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姣
【摘要】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在國際上的研究已經進行了有30余年,而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作為土地資源緊缺的國家之一,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對與環境的影響對政府決策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的未來發展戰略將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重點分析了現階段土地利用規劃的發展狀況以及該向研究的意義與必要性,綜合論述了評估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經驗和研究成果,對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可持續發展;環境影響;統籌規劃
眾所周知,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判別已實施的規劃和建設是否對環境造成了影響就需要利用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然后針對評估結果對不良影響進行彌補或者對于還在持續的不良狀況進行改善。作為國家強化土地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規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土地利用規劃以其廣泛的影響力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生態環境方面尤為突出。早在1979年國家就頒布了《中華人名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運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突出強調的今天,社會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關注越來越多。然而,當前的一些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案例中所使用的評價方法存在著明顯的缺陷與不足。
1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意義
1.1 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土地
過去,為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主要方式是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F在,面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制約,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面對著嚴峻的挑戰。為此,想要加強人們對于土地生態功能的認識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情況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適應性,提高土地利用規劃的有效性勢在必行。環境問題與土地資源規劃問題的綜合分析是提高土地利用規劃科學性的關鍵。
1.2 增強土地利用規劃的綜合協調能力
土地在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有著綜合協調作用。首先,社會經濟的穩健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好保持都離不開土地利用規劃的支撐;其次,它還能夠有效的協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資源調配。因此,進行土地利用規劃不單純是對于土地本身的保護更是對于社會、對于我們生存的環境的維護。
1.3 將土地利用規劃引起的環境問題進行源頭控制
許多實踐經驗都已證明,對于人類社會出現的各類環境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是那些與土地規劃相關的因素引起的,難以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導致問題的關鍵?;厥走^去,對于各項建設項目環境方面的影響評價往往都局限于對單個項目的研究,然而對于政策的規劃和設計往往是一個整體,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得出的結論通用性較差,涵蓋內容不到位等漏洞。為此,從源頭上控制影響環境問題的關鍵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4 有利于土地評價方法在土地規劃研究中的展開
土地評價主要經歷了土地評價、土地測量、土地等級分類、土地生產潛力和土地適應性評價以及土地可持續性發展等階段。對于土地規劃的研究可以同時實現提高土地生產能力,降低其風險并提升其社會可接受性,這對土地功能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預測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說,對于土地進行規劃評價對土地評價方法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
2.1 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為了了解土地資源的數量、分布情況并根據土質確定土地實際用途,就需要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它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制度的基礎,對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國有土地整治以及農業區劃和因地制宜發展策略提供有效依據。
2.2 對可導致環境問題的土地規劃活動進行識別
土地是人類活動的載體,人類的每一項活動都離不開土地的支持與制約,于是各項活動的發生都會對環境問題產生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環境問題多種多樣,大氣、水質、噪音、荒漠化、鹽堿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都是環境領域的治理關鍵。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恰好能針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決策找出導致問題發生的關鍵所在,并予以糾正或改進。就當前發展趨勢而言,我們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問題。
2.3 土地利用中關于環境質量現狀的評價
環境質量現狀是對土地利用情況評價的關鍵點。對于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就是通過檢測污染情況評價土地使用效益,并通過觀察和數據處理分析明確項目所屬區域的污染規律和污染趨勢,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環境治理措施。這中間包括對人居環境質量現狀的分析,對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以及對生產環境質量現狀的評價。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生活、居住環境的要求標準也在逐步提高,人類對于自然的態度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素質的提升而不斷改善。嚴格來講,人類的生存環境是指人類從事生產、生活以及各項社會活動所處的環境。對于大氣環境、水環境以及聲環境質量的評價都是評價環境質量的決定性因素。
2.4 對土地利用規劃提建議
綜合分析上述評估結果,對于現存的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包括土地的利用結構和土地布局)進行優化調整,設置重點開發和保護區域。
3 對于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的幾點建議
3.1 加強土地利用規劃應用基礎研究
土地利用規劃是一項實用性比較強的工作,評價結果一方面依據高質量的基礎數據、科學的評價指標以及合理的評價方法,另一方面土地與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土地評價的基本方法的合理利用也都非常重要。比如,在水資源方面,徑流小區、自然坡面等小尺度空間的研究空間較大,但對于大尺度空間的研究對于環境規劃的影響更具有實踐意義。
3.2 建立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空間體系
要想針對不同土地的功能解決不同的土地規劃問題,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空間體系。通常意義上,我們將土地利用規劃分為國家級、地區級、地方級三個層次,這幾個層次分別針對著不同項目,與此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層次性也與其基本對應。為此,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環境空間體系對于分析土地規劃對于環境的影響同樣重要。
3.3 構建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的基礎數據庫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社會,數據是評價一個體系、一項指標好壞的重要工具。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庫和生態環境底本數據庫都是土地規劃影響環境數據庫的基本內容。它將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生態環境建立指標框架,為更好的服務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指標貢獻力量。同時,為了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參與性,信息共享體系的設立也將十分重要。
3.4 加強各學科的綜合合作
眾所周知,土地利用規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如果在分析研究過程中繼續注入其他學科(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經濟學、土地生態學等),將會對深入理解和把握該項科學指標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以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影響這一問題為主導,將多個學科的人才和知識充分整合,綜合利用多種研究方法,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該門學科的研究效率。
4 結論
當前我國處于土地資源緊缺,生態環境整體質量較差的階段,研究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應尤其注意其對于環境的影響。隨著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學科的發展不斷完善,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已經普遍存在,學科體系的建立對于環境影響的研究將會十分有益。另外,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完善,自動化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評價中的使用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薛繼斌.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1, 25(12):89-90.
[2] 王麗.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若干問題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4, (1):67-68.
[3] 周永恒.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可持續能力評價方法的運用[J].商情,2013, (2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