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
摘 要:財政部2006年頒發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標志著我國由收入費用觀向資產負債觀的轉變,這也導致了資產負債表在會計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只有重視資產負債表,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信息使用者對與會計信息的需求。而對于在會計信息中資產負債表信息與其它信息的重要性卻存在爭論。兩者何者更重要,或是同等重要,則成為本文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資產負債表 會計信息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9-118-02
一、本文所判定重要性的標準
當前,對于會計信息的理解尚沒有權威的界定。信息論的奠基人申龍指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作信息。美國會計學會在《基本會計理論說明書》中把會計定義為“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夠作出據以判斷和決策而確認、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的程序。”綜合以上兩種理論,只有當原始數據經過了會計信息系統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四個程序的處理以后,所形成的有價值的信息才是會計信息。本文所采用的判斷標準是,居于基礎地位,更能體現通用目標和本質特征會計信息的重要性。
二、資產負債表信息更加重要的幾點理由
(一)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首先,從會計發展史的角度分析,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會計萌芽于簡單刻記與直觀繪圖。這表明,會計思想起源于對資產的需求;到了17世紀,歐洲國家商人定期編制的財產目錄傾向于對資產、負債的平衡計算;而到了上世紀初期,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備忘錄,要求公司提供統一的會計信息,其實質就是資產負債表信息;到了現階段,世界主流所推崇的資產負債觀要求首先提升的就是資產和負債的質量;即使面向未來,威廉·斯科特在也《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大膽指出,資產負債表是理想環境下的唯一報表,因為事實上,它包含了所有的相關信息。可見,無論歷史、現時、還是未來,資產負債表信息都是最基礎的信息。
其次,從會計第一等式的角度分析,資產負債表信息更全面地反映了經濟資源與經濟義務的對等關系,是企業營運的基礎經濟關系。無論什么類型的企業,其一切會計活動都必須遵循第一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它所包含的經濟內容與數學上的等量關系統領了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和編制報表等整個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資產負債表信息正是通過對這一等式的具體詮釋,提供了企業在某一時日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其相互關系,全面表達了經濟資源與經濟義務的對等。
(二)會計要素的起點和歸宿
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會計要素是其他要素的起點和歸宿。首先,按照經濟資源論的觀點,企業正是靠擁有和控制稀缺資源而得以進行生產和經營。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的資金來源,企業的任何活動都是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作為起點的。其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也是企業資產費用化的過程。收入和費用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動態反映,也正是對資源消耗過程的描述。最后,在會計期間結束時,收入和費用相互配比,利潤賬戶的余額最終仍轉入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用以增加或減少企業的凈資產。綜上所述,資產負債表承載的會計要素所反映的項目是企業生命周期得以開始的起點,也是企業會計期間結束時其他會計要素的歸宿。
(三)會計信息的通用性
資產負債表的通用性更強,它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基本需求。首先,在信息數量上,單個的資產負債表所提供的信息總量的確不能和其它信息抗衡,但是會計信息的重要性不能僅從數量上簡單對比,而應從信息的性質上加以分析。其次,在滿足使用者不同需求方面,資產負債表能滿足不同使用者集團的共同需要,而不僅僅是某個既定利益集團的需要。它所提供的信息是使用者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各種信息需求的交集在資產負債表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
(四)會計信息之間的關系
首先,資產負債表信息在會計信息中具有統領地位,其它信息不過是對它的補充說明。利潤表是對期末凈資產增加的具體解釋,現金流量表是對貨幣資金的展開論述,股東權益變動表是對所有者權益的一一列示,而報表附注更是對資產負債表的具體詮釋。其次,資產負債表信息不僅立足現在,而且能反映未來。資產和負債都強調的是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流出,那么基于這樣概念之上的資產負債表是一張面向未來的報表,表的信息中大量使用公允價值或未來價值的現值計價,這表明資產負債表信息正一步步的走向優化,在反映未來信息方面又走在了會計信息的前端。資產負債表信息之中還包括資產負債表附注信息,即對資產負債表本身的解釋與擴展,從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或有事項等方面的充分披露,使得資產負債表信息在反映未來信息上毫不示弱,甚至以絕對的優勢占據統領性地位,其基礎核心地位再次得到印證。
從實際應用而言,資產負債表信息是個廣義的概念,它所能在會計信息大環境中發揮的超然地位也是其它信息所不能比擬。,因此,對于資產負債表信息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資產負債表,而應該在一個更廣闊的概念下對其進行分析。
三、其它信息更加重要的幾點理由
(一)通用性信息無法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
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各種需求不僅要求披露定量信息,還要求披露定性信息;不僅要求披露確定的信息,還要求披露不確定的信息;不僅要求披露歷史信息,還要求披露分部信息;為了提高可比性、增進理解性、體現完整性、突出重要性,對表外信息要求的呼聲已越來越高。而根據財務會計的特征,資產負債表信息只能突出通用目的,必須遵循較嚴格的公認會計原則,盡管資產負債表作為一張基礎的報表,為使用者了解企業提供了有關資產結構的概況性的說明,但正是它的全面發展導致了全面平庸。面對使用者需求多樣化如此的蓬勃發展和崛起,以一張通用目的的報表信息去滿足差異化的信息需求顯然是難以勝任的。
(二)資產負債表之外的其他信息更直接地反映了對決策有用的預測信息
首先,預測性信息對決策產生了更直接的影響。根據資本資產計價模型,一家企業的市場價值可以看作是這家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要評價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除了考慮企業現有的資源與盈利能力,更需要未來信息的支持。其次,會計職能的發展要求會計提供更多的預測性信息以幫助決策。無論是可能導致潛在的風險還是未來的收益,都是使用者所關注的。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下轉第120頁)(上接第118頁)信息技術的發展已使會計工作者能夠更及時高效地對外界環境變化作出反映,預測企業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也成為信息使用者對會計工作者的進一步要求。會計信息要被使用者使用才具有存在的價值,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是會計存在和發展的根本。資產負債表信息不能直接明確地反映對決策有用的預測性信息,在這一點上資產負債表并不比其他信息更重要。
(三)實證研究的結果
第一,從資產負債表信息傳遞過程來看,資產負債表本身編制的復雜性使其包含的重要信息難以被使用者所理解和使用。在對南京市公眾投資者的個案調查中,認為資產負債表非常有用的僅占9.25%。固然資產負債表所反映的信息綜合性較高,概括性較強,但這樣的信息如果無法幫助使用者進行決策,這本身就違背了資產負債表提供信息的初衷。
第二,使用者進行決策時所需要的信息通過資產負債表之外的其他信息渠道得到了滿足。立足于歷史信息,簡單明了的信息載體在與其他信息的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地位。據了解,我國內地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內容中排名第一的是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既然使用者最關注的內容并非資產負債表,那么資產負債表的信息更重要性又將大打折扣。
當然,資產負債表信息作為傳統的基礎信息,的確會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一定影響,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在資本市場高速發展的今天,投資者已構成信息使用者的主體,在專家對各國的調查比較下,得出的結果是驚人的一致:在財務報表中,損益表被認為是對投資決策最重要的。另外,董事長報告也是被廣泛閱讀的部分。基于我國的新興資本市場,國內學者進行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普遍認為應該在主要指標、分部信息、財務預測信息等方面改進或加強。
而面對著信息需求的多樣化與日新月異,其它信息的發展前景可謂更加突出。從1994年AICPA的《論改進企業報告》,到2000年AICPA組織的專門委員會發布的信息,我們都可以看到,未來財務報告已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之中:無形資產、人力資產將成為未來財務報告的重心;突破會計主體假設,同時報告與會計主體相關的關聯方信息;增加相關值信息,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在時效性方面,強調實時報告,尤其在現在會計電算化的體制下,這一點更加成為可能;在報告方式上,引入多欄報告模式、事項報告模式、數據庫模式、交互按需模式、差別報告模式等多種報告方式。除此以外,生態會計報表、資源會計報表、環境會計報表、人力資源報表、效益會計報表等嶄新的其它會計信息報告模式也已初露端倪。
參考文獻:
[1] 威廉·斯科特.財務會計理論.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2] 亨利·沃爾克.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佩頓和·特爾頓.公司會計準則導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4] 葛家澍.現代西方會計理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
[5] 郭道楊.會計史教程(第一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
[6] 許家林.西方會計學名著導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7] 瓦茨·齊默爾曼.實證會計理論.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8] 葛家澍.財務會計的本質、特點及其邊界.會計研究,2002(2)
[9] 李翔,馮崢.會計信息披露需求:來自證券研究機構的分析.會計研究,2006(1)
[10] 陸正飛,劉桂進.中國公眾投資者信息需求之探索性研究.經濟研究,2002(8)
[11] 潘琰,辛清泉.解讀企業信息需求——基于機構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探索.會計研究,2004(5)
(作者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