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云 楊宗睿
【摘要】校園SNS社區在國內已有巨大市場,在成熟市場,基于HTML5的社團聯盟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成為關鍵,結合校內網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找出阻礙社團聯盟發展的因素,并制定出可行的發展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校內網;社團聯盟;SNS網站;高校
1.前言
校內網即人人網,是中國最早的校園SNS社區。校內是一個真實的社交網絡,通過校內網可以展示自己,結識新朋友,找到老同學,聯絡周圍的朋友等。同時用日志和相冊記錄生活點滴,分享喜歡的媒體資源(如:音樂、書籍)。
校內目前除了大學生用戶外,也向高中和白領開放網絡。其運行模式和經營模式是非常成熟的,現已成為中國大學生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校園網站。相較于校內網“基于HTML5的社團聯盟”而目前應用范圍小,在國內沒有影響力。
2.校內網發展分析
2.1 起步雖晚,但別具一格
校內網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限制具有特定大學IP地址或者大學電子郵箱的用戶注冊,這樣就能夠保證注冊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用戶注冊成功之后,可以設置自己的資料,更新狀態,上傳自己的照片,撰寫日志等。該網站鼓勵大學生用戶實名注冊,上傳真實照片,讓大學生在網絡上體驗到現實生活的樂趣。
2.2 打破傳統,擴大優勢
校內網成立初期首家開通在港澳臺的全部55所高校。加大了內地與港澳臺學子之間的文化交流。內地與港澳臺的大學生通過校內網的信息分享平臺將可以共享資訊。就彼此關心的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后不斷推出web2.0校友錄、主題照片征集、慈善公益等活動。通過打破了傳統校友錄的保守功能,支持自定義頁面以及訂閱朋友新鮮事等多種功能[1]。
目前,校內網已開通2000所大學、1800所高中及7000家公司。自校內網開通以來,同類網站不斷涌現。但是其他后期涌現的各種大學生交友網站在功能、頁面等方面除了模仿都沒有太大的創新突破。
3.基于HTML5的社團聯盟優勢
3.1 簡介
學生社團是活躍在校園里的一種組織形式,基于HTML5的社團聯盟采用HTML5、CSS3、PHP、MYSQL、Apache等技術,有效的整合整個大學所有社團資源,使高校學生能隨時掌握校內各社團的前沿信息,即時動態。同時更好的宣傳和管理各社團,能更好地與同學交流互動,擴大社團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3.2 社團聯盟作用及前景分析
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準、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的同時,創造高校學生社團的品牌影響力,使其在全國大學生社團聯合會中具有更高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豐富高校師生的課余生活,使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緩解學習的壓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擴大交際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有效凝聚學生集體意識,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鍛煉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織。
發展前景: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迅速,社團聯盟的出現一方面加強了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另一方面促進高校學生社團活動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發展。高校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素質培養等方面發揮著強大作用,由此看來這仍是一個不成熟的待完善的課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4.國內同類網站發展環境及現狀
4.1 校內網成功原因分析
針對性強,為不同群體提供專業性服務。類似于淘寶網、京東商城等匯聚的就商人和購物者群體,校內匯聚的就是學生群體。通過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一個話題匯集相同興趣的人。進而利用服務建立各種圈子,突破即時通訊工具不能具體細致的服務到各個群體的弊端,將細致、優質、專業服務做到極致。
細分群體類網站突破方向的選擇:群體必須有很強的不可分的共性,有必然的存在性。除此之外還必須有社會資源的推動和引導。
經營模式的變通,通過用戶與用戶間的口口相傳來達到宣傳目的;與眾多網站垂直連接,植入廣告,提升其普及率及影響力;與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合作,打造多元的互動溝通平臺[2]。
從“校內”改名“人人”,直接的體現了“以人為核心”,吸引了一大批消費水平更高的非學生用戶。
聯系認識的老朋友,結識在同一學校課堂學習和生活的新朋友,同時找到有共同興趣的人并和他們進行交流。[3]
4.2 社團聯盟國內現狀
類似校內等成熟的社交網站還有很多,但在我國這類網站均不與社團聯盟重復。國內沒有社團聯盟網站類似的成熟的體系,社團聯盟的知名度低。在這種條件下,社團聯盟發展雖然有很多困難,但同時這也為社團聯盟提供了更大、更隨意的發展空間。
5.解決方案
從社團聯盟網為空白的學校入手(如:云南大學),通過一所學校來帶動整個學校的社團,經過發展和壯大后再通過同一地區的相同社團帶動帶地區的高校,實現“面帶動點”轉化為“點帶動面”。學習校內的強針對性,逐步在各大高校使用社團聯盟,擴大社團聯盟的影響力。
6.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校內網發展歷程,深入解讀校內成功原因,使得讀者對我國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的SNS社交網站有了進一步了解,雖然社團聯盟發展面臨巨大的競爭和挑戰,但是它的商機也是不可估量的。相信社團聯盟會擁有最獨特的風姿。
參考文獻
[1]李國鑫,楊雪,李夢曦.實名制SNS網絡用戶信息傳播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情報雜志,2014(3).
[2]張紅雨,孫歡.SNS營銷——網商成功之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1).
[3]renren.com Site Info.Alexa Internet.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