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筱穎+郭霞珍+馬淑然+徐雅+劉曉燕
摘要:本文為評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在《中醫學基礎》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采取學生成績比較及問卷調查的方法,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在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學習興趣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得到大多數同學認可。由此得出結論,綜合性教學是中醫學基礎教學中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學習者為中心;綜合性教學;中醫學基礎;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4-0172-03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藥專業的入門課和奠基課,該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及教學效果,對學生后續各個專業門類的學習和研究會產生直接影響,大多數中醫院校在第一學年開設本課程。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鞏固其專業思想,盡快建立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每位講授《中醫學基礎》的工作者必須要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近年來,國內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借鑒國際醫學教學的先進理念,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中醫學基礎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本人所在教學團隊所承擔的中醫基礎學是北京市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在本門課程教學中,引入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分析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以期為同行在對本門課程進行教學法改革和選擇時,予以參考和借鑒。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我校全日制本科中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經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入學。開課時間為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
教材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登本教授主編的《中醫學基礎》(第二版)。
2.方法。①教學方法。采用綜合性教學模式,以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多媒體教學為基礎,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特點,將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差異性教學、網絡教學、模擬診療等模式進行有機組合。
授課時間總計72學時。②評價方法。學生考試成績評價與問卷調查評價相結合,將本次研究對象的考試成績與前兩年同專業的成績加以對比。③質量控制措施。擬定各章節的具體教學模式,經專家、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認可后,對任課教師進行統一培訓后實施。
二、結果
1.學生考試成績評價。將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分為90分及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對學生在各分數段所占比例進行比較。從學生期末卷面成績來看,本次納入研究對象的學生與前兩年同專業的學生在不同分數段的比例基本持平,沒有顯著性差異。
2.教學效果評價。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見下頁表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性教學法在有助于鞏固專業思想(86%),提高學習興趣(84%)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85%)得到大多數同學的認可,其次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77%)、提高臨床思維能力(64%)和團隊意識(48%);在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僅得到了(9%)同學的認可。可見,綜合性教學模式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思想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絕大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未有顯著成效。
3.對不同教學法認可度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統計如表2。
調查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最為學生們歡迎(100%),這可能與深奧的理論知識相比,案例教學比較直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關。此外,真實的臨床病例和典型醫案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認可多媒體教學的同學比例(96%)僅次于案例教學,視頻和動畫在教學課件中的應用,使理論知識更為形象生動,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比板書更大、更全面的信息;LBL教學也得到了將近80%同學的認可,與其他教學法相比,LBL教學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網絡教學的突出優點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時間,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制約,約70%的學生喜歡網絡教學;PBL教學(59%)和啟發式教學(40%)在認可度方面,明顯低于其他教學法,這可能與所調查的學生均為剛接觸中醫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尚未完成從高中學習模式到大學學習模式的轉變,對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一定時間的去理解和接受。
三、討論
1.高等醫學教育目標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醫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WHO提出,21世紀的醫師不僅僅要求專業知識扎實,而是要達到“五星級醫師”的標準。作為培養醫師的主要基地,高等醫學院校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醫學教學任務,同時又要滿足我國國情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選用合適、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已經引起了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任何單一的教學模式因自身局限性均不能滿足新時代的中醫學教學需求。目前,國內許多中醫院校已經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嘗試。在傳統LBL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合作式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模擬診療(Simulat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教學等,且大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學模式是一個有力但又脆弱的工具,任何一類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適合于所有的科目和教學情境。尤其是中醫學的部分理論基于古代樸素哲學的理論體系,比較抽象,這些特性決定了某些教學方法只能在某種具體課程使用,或者是用于某種課程中的部分內容。如本次調查中最受歡迎的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通過對臨床典型醫案的討論分析,給學生介紹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教給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其學習中醫的興趣。對于醫學生來說,這些真實的臨床病例,非常直觀和生動,與其未來的職業更是直接相關。盡管案例教學具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醫學教學,但依然有其自身短板:首先,輔導老師的水平會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即使相同的醫案,不同的授課老師會給出不同的解讀和點評。其次,對于剛步入醫學殿堂的學生來講,準確、牢固、系統地掌握是首要任務。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有可能在臨床上加以靈活運用,頻繁的案例教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影響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顯得舍本逐末;多媒體教學因為其形象生動和較大的信息量,也深受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但信息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教學節奏的加快,則勢必會減少學生思考和領悟教學內容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LBL教學雖然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但整個教學活動卻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有礙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PBL教學也是當今比較盛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改變了LBL教學的單向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引導,以疾病為線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其設計的問題很好地整合了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但PBL取消了教師的系統講授,對學生完整掌握醫學基本理論會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等。同時,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因無法超過醫學生自身的知識限度,可能只限于業余水平。
3.綜合性教學模式使多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可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由上可見,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所有的教學情境,不能滿足學習者的所有學習。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學習模式,只有教會學習者如何進行學習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綜合性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和設計,以一種教學模式之長補另一種教學模式之短,使多種教學模式得以優勢互補,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當今社會,高等教育已逐漸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專業思想方面的差異十分明顯。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單獨教學,又很不符合現實。教師可以通過綜合教學模式的運用盡量去適應這些差異。教育教學的改革一定要盡快走出比較某一種單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孰優孰劣的無謂爭端。中醫的特色教學,要以“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中醫的原創性理論為基點,結合臨床典型醫案,對各種教學法加以靈活運用,為實現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性的“五星級醫師”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幼平,陶鐵軍.基于問題,創新發展——推進我國醫學教育和評估體系的改革與發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9):622-624.
[2]王進,邱幸凡,曹繼剛.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案例式教學模式初探[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1(1):61-62.
[3]姜德友,魯美君.案例式教學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582-1583.
[4]崔曉陽,李益,廖虎.P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醫學教育探索,2010,(4)9,439-442.
[5]熊華軍.教學模式:運用中的綜合性——讀喬伊斯的《教學模式》有感[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5(3):86-91.
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NO.XJY10020;北京中醫藥大學氣化學說與藏象理論研究創新團隊.NO.522/0100603001
作者簡介:許筱穎(1974-),女,醫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教學法研究。endprint
摘要:本文為評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在《中醫學基礎》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采取學生成績比較及問卷調查的方法,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在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學習興趣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得到大多數同學認可。由此得出結論,綜合性教學是中醫學基礎教學中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學習者為中心;綜合性教學;中醫學基礎;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4-0172-03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藥專業的入門課和奠基課,該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及教學效果,對學生后續各個專業門類的學習和研究會產生直接影響,大多數中醫院校在第一學年開設本課程。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鞏固其專業思想,盡快建立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每位講授《中醫學基礎》的工作者必須要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近年來,國內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借鑒國際醫學教學的先進理念,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中醫學基礎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本人所在教學團隊所承擔的中醫基礎學是北京市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在本門課程教學中,引入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分析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以期為同行在對本門課程進行教學法改革和選擇時,予以參考和借鑒。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我校全日制本科中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經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入學。開課時間為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
教材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登本教授主編的《中醫學基礎》(第二版)。
2.方法。①教學方法。采用綜合性教學模式,以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多媒體教學為基礎,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特點,將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差異性教學、網絡教學、模擬診療等模式進行有機組合。
授課時間總計72學時。②評價方法。學生考試成績評價與問卷調查評價相結合,將本次研究對象的考試成績與前兩年同專業的成績加以對比。③質量控制措施。擬定各章節的具體教學模式,經專家、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認可后,對任課教師進行統一培訓后實施。
二、結果
1.學生考試成績評價。將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分為90分及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對學生在各分數段所占比例進行比較。從學生期末卷面成績來看,本次納入研究對象的學生與前兩年同專業的學生在不同分數段的比例基本持平,沒有顯著性差異。
2.教學效果評價。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見下頁表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性教學法在有助于鞏固專業思想(86%),提高學習興趣(84%)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85%)得到大多數同學的認可,其次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77%)、提高臨床思維能力(64%)和團隊意識(48%);在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僅得到了(9%)同學的認可。可見,綜合性教學模式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思想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絕大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未有顯著成效。
3.對不同教學法認可度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統計如表2。
調查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最為學生們歡迎(100%),這可能與深奧的理論知識相比,案例教學比較直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關。此外,真實的臨床病例和典型醫案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認可多媒體教學的同學比例(96%)僅次于案例教學,視頻和動畫在教學課件中的應用,使理論知識更為形象生動,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比板書更大、更全面的信息;LBL教學也得到了將近80%同學的認可,與其他教學法相比,LBL教學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網絡教學的突出優點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時間,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制約,約70%的學生喜歡網絡教學;PBL教學(59%)和啟發式教學(40%)在認可度方面,明顯低于其他教學法,這可能與所調查的學生均為剛接觸中醫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尚未完成從高中學習模式到大學學習模式的轉變,對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一定時間的去理解和接受。
三、討論
1.高等醫學教育目標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醫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WHO提出,21世紀的醫師不僅僅要求專業知識扎實,而是要達到“五星級醫師”的標準。作為培養醫師的主要基地,高等醫學院校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醫學教學任務,同時又要滿足我國國情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選用合適、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已經引起了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任何單一的教學模式因自身局限性均不能滿足新時代的中醫學教學需求。目前,國內許多中醫院校已經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嘗試。在傳統LBL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合作式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模擬診療(Simulat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教學等,且大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學模式是一個有力但又脆弱的工具,任何一類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適合于所有的科目和教學情境。尤其是中醫學的部分理論基于古代樸素哲學的理論體系,比較抽象,這些特性決定了某些教學方法只能在某種具體課程使用,或者是用于某種課程中的部分內容。如本次調查中最受歡迎的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通過對臨床典型醫案的討論分析,給學生介紹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教給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其學習中醫的興趣。對于醫學生來說,這些真實的臨床病例,非常直觀和生動,與其未來的職業更是直接相關。盡管案例教學具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醫學教學,但依然有其自身短板:首先,輔導老師的水平會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即使相同的醫案,不同的授課老師會給出不同的解讀和點評。其次,對于剛步入醫學殿堂的學生來講,準確、牢固、系統地掌握是首要任務。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有可能在臨床上加以靈活運用,頻繁的案例教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影響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顯得舍本逐末;多媒體教學因為其形象生動和較大的信息量,也深受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但信息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教學節奏的加快,則勢必會減少學生思考和領悟教學內容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LBL教學雖然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但整個教學活動卻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有礙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PBL教學也是當今比較盛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改變了LBL教學的單向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引導,以疾病為線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其設計的問題很好地整合了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但PBL取消了教師的系統講授,對學生完整掌握醫學基本理論會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等。同時,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因無法超過醫學生自身的知識限度,可能只限于業余水平。
3.綜合性教學模式使多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可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由上可見,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所有的教學情境,不能滿足學習者的所有學習。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學習模式,只有教會學習者如何進行學習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綜合性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和設計,以一種教學模式之長補另一種教學模式之短,使多種教學模式得以優勢互補,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當今社會,高等教育已逐漸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專業思想方面的差異十分明顯。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單獨教學,又很不符合現實。教師可以通過綜合教學模式的運用盡量去適應這些差異。教育教學的改革一定要盡快走出比較某一種單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孰優孰劣的無謂爭端。中醫的特色教學,要以“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中醫的原創性理論為基點,結合臨床典型醫案,對各種教學法加以靈活運用,為實現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性的“五星級醫師”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幼平,陶鐵軍.基于問題,創新發展——推進我國醫學教育和評估體系的改革與發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9):622-624.
[2]王進,邱幸凡,曹繼剛.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案例式教學模式初探[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1(1):61-62.
[3]姜德友,魯美君.案例式教學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582-1583.
[4]崔曉陽,李益,廖虎.P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醫學教育探索,2010,(4)9,439-442.
[5]熊華軍.教學模式:運用中的綜合性——讀喬伊斯的《教學模式》有感[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5(3):86-91.
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NO.XJY10020;北京中醫藥大學氣化學說與藏象理論研究創新團隊.NO.522/0100603001
作者簡介:許筱穎(1974-),女,醫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教學法研究。endprint
摘要:本文為評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在《中醫學基礎》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采取學生成績比較及問卷調查的方法,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在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學習興趣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得到大多數同學認可。由此得出結論,綜合性教學是中醫學基礎教學中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學習者為中心;綜合性教學;中醫學基礎;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4-0172-03
《中醫學基礎》是中醫藥專業的入門課和奠基課,該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及教學效果,對學生后續各個專業門類的學習和研究會產生直接影響,大多數中醫院校在第一學年開設本課程。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鞏固其專業思想,盡快建立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每位講授《中醫學基礎》的工作者必須要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近年來,國內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借鑒國際醫學教學的先進理念,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中醫學基礎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本人所在教學團隊所承擔的中醫基礎學是北京市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在本門課程教學中,引入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分析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以期為同行在對本門課程進行教學法改革和選擇時,予以參考和借鑒。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我校全日制本科中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經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入學。開課時間為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
教材選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登本教授主編的《中醫學基礎》(第二版)。
2.方法。①教學方法。采用綜合性教學模式,以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多媒體教學為基礎,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特點,將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差異性教學、網絡教學、模擬診療等模式進行有機組合。
授課時間總計72學時。②評價方法。學生考試成績評價與問卷調查評價相結合,將本次研究對象的考試成績與前兩年同專業的成績加以對比。③質量控制措施。擬定各章節的具體教學模式,經專家、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認可后,對任課教師進行統一培訓后實施。
二、結果
1.學生考試成績評價。將學生的期末卷面成績分為90分及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對學生在各分數段所占比例進行比較。從學生期末卷面成績來看,本次納入研究對象的學生與前兩年同專業的學生在不同分數段的比例基本持平,沒有顯著性差異。
2.教學效果評價。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見下頁表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性教學法在有助于鞏固專業思想(86%),提高學習興趣(84%)及主動學習能力方面(85%)得到大多數同學的認可,其次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77%)、提高臨床思維能力(64%)和團隊意識(48%);在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僅得到了(9%)同學的認可。可見,綜合性教學模式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思想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絕大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未有顯著成效。
3.對不同教學法認可度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結果統計如表2。
調查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最為學生們歡迎(100%),這可能與深奧的理論知識相比,案例教學比較直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關。此外,真實的臨床病例和典型醫案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認可多媒體教學的同學比例(96%)僅次于案例教學,視頻和動畫在教學課件中的應用,使理論知識更為形象生動,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比板書更大、更全面的信息;LBL教學也得到了將近80%同學的認可,與其他教學法相比,LBL教學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網絡教學的突出優點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時間,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制約,約70%的學生喜歡網絡教學;PBL教學(59%)和啟發式教學(40%)在認可度方面,明顯低于其他教學法,這可能與所調查的學生均為剛接觸中醫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尚未完成從高中學習模式到大學學習模式的轉變,對新的教學方法需要一定時間的去理解和接受。
三、討論
1.高等醫學教育目標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醫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WHO提出,21世紀的醫師不僅僅要求專業知識扎實,而是要達到“五星級醫師”的標準。作為培養醫師的主要基地,高等醫學院校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完成醫學教學任務,同時又要滿足我國國情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選用合適、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已經引起了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任何單一的教學模式因自身局限性均不能滿足新時代的中醫學教學需求。目前,國內許多中醫院校已經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嘗試。在傳統LBL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合作式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模擬診療(Simulat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教學等,且大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學模式是一個有力但又脆弱的工具,任何一類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適合于所有的科目和教學情境。尤其是中醫學的部分理論基于古代樸素哲學的理論體系,比較抽象,這些特性決定了某些教學方法只能在某種具體課程使用,或者是用于某種課程中的部分內容。如本次調查中最受歡迎的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通過對臨床典型醫案的討論分析,給學生介紹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教給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其學習中醫的興趣。對于醫學生來說,這些真實的臨床病例,非常直觀和生動,與其未來的職業更是直接相關。盡管案例教學具有諸多優點,非常適合醫學教學,但依然有其自身短板:首先,輔導老師的水平會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即使相同的醫案,不同的授課老師會給出不同的解讀和點評。其次,對于剛步入醫學殿堂的學生來講,準確、牢固、系統地掌握是首要任務。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有可能在臨床上加以靈活運用,頻繁的案例教學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影響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顯得舍本逐末;多媒體教學因為其形象生動和較大的信息量,也深受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但信息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教學節奏的加快,則勢必會減少學生思考和領悟教學內容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LBL教學雖然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及時反饋隨時調整控制教學節奏,但整個教學活動卻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有礙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PBL教學也是當今比較盛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改變了LBL教學的單向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引導,以疾病為線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對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其設計的問題很好地整合了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但PBL取消了教師的系統講授,對學生完整掌握醫學基本理論會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等。同時,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因無法超過醫學生自身的知識限度,可能只限于業余水平。
3.綜合性教學模式使多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可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由上可見,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所有的教學情境,不能滿足學習者的所有學習。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學習模式,只有教會學習者如何進行學習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綜合性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和設計,以一種教學模式之長補另一種教學模式之短,使多種教學模式得以優勢互補,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當今社會,高等教育已逐漸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專業思想方面的差異十分明顯。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單獨教學,又很不符合現實。教師可以通過綜合教學模式的運用盡量去適應這些差異。教育教學的改革一定要盡快走出比較某一種單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孰優孰劣的無謂爭端。中醫的特色教學,要以“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中醫的原創性理論為基點,結合臨床典型醫案,對各種教學法加以靈活運用,為實現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性的“五星級醫師”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幼平,陶鐵軍.基于問題,創新發展——推進我國醫學教育和評估體系的改革與發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9):622-624.
[2]王進,邱幸凡,曹繼剛.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案例式教學模式初探[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1(1):61-62.
[3]姜德友,魯美君.案例式教學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582-1583.
[4]崔曉陽,李益,廖虎.P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醫學教育探索,2010,(4)9,439-442.
[5]熊華軍.教學模式:運用中的綜合性——讀喬伊斯的《教學模式》有感[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5(3):86-91.
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NO.XJY10020;北京中醫藥大學氣化學說與藏象理論研究創新團隊.NO.522/0100603001
作者簡介:許筱穎(1974-),女,醫學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教學法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