課堂的氣氛。因此老師應當在課堂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互動,讓有效的課堂動態生成,以此來促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
二、把握學情,精心預設———構建動態生成的前提條件
1.老師應當對教材有合理的把握。教材不僅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實物載體,也是新時代所需求素質的現實體現。因此,老師應當對教材有一定的合理掌握,對新時代下的教學理念有自己的理解,要在教學中實現新時代要求老師擔負的職責。要將教材和自己的教課風格和班級學習狀況考慮在內,積極探索屬于自己風格的課程體系和課堂風格。
2.老師應該對所帶班級的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動態生成是老師合理控制課堂的關鍵,而學生擁有的知識經驗和水平也會影響課堂動態生成的成果。因此,老師應當對所在班級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要仔細研究學生現有的水平和能力,要學會積極掌握課程節奏,讓學生具有更多的主動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三、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要讓學生積極參與
第一,老師應當在課堂中根據所教授的內容選擇一些適合討論和進行辯論的話題并提出,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第二,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明白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要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講解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和自我學習中得到進步,生成有效的課堂動態效果。
四、要讓初中生對數學學習中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
老師在課堂互動中應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要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讓學生學會在學習和交流中相互合作。在數學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學會不依靠別人,自主思考,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能有更多的興趣來學習數學。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準確的定位,培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式。
總之,老師在課堂教學課程中應當對有效的動態生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要對課堂有相對的把握。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要雙方都進行互相學習,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薛生平.關于初中數學課堂動態生成的教學研究.新課程學習,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