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摘 要】倡導個性化教學與信息化結合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上。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改革中,學生能夠發揮主體性,發展個性。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網絡資源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英語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學生英語學習期的前移及其興趣、要求與目的的多樣化,中小學整體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客觀上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起點。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與信息化的特點,以滿足學生各自不同的發展要求。
1 教學個性化與信息化的理論依據
傳統的閱讀課模式是閱讀—講解—練習(討論或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課堂氣氛顯得沉悶。要想改變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模式,首先要倡導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教學。其理論根據是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幫助學生不斷強化自主學習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師生互動過程。即使學生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他們仍然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和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適時的反饋,為學習者的自主評價提供指導,能促使學習效果的檢測與評估,更有利于整體教學活動安排做到有的放矢,促進師生“助”與“學”互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CAI、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學習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學習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是針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社會的需要。英語語言教學應該在一個盡可能形象生動和真實環境下進行,才會有更高的效率,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將個性化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結合運用于課堂教學
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學習任務的意義與超越當前目的,幫助學生產生勝任感、確立目的、控制自身學習行為、尋求挑戰、認識變化,使學生懂得共享合作,并積極培養個性與團體歸屬感等等。教師要勤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所需的軟件與多媒體技術,并積極自覺地運用網絡,獲取最新信息,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并將這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如此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技術協助英語學習,又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為學生學習知識和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創造條件。
2.1 明確教師、學生、教材、網絡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認知助手和培養研發能力的工具,成為輔助英語學習的助手。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利用英語學習環境,積極構建知識意義,進行語言運用練習。而通過網絡所獲得的有益教學的信息則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將所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探究和發現進行學習,學生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搜索、篩選、選擇和分析相關信息以及有關音像資料,這樣,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發現者、建構者,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如果將教師與學生比喻為烹飪師,那么教材則是烹飪必不可少的主料。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教師首先應對教材內容相當熟悉,可分出必讀與選讀兩部分,然后先讓學生自由挑選出他們感興趣的文章,教師再根據教學要求指定所要學習的文章,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出一學期的學習計劃表。當然,教師和學生都不會僅僅滿足于教材學習,除了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篩選外,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收集和整理相關課題的資料作為教材課題的拓展學習資源,可以通過文本閱讀討論,或以展示自己制作幻燈片或Flash形式學習,也可以在學校主頁上建立鏈接進行網絡學習;還可以由教師把經過認真篩選的相關網址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使教學信息得到極大擴充,知識范圍廣泛拓展,課堂結構更趨開放。同時學生的視野得以開拓,思路更加開闊,利于創造力的培養。
2.2 教學所需的條件和易出現的問題
為了能順利實現閱讀課教學模式改革,教師和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知識和技術基礎,如利用互聯網查找并下載有關的圖表和文字資料;信息分類整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的鍵盤操作技能;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方法。學生用Word或PowerPoint以作文、幻燈片或者網頁的形式完成任務。學校要有供學生與教師進行網上交流平臺與計算機機房。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從課題的選擇、活動方案的形成到最后課堂互動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并且除了任務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評價,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進行,都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同時教師要引導和適時督促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如果教師疏忽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那么就會出現自主學習變成放任自流的自由學習,課內與課外活動變得無序,學習任務不能完成,師生互動失敗。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自主學習意識的教育,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
信息技術與學習的整合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通過信息技術學習英語是一條全新而有效的途徑。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學習中,對學習策略的指導猶為必要,一方面是對英語語言學習規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Internet來輔助學習。筆者把平時在互聯網Internet上瀏覽時收集到的有助于英語學習的網站分類整理提供給學生,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和運用網絡學習英語提供幫助。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能較好地利用從這些網站中獲取的信息拓展有限的課文內容,并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學習內容,使英語學習饒有趣味,讓學生獲得學習勝任感。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8(10).
[2]Willi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67-68.
[3]張連仲,牛健,揚啟寧.新思維英語閱讀(III)[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261-264.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