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迪
摘 要:孩子的成長是先天與后天、天賦與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然而在其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后天環境(主要是學校環境)往往顯示出更加重大的影響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孩子最終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與他們學校生活中的諸多細枝末節息息相關,這就對學校教育乃至校長的日常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關鍵詞::校長日常工作;孩子成長;教育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其教育學著作《愛彌兒》的開篇中寫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樣的話從哲學家口中說出來,未免有失理性的辯證邏輯,但是卻向我們揭示了后天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獨特而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校長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種文化都會想法設法的把自己祖輩的智慧和技能傳給下一代,這可以說是教育的普遍意義,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下,教育不是一種技能練習,而是讓個體在每天的特定時間進行學習的義務活動。學校承擔了兒童的基本教育任務,教師作為父母啟蒙教育的延伸成為一項明確而獨立的職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誠然,孩子的成長是先天與后天、天賦與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但是對于社會中的個體而言,孩子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后天環境的影響往往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孩子最終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與他們生活環境中的諸多細枝末節息息相關,尤其是作為家庭與社會之間聯系紐帶的學校,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不可不查也。
綜上所言,影響一個孩子成長的因素有許多種,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在這三個因素中,又以學校教育最為重要,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必須細致觀察,留心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呵護他們成長的信念,校長作為這一活動的引領,尤其應當扮演好領導者的角色。
二、校長日常案列分析
校長的日常工作包括行政、管理、教育等諸多方面,這里我們重點探討校長工作在教育學生方面的一些觀點以及這些依照這些觀點進行教育帶來的后果,為了避免讓論述流于形式,故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通過對一個具體案列的分析,闡釋校長日常工作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應有之意。
(一)尊重個性,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個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廣義上而言,孩子作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其內部的發展呈現出一種相互分離的趨勢,如同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孩子的個性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狀態,每個人都會發展衍生出只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狹義上而言,在單一的個體身上,個性發展呈現出一種階段性的特征,每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質。
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認為:“個體發展是在社會背景下進行的”,個性發展是“整個人生過程中一直都在進行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結束了”,“每一階段的個體發展中都有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心理問題”,只有掌握這種階段性的規律對癥下藥,才能夠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正確的引導。
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是科學求實的,是孔子留給后世的彌足珍貴的教育思想財富。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意思是說,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因材施教。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為,任何學生都有其優勢智能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說,受教育群體是無差別可言的。
(二)期望教育,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
當教育者認識到教育主體——學生的獨立性,明確教育行為的出發點是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的時候,如何引導學生便成為橫亙在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新的問題。
形成復雜行為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連續接近,是指對越來越接近目標行為的行為進行獎勵,這是動物訓練者用來訓練海豚、獅子和其它動物表演復雜特技的方法,你和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首先獎勵與目標行為有點相似的行為來塑造新行為。
當教師使用操作性條件作用時,他們對行為矯正感興趣,行為矯正正是通過控制相倚性或行為的結果來改變學生的行為,教師可能對如何增加學生的期望行為比較感興趣。
對教育者而言,鼓勵要尊重事實,不能隨意拔高,任意夸大,要防止廉價鼓勵,但是也不能因此投鼠忌器,凡是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風, 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事,都要大力表揚, 使學生在細微中見精神。
(三)激發內心,打造完善的性格
激勵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內在激勵指個體發展了一種內在的愿望想去做某事,外在激勵指個體接受外界的鼓勵而去做某事,即上文的鼓勵教育。
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并不是同一個連續體的兩端,事實上,他們總是彼此獨立的變化。一個學生可能既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外在的激勵對他們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另一些同學則不然。
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教育者往往面臨著艱難的取舍,但是有經驗的教師在幫助學生培養各種類型的激勵時,他們會強調內在激勵,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激勵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
在一次家長會上,我談到教師教育孩子時,特意向老師們提到張同學的案例,他在不久之前的元旦,正式加入了少先隊。家長會后,他的母親特意找到我,激動地說:“校長,我一直奇怪孩子的進步,特別是加入少先隊后整個人成長了許多,謝謝您。”我笑著說:“你最應該感謝的是孩子,如果他沒有成為少先隊員的決心,也就不會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自己,我只是推波助瀾而已。”
三、小結
作為一個好校長,其本身具備的行政管理能力此處按下不提,在教育引導學生方面,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教育觀點,通過對教育模式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并將這種教育體系進行推廣,從而達到治學治校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紐曼(Newman)等著.白學軍等譯,發展心理學(上)[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
[2]斯滕伯格(Sternberg,R.J.)、威廉姆斯(Williams,W.M.)著.張厚粲譯, 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9
[3]許暉.用心呵護孩子心靈 因材施教促進成長 [J].小學科學·下半月刊
[4]陳金利.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J].中國農村教育·家庭教育,2008.1-2
速讀·下旬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