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斌
有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自由地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才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近年來,筆者對于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研究的不乏其人,而關于研究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探索的卻少得可憐,豈不知優等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需要充分重視的。
一、關懷優生,牽引興趣
從某種角度而言,優等生更需要關愛。優等生普遍有一個脆弱的心,且他們的心靈敏感,對教師所表現出的態度極為關注,因此教師在注重給予其他學生足夠關注度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對優等生的關懷,以牽引他們的心,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譬如,在對《圓柱體體積》進行教學時,筆者先提了多數基礎性的問題,并且特別關注對中等生與學困生的引導,問題基本是由他們進行回答并獲得了陣陣掌聲。這時筆者發現部分優等生已經很不耐煩了,個個耷拉著臉心中憤憤不平。見這種情況筆者結合時機提問:“一棟建筑有9根圓柱形柱子,每根高10m,橫截面的直徑為65cm,若每平方米的油漆費為0.8元,那么共需要油漆費多少?”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察覺到問題難度有所增加,優等生感覺展示機會的時候到了,立即拿起筆動手進行計算,而之前被調動積極性的中等生與學困生也同樣積極投入于其中。不一會兒,優等生最先算出,這次筆者特意讓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步驟及答案書寫到黑板上,一一進行點評。并且在最后總結說到:“你們的聰明都放在了老師的心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并讓全體同學為他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優等生在教師的點評過程中感受著教師的關懷,在教師的言語中得知教師的支持,他們的學習興趣立即被激發出來,讓他們本身靈敏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二、注入新異點,激發興趣
優等生很容易對舊事物、一成不變的事物喪失興趣。因此,在一節課堂中教師應盡量做到要有新、異的事物“登場”,這不僅能讓優等生為之而帶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也能使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注入新、異點,比如特別的形體語言、有趣的課件、簡筆畫或者是故事表演等,借助這些形式來再現課程內容。比如,在對以下的問題引導解答時:“媽媽的年齡是小芳的4倍,媽媽比小芳大27歲。媽媽和小芳各是多少歲?”筆者首先設置了以下的情境圖。
當學生讀完題目之后筆者再出示情境線段圖,然后讓學生嘗試著敘述圖中的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優等生表現出了他們本能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他們通過與同學間的合作討論交流,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實際上,這種將學生從枯燥的文字中帶到具體性的圖景中來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了優等生的對數學課堂的興趣。
三、“自主討論”,活躍興趣
適當地放寬界限,讓優等生自由發揮、自主討論,有利優等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比如,在對《植樹問題》進行教學時,在剛學完例題的解題方法時,學生對解題的方法已經精準掌握,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借著學生的興趣熱烈期筆者趁熱打鐵給他們出示了一道題:“小紅要在一條長80米的小路的一邊栽樹,每隔4米栽一棵,小路的一端栽樹,另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樹苗?”筆者先讓學生到本子上嘗試著算一算。學生都滿懷信心地操練了起來。之后筆者組織學生交流匯報結果,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0棵,還有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1棵,班里邊頓時騷亂起來,而且多數學生是贊同第二個答案的。筆者將他們分為了兩個對立方,然后組織辯論,讓他們各自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也可向觀點不同的同學提問。就這樣,學生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但經過一定時間的討論后,學生開始認識到第一種的解題方法更有立足點。即路的其中一端植樹,而另一端不植樹。這種類型,棵數和間隔數一一對應,有多少個間隔就有多少棵數,那么,棵數=間隔數。通過對解題思路的了解,贊同第二個結果的學生便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對反駁自己的學生感到心悅誠服。在這一過程當中,筆者還發現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多半是優等生,而教師采取完全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展開討論,給優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是在主動學習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強化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優等生具有更高的可塑性,這是顯而易見的,培養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能夠使優等生更具有科學素養,對祖國的未來的繁榮昌盛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因此,便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學習,爭取為培養出具有時代意義的數學科學人才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明道小學)endprint
有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自由地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才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近年來,筆者對于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研究的不乏其人,而關于研究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探索的卻少得可憐,豈不知優等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需要充分重視的。
一、關懷優生,牽引興趣
從某種角度而言,優等生更需要關愛。優等生普遍有一個脆弱的心,且他們的心靈敏感,對教師所表現出的態度極為關注,因此教師在注重給予其他學生足夠關注度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對優等生的關懷,以牽引他們的心,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譬如,在對《圓柱體體積》進行教學時,筆者先提了多數基礎性的問題,并且特別關注對中等生與學困生的引導,問題基本是由他們進行回答并獲得了陣陣掌聲。這時筆者發現部分優等生已經很不耐煩了,個個耷拉著臉心中憤憤不平。見這種情況筆者結合時機提問:“一棟建筑有9根圓柱形柱子,每根高10m,橫截面的直徑為65cm,若每平方米的油漆費為0.8元,那么共需要油漆費多少?”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察覺到問題難度有所增加,優等生感覺展示機會的時候到了,立即拿起筆動手進行計算,而之前被調動積極性的中等生與學困生也同樣積極投入于其中。不一會兒,優等生最先算出,這次筆者特意讓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步驟及答案書寫到黑板上,一一進行點評。并且在最后總結說到:“你們的聰明都放在了老師的心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并讓全體同學為他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優等生在教師的點評過程中感受著教師的關懷,在教師的言語中得知教師的支持,他們的學習興趣立即被激發出來,讓他們本身靈敏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二、注入新異點,激發興趣
優等生很容易對舊事物、一成不變的事物喪失興趣。因此,在一節課堂中教師應盡量做到要有新、異的事物“登場”,這不僅能讓優等生為之而帶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也能使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注入新、異點,比如特別的形體語言、有趣的課件、簡筆畫或者是故事表演等,借助這些形式來再現課程內容。比如,在對以下的問題引導解答時:“媽媽的年齡是小芳的4倍,媽媽比小芳大27歲。媽媽和小芳各是多少歲?”筆者首先設置了以下的情境圖。
當學生讀完題目之后筆者再出示情境線段圖,然后讓學生嘗試著敘述圖中的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優等生表現出了他們本能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他們通過與同學間的合作討論交流,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實際上,這種將學生從枯燥的文字中帶到具體性的圖景中來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了優等生的對數學課堂的興趣。
三、“自主討論”,活躍興趣
適當地放寬界限,讓優等生自由發揮、自主討論,有利優等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比如,在對《植樹問題》進行教學時,在剛學完例題的解題方法時,學生對解題的方法已經精準掌握,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借著學生的興趣熱烈期筆者趁熱打鐵給他們出示了一道題:“小紅要在一條長80米的小路的一邊栽樹,每隔4米栽一棵,小路的一端栽樹,另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樹苗?”筆者先讓學生到本子上嘗試著算一算。學生都滿懷信心地操練了起來。之后筆者組織學生交流匯報結果,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0棵,還有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1棵,班里邊頓時騷亂起來,而且多數學生是贊同第二個答案的。筆者將他們分為了兩個對立方,然后組織辯論,讓他們各自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也可向觀點不同的同學提問。就這樣,學生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但經過一定時間的討論后,學生開始認識到第一種的解題方法更有立足點。即路的其中一端植樹,而另一端不植樹。這種類型,棵數和間隔數一一對應,有多少個間隔就有多少棵數,那么,棵數=間隔數。通過對解題思路的了解,贊同第二個結果的學生便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對反駁自己的學生感到心悅誠服。在這一過程當中,筆者還發現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多半是優等生,而教師采取完全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展開討論,給優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是在主動學習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強化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優等生具有更高的可塑性,這是顯而易見的,培養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能夠使優等生更具有科學素養,對祖國的未來的繁榮昌盛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因此,便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學習,爭取為培養出具有時代意義的數學科學人才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明道小學)endprint
有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自由地暢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才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近年來,筆者對于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研究的不乏其人,而關于研究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探索的卻少得可憐,豈不知優等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需要充分重視的。
一、關懷優生,牽引興趣
從某種角度而言,優等生更需要關愛。優等生普遍有一個脆弱的心,且他們的心靈敏感,對教師所表現出的態度極為關注,因此教師在注重給予其他學生足夠關注度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對優等生的關懷,以牽引他們的心,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譬如,在對《圓柱體體積》進行教學時,筆者先提了多數基礎性的問題,并且特別關注對中等生與學困生的引導,問題基本是由他們進行回答并獲得了陣陣掌聲。這時筆者發現部分優等生已經很不耐煩了,個個耷拉著臉心中憤憤不平。見這種情況筆者結合時機提問:“一棟建筑有9根圓柱形柱子,每根高10m,橫截面的直徑為65cm,若每平方米的油漆費為0.8元,那么共需要油漆費多少?”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察覺到問題難度有所增加,優等生感覺展示機會的時候到了,立即拿起筆動手進行計算,而之前被調動積極性的中等生與學困生也同樣積極投入于其中。不一會兒,優等生最先算出,這次筆者特意讓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步驟及答案書寫到黑板上,一一進行點評。并且在最后總結說到:“你們的聰明都放在了老師的心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并讓全體同學為他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優等生在教師的點評過程中感受著教師的關懷,在教師的言語中得知教師的支持,他們的學習興趣立即被激發出來,讓他們本身靈敏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二、注入新異點,激發興趣
優等生很容易對舊事物、一成不變的事物喪失興趣。因此,在一節課堂中教師應盡量做到要有新、異的事物“登場”,這不僅能讓優等生為之而帶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也能使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注入新、異點,比如特別的形體語言、有趣的課件、簡筆畫或者是故事表演等,借助這些形式來再現課程內容。比如,在對以下的問題引導解答時:“媽媽的年齡是小芳的4倍,媽媽比小芳大27歲。媽媽和小芳各是多少歲?”筆者首先設置了以下的情境圖。
當學生讀完題目之后筆者再出示情境線段圖,然后讓學生嘗試著敘述圖中的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優等生表現出了他們本能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他們通過與同學間的合作討論交流,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實際上,這種將學生從枯燥的文字中帶到具體性的圖景中來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了優等生的對數學課堂的興趣。
三、“自主討論”,活躍興趣
適當地放寬界限,讓優等生自由發揮、自主討論,有利優等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比如,在對《植樹問題》進行教學時,在剛學完例題的解題方法時,學生對解題的方法已經精準掌握,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借著學生的興趣熱烈期筆者趁熱打鐵給他們出示了一道題:“小紅要在一條長80米的小路的一邊栽樹,每隔4米栽一棵,小路的一端栽樹,另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樹苗?”筆者先讓學生到本子上嘗試著算一算。學生都滿懷信心地操練了起來。之后筆者組織學生交流匯報結果,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0棵,還有部分學生算出的結果是21棵,班里邊頓時騷亂起來,而且多數學生是贊同第二個答案的。筆者將他們分為了兩個對立方,然后組織辯論,讓他們各自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也可向觀點不同的同學提問。就這樣,學生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但經過一定時間的討論后,學生開始認識到第一種的解題方法更有立足點。即路的其中一端植樹,而另一端不植樹。這種類型,棵數和間隔數一一對應,有多少個間隔就有多少棵數,那么,棵數=間隔數。通過對解題思路的了解,贊同第二個結果的學生便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對反駁自己的學生感到心悅誠服。在這一過程當中,筆者還發現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多半是優等生,而教師采取完全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展開討論,給優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是在主動學習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強化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優等生具有更高的可塑性,這是顯而易見的,培養優等生數學學習興趣能夠使優等生更具有科學素養,對祖國的未來的繁榮昌盛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因此,便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探索、學習,爭取為培養出具有時代意義的數學科學人才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明道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