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班級組織作為學校的一個正式群體,對學生個體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級組織氛圍對學生的個體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且學生的個體發展也是班級組織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從分析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必要性著手,繼而探討班級組織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具體途徑、方法。通過對此問題的探討有利于對班級組織管理、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適用人才。
關鍵詞:班級組織;學生;個體發展;具體途徑
一、學生個體發展的必要性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們千百年來美好的追求與愿望,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無論馬克思強調的是什么時候實現人的發展,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依賴的條件必然是一個逐步解脫的過程。且人作為整體中的個體,個體的自由發展將是整個人類自由發展的條件。班級組織也是一樣,班級組織中的個體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的發展,對整個班級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班級組織中的個體發展對整個社會、國家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學生個體發展是學生個人本性的釋放與展現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學生個體作為人類中的一員,在滿足了自身基本需求之后,便開始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而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是個體需求得到滿足的表現。因此,班級組織中的學生個體發展就成為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需求得到滿足的重要表現。總而言之,學生的個體發展是學生個人本性的釋放與展現,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需要。
(二)學生的個體發展中的“1+1=2”對于班級組織的重要意義
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班級組織與學生個體共同構成整體與部分關系,作為班級組織中的每一位個體都對整個班級組織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發揮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如何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班級組織與學生個體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學生個體發展離不開班級組織,同樣,學生個體的積極發展對班級組織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發揮班級組織中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主義班級組織中每位學生個體的優化組合,必將達到“1+1=2”的結果。
(三)學生個體發展對社會與國家發展的重要價值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后發優勢。”學生的個體發展是人才的重要來源,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班級組織作為教育的基層組織,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班級組織中的學生個體發展對于整個社會、整個國家而言,便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人脈資源。因此,學生的個體發展符合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夢實現的重要推動力。
二、班級組織如何有效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
班級組織作為一個正式群體,為學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臺與機會。從確立班級組織成員的發展目標、設計班級組織成員的培養方案、測評班級組織的培養結果以及班級組織成員的行為矯正四個方面著手,將有效推進學生的個體發展。
(一)確立班級組織成員的發展目標
就整個班級組織而言,每個學生個體都具有特殊性與個性。所謂個性便是指個人獨特的主體性,是人與人在特性方面的差異,如:興趣、愛好、性格、心理、氣質、行為特點等。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有個性的個人”逐步代替“偶然的個人”。作為班級組織的領頭羊——班主任,應該從毛毛蟲、鳥蛋和嬰兒的身上看到蝴蝶、雄鷹和天才的影子,堅持“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個學生都有被關注的權利”的原則,觀察每個學生的特性,閃光點,再找學生個體與家長進行協商,共同確定學生個體的發展目標,而并不是以“考試拿高分”為主要培養目標。班級組織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個體培養目標與整體培養目標的整合,培養的是一座花園,在這個花園里能夠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不是對每朵花修修剪剪,做到整齊劃一。
(二)設計班級組織成員的培養方案
繼確立班級組織成員的發展目標之后,便是設計班級組織成員的培養方案,也即人才如何培養的問題,這主要包括培養渠道和保障實施兩個方面。首先在培養渠道方面,應當做到兩個“堅持”,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堅持自我學習、發現、探索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其次便是在保障實施方面,班級組織要建立實施監督體系與制度,切實保障培養方案的執行與完善。
(三)測評班級組織成員的培養結果
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第三個重要方面便是對班級組織成員的培養結果進行測評。在測評環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測評途徑、測評內容、測評的注意事項。首先在測評途徑方面,主要采取以班會形式為主的成果匯報。其次在測評內容方面,主要包含學生、導師和家長的成果匯報,在學生的匯報中主要包含理論學習、實踐經歷、疑惑解決與新思考,在導師與家長的匯報中主要是學生的個人表現及行為監督、以及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新見解。最后則是在測評的注意事項方面,主要是兩個“性”,即階段性與發展性。階段性指培養結果測評必需在班級組織中按階段進行,堅持一月一次的測評工作;發展性則是指學生的個體發展的每次測評應當在前一基礎上有所推進。做到階段性與發展性推進的統一。
(四)班級組織成員的行為矯正
班級組織中學生個體發展的最后一個環節便是行為矯正。行為矯正主要按照測評內容進行,針對測評環節中學生自身表現的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進行及時有效的矯正。在矯正過程中主要包含三個主體的矯正,分別是學生自身、導師以及學生家長,通過三個主體的矯正,便可達到班級組織的最終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社會、國家培養建設性人才。
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容和最終價值目標,而單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又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班級組織又為學生個體發展創造了條件。通過班級組織確定成員的發展目標、設計培養方案、測評培養結果以及及時有效的行為矯正,相信班級組織中每位個體將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也將高效推動班級組織的建設與發展,最終達到個體目標與整體目標的有效統一。
參考文獻:
[1]葛金國、吳玲、巫莉、張磊著.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9
速讀·下旬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