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苑
語文教學是一個面比較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已不是一味地教與學,要找到語文的根源,讓語文回歸本源,回歸真實。語文教學的生命在于真實,失去了真實的語文教學,則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表面的繁榮茂盛,難以掩蓋其本質的空洞脆弱。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眼花繚亂的多媒體使用,教學環節設計面面俱到,這樣雖然迎合了現在的教學方式,但是有時它卻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把語文教學的實質給淡化了。語文教學需要課堂的活躍性、趣味性,學生的真實情感要在生活中真情地流露,從而培養學生的真實能力。
一、 追求真實課堂的訓練
真實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師始料不及的,但這些問題反映了課堂的真實,語文的實質是它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要以主動的心理姿態,參與真實的課堂,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教不要有太大的空間,而要多交流,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一味地去虛構,這樣的空間太小,只有體驗真實的生活才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教師要生動地教,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地訓練、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的喜聞樂見表達出來,這樣不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真實性,我們也有了真實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堂,在于讓語文充滿思想,充滿感情,充滿人文精神,需長遠打算。真實的語文課堂,在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于平實中見功夫;成熟的語文課堂,總是言簡意賅,感人至深;真實的語文課堂,在于把握教和學的關系。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挖掘教科書,更應具備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大力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學習資源,多渠道獲取知識,提煉智慧。使其在真實的課堂中更有魅力。
二、語文教學的實質,要有真實的內容存在,即生活的真實
在語文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課文的身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不失時機,設身處地地創設生活化的語文實踐情景。我在教作文時,一篇游記成了難點,憑空想象的作文難達要求,我就帶孩子們去洛浦公園,到了河灘,上了小山,去認真觀察,說出我們經過的先后順序,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言,結果這篇作文完成得既順利又成功。所以,要組織學生游覽、參觀、調查,讓他們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主動觀察,開闊眼界,豐富閱歷,在生活中去感受、去學習語文。
讓課堂知識激發、喚醒學生對自己生活積淀的回憶、記述、思考。這樣可以拓展語文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在教學時,兩周進行一次辯論會,辯論時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這樣,不但語言能力有了提高,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也爭相發言。此外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其他活動,如故事會、演講、做游戲等等。讓學生感到有真實的生活存在,真實的豐富內容。這樣的教與學也就更輕松活躍了,于是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能迸射出知識的火花,激發生活的靈感。
三、語文教學要求培養完美的學生
語文教學是對人的培養,離開了學生,一切將都是無稽之談。真實的課堂,真實的內容,才能培養真實的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對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待生活有自己正確的思考和做法,不是在課堂上夸夸其談,生活中我行我素,做作業時一籌莫展,行動時心里茫然。而是真正地熱愛學習、喜歡鉆研,勇于探索,敢于拼搏,有真知灼見,這才是完美的學生。
四、教人以漁
古人說,授人之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益無窮。可見,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對于個體生命的發展有著特殊意義。語文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民族文化教育的傳承,語文教學就是一種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我們不要失去語文的本質,而要把握語文的真實,讓它在課堂上充滿活力,生活上飽含情趣,學習上追求完美,社會上充滿生機!
速讀·下旬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