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先
摘 要:馬克思對技術的關心,是對人的真正的關心。技術是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核心范疇之一。技術所蘊涵的解放價值、文明價值、審美價值、自由價值等體現了人的發展向度和價值追求,馬克思對技術的辯證理解和科學認識,開啟了實現未來美好社會的綠色通道,也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發展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技術;技術價值觀;歷史面向
中圖分類號:B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4)04-0048-05
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是技術蓬勃興起的時代,機器大工業對工場手工業的揚棄,凸顯了技術在時代變革中的顯赫位置。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中,馬克思通過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的規律,強調了技術是這一矛盾運動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馬克思清晰地看到,技術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其生來就蘊涵著“人”的優良品質和價值追求,技術本身的“先進”程度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人的價值的實現程度,但是,在階級社會里,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技術的價值遭到資本邏輯和私有制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技術被誤解為恐懼、悲觀甚至人類毀滅的根源。不過,當技術推動的生產力高度發展打破了舊有的生產關系時,被扭曲的價值就會被重新矯正過來。因而,馬克思對技術正面價值的高度贊揚,表明了其技術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歷史面向,那就是為未來美好社會的實現打開了綠色通道,也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發展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啟示。
一、 技術: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核心范疇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推動,技術世界是人類世界本質力量的確證和彰顯。在馬克思的理論體系中,馬克思對技術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關切,可以說,技術是馬克思理論體系的重要范疇之一。阿克斯勞斯(Kostas Axelos)認為,技術是馬克思全部思想的關鍵和核心,技術是人通過創造新事物來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只有通過對馬克思關于技術的意義和價值的充分理解,才能達到對馬克思哲學的清晰認識。[1]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科學和技術正在興起。18世紀以前,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處于零散的、偶然的狀態;到了18世紀,許多對自然的認識才正式獲得了科學的性質,比如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等,18世紀60年代,瓦特蒸汽機的制造成功,給英國工業的發展以“第一推動”,“蒸汽機第一次使綿延于英國地下的無窮無盡的煤礦層具有真正的價值?!盵2]19世紀,馬克思敏銳地看到,技術和人類文明的相互依存關系,技術對工業的推動,提高了社會的文明程度,社會文明程度一旦提高,新的需要和新的生產部門就會應運而生,這樣技術又不斷地得到改進和創新。馬克思非常關注技術的發展,對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馬克思都感到非常喜悅,正如恩格斯所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盵3]
在實踐唯物主義的視閾中,馬克思通過對現實的個人、人的實踐、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等人與世界關系的深入探究與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而技術在馬克思哲學看來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技術是人類用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來的體現人類意志的物化的知識力量和智慧結晶,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產物,在對技術的哲學思考和技術史的宏觀考察中,馬克思于19世紀最先提出技術是一種生產力的思想。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高度贊揚了技術的歷史作用,技術是生產力水平的度量尺度,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現代社會興旺發達的鮮明標志。它深深植根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能動的關系之中,馬克思斷言:“工藝發達的研究,會把人類對于自然的能動關系,把人類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由此也把人類社會生活關系……的直接生產過程揭露出來。”[4]對人類社會生活關系的揭示和彰顯僅僅是技術的祛魅功能,技術最重要的功能是革命的功能,馬克思認為:“蒸汽、電力和自動紡紗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盵1](774)但是,技術的革命功能在資本邏輯、私有制、雇傭奴役制度的操控下,會發生變態、扭曲,甚至不可思議。一方面,技術具有減輕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另一方面,技術在創造大量的社會財富的同時卻造成了大量的現代貧困和衰頹。因而,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中,技術在推動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為資本主義的必然被超越奠定了客觀的物質基礎。
在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中,馬克思對所謂的自我意識、形而上學的怪影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空想社會主義者把未來社會設定在一種迷信氣氛的狀態之中,讓人感覺到是一個無法觸摸的迷人的夢境。其實,未來理想社會不是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2](89) “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盵2] (295)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把自身的本質力量蘊涵在技術的發明和創造之中,技術一直向前的動力推動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基本矛盾的運動,這一運動使現代資本既發展自身又消滅自身,從而為未來美好社會的出場開辟道路?!耙殉蔀殍滂舻呐f交往形式被適應于比較發達的生產力、因而也適應于進步的個人自主活動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會成為桎梏,然后又為別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這些條件在歷史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是與同一時期的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所以它們的歷史同時也是發展著的、由每一個新的一代承受下來的生產力的歷史。”[2](124)技術的昂首向前,大工業的迅速發展,“使人們能建立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在這種社會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將生產得很多,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盵2](237)
可以說,對技術的關注貫穿于馬克思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之中。技術的高度發展可以最終把屬于人的東西還給人本身,凡是對人而言的異化之物,最終都會在技術的高度發展中得以澄明、顯現并最終得以消解。
二、 馬克思技術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的技術價值觀具有豐富的內容,主要表現在:技術對人的解放價值、技術創造社會文明的價值、技術的審美價值、技術的自由價值等方面。
1.技術對人的解放價值
人的解放不是在意識的幻想和夢囈中獲得的,而是在現實的世界中人的本質力量彰顯的地方獲得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動物憑現象與記憶而生活著”,“人類憑技術與理智而生活?!盵5]不同時期的技術蘊涵著人的知識和智慧,體現人的本質,推動人的解放。技術的發展不是孤立的,深受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影響。盡管各個民族—國家技術發展的速度和程度有所差異,但是人類必須憑借技術而生活,否則人的機能將降低為動物的機能而阻礙社會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盵2](74) 技術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勞動時間。馬克思認為,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社會發展、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都取決于時間的節省?!盵6]勞動時間的節約增加了個人充分發展的自由時間,個人能力的充分發展推動了技術的全面發展,相應地,技術的全面發展去掉了人身上的種種束縛,為使人擺脫各種非人的制約而成為真正的人開辟了廣闊的解放空間。
2. 技術創造社會文明的價值
馬克思對每一個新的技術發明都感到衷心喜悅,尤其是對工業和一般歷史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技術,其內心的喜悅非同尋常,是因為技術是人類實踐的結果、是創造社會文明的強大杠桿。正如恩格斯所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一種社會品質。”[7]社會文明進步的歷史表明,技術的存在始終蘊涵在兩種生產工具的發展狀態之中,一是自然形成的生產工具,一是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從表面上來看,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似乎實現了對自然形成的生產工具的超越,但是,實質上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不管多么高級,始終離不開自然的基本元素。當然,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從更深層次上體現了技術的內在本性和存在依據、展現了人的知識和智慧,“誰發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術,就為世人所稱羨;這不僅僅因為這些發明有實用價值,世人所欽佩的正在他較別人敏慧而優勝?!盵5] (3)翻開近代以來人類的技術史,三大技術革命,徹底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蒸汽技術、電力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推動了第一次、第二次產業革命的興起,而信息技術則促進了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到來,第三次產業革命把現代科學技術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使西方一批發達國家走完了工業文明的最后歷程。摩爾根認為:“人類必須獲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進入文明狀態?!盵8]事實證明,技術承載了它自身誕生之前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的文明要素,技術狀態實質上就是社會文明狀態的本質體現。
3.技術的審美價值
審美活動體現了人類在其現實性基礎上的超越性,是人類以美的感性力量對唯理主義的反撥,審美能夠喚醒人的想象、靈性、激情、愛欲等非理性因素,能夠為人創造自由的愉悅的空間。審美活動離不開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馬克思認為,只有當對象對人來說成為人的對象的時候,人才不至于在自己的對象里面喪失自身。技術作為人的創造活動的作品、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必然確證和實現主體能力、知識、智慧的外在化,必然進入審美主體的全部感覺和理解的詩意空間。正如只有具有音樂感的耳朵才能聽到音樂之美一樣,否則,再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人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都有一種詩意地棲居于世的客觀沖動,技術為人的詩意的棲居不斷地創造條件,人的生產和動物的生產不一樣,人善于發現美并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而詩意地生存。馬克思說:“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系,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2](46-47)人之所以懂得任何一個種的尺度并懂得怎樣運用這些尺度,是因為人具有把握世界的獨特的方式。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踐—認識的方式,一種是想象—審美的方式。實踐—認識的方式就是在實踐過程中通過理論思維把直觀和表象加工成概念,比如,科學、哲學等;想象—審美的方式就是想象力在精神中進行的創造活動,比如,藝術、宗教等。技術的發明創造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以兩種或者多種方式把握現實世界的結果,因而,技術一方面具有理性的價值,另一方面同樣具有以想象力為主要內容、以美的感性力量為主要特征的審美價值。
4. 技術的自由價值
在自然規律面前,技術是對自然規律的揭示,是對必然的認識與利用。人類對自然的“粗魯”行為,必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在自然面前,會改變其幼稚態度和所謂的“霸權”行為,人通過技術正確處理自身與自然的關系,從而進入自由自覺的狀態。在社會規律面前,技術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技術在提高生產力水平的同時,不斷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與完善。在分析中國古代技術發明的歷史作用時,馬克思指出,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9]在分析技術史和人的發展史的關系時,馬克思認為,在前資本主義階段,低水平的技術和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經濟狀態產生的是人對人的依賴關系;資本主義時期,技術和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產生的是人對物的依賴關系;共產主義社會,技術和產品經濟的充分發展產生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的彰顯。由此,我們知道,技術不僅僅是生產力水平的標志,而且是人在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中所獲得的自由程度的體現。事實上,技術的發展與人們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增強、交往的發展、素質的提高等是相互依存的。在對技術的分析中,無論是馬克思的“機器體系” ,還是伯格曼的“器具范式” 、 海德格爾的“座架” 、 芒福德的“巨機器” 、 埃呂爾的“技術系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技術的自由價值有所闡釋。技術從簡單的工具到工具的積累,一直發展到復合的工具,聚合了人類的知識和智慧,雖然說技術在發明與應用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尤其是社會制度)的影響,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果而使人處于非自由的狀態,但是,承載著人類知識和智慧的技術最終會消解這種非自由的狀態。
三、 馬克思技術價值觀的歷史面向
馬克思的技術價值觀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如美國哲學家芬伯格(Andrew Feenberg)所說:“馬克思對技術的社會本質的理解遠遠超前于他的時代?!盵10] 馬克思不是技術決定論者,也不是技術自主論者,社會制度對技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反作用,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獲得迅速發展也為“新世界”的誕生奠定了客觀的物質基礎。馬克思在對技術的歷史作用給予高度贊揚并感到無比喜悅的同時,也對技術造成的“卑劣” 、“對抗”及“道德敗壞”等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不過,這種批判總是與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聯系在一起的。當資本邏輯控制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技術本身與技術專家成為資本奴仆的時候,技術的“純潔”也就不存在了,會變得荒誕和齷齪,“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F代工業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無庸爭辯的事實?!盵2](775)其實,所謂“技術的勝利”只不過是資本邏輯的必然結果,技術只是資本操控的工具和利用的手段。
既然技術在資本邏輯的控制下所顯現出來的負面價值是如此“不可思議” ,那么,技術的解放價值、文明價值、審美價值、自由價值等正面價值該如何顯現呢?事實上,技術和生產力水平一樣都是一代一代不斷積累的結果,技術的正面價值同樣是一個不斷顯現的過程,馬克思通過對技術價值的正面揭示,表明了技術遭受資本和私有制的羈絆是一個歷史的過程,技術擺脫資本和私有制的控制需要一定的條件,恩格斯在批判海因岑先生時說:“他最好不要信口開河地空談廢除私有財產,而應當研究一下國民經濟學,假如他對廢除私有財產的條件也不了解,那他對廢除私有財產所造成的后果就不可能有絲毫的認識?!盵2](211)私有制是不能一下子被廢除的,“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為實現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只有創造了所必須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2](239)當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創造了“大量生產資料之后”,現代生產力開始反抗現代生產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盵2] (277-278)
馬克思的技術價值思想終結了過去種種“形而上學的囈語” 和眼花繚亂的“意識的空話” ,在現實生活面前、在人們實踐活動的地方開始了“真正的實證科學” 。馬克思的技術價值觀確實“遠遠超前于他的時代” ,其歷史面向主要體現在: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開辟了道路,也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發展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啟示,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總體上超越了資本邏輯、私有制與技術的對抗關系,但是,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邏輯、私有制與技術的對抗還有一定程度的體現,不過,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本質會將這種對抗進行限制,逐步消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技術的解放價值、文明價值、審美價值和自由價值等才能得到充分展現。
參考文獻:
[1]Kostas Axelos, Alienation, praxis, and Techne i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M]. Translation copyright 1976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
[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48.
[5]〔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3.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66.
[8]〔美〕摩爾根.古代社會[M].楊東莼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28.
[9]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26.
[10]〔美〕安德魯·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M].韓連慶,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Marxs Technological Values Thought and History Direction
Zhang Shouxian
Abstract: Marxs care about technology is the real concer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categories of Marxs theory. The implication of the liberation of technology value, civilization value, aesthetic value, freedom value and other values i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people's pursuit of value. Marxs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pened the easy access to our bright future and provided important valuable enlightenment for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Marx;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values; History direction
責任編輯:王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