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樹林+李祖毅+鐘金
[摘要] 目的 探討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患者按不同手術治療方案隨機分為對照組21例和觀察組23例,對照組采用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圍術期情況、JOA評分、植骨融合情況。 結果 兩組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植骨融合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具有植骨融合率高、遠期恢復效果顯著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椎弓根釘;植骨融合;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 R68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a)-0036-03
Research of effectiveness on RSS pedicle screw combined with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N Shu-lin LI Zu-yi ZHONG Jin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Yife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Yifeng 33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SS pedicle screw combined with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lumbar instability. Methods 4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lumbar instability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21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23 cases).Nucleus pulposus combined with processus posterior bone grafting were used in control group,RSS pedicle screw combined with fusion were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perioperative situation,JOA score,bone graft fusion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fter operation of 6 months,JOA score i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P<0.05).After operation of 6 months,JOA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success rate of fus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RSS pedicle screw combined with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licated with lumbar instabilit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uccess rate of fusion and significant forward-recovery effec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dicle screw;Fus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
隨著社會工作及勞動強度的不斷增加,腰椎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也不斷升高,臨床上有多種手術治療方案,傳統髓核摘除、切除椎板減壓手術風險較高,患者術后有脊柱不穩可能性[1]。本科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方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觀察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行常規CT、X線及MRI檢查,證實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穩癥狀,并排除有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疾病及意識障礙患者。將44例患者按不同手術治療方案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1例),觀察組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齡(42.0±11.5)歲,平均病程(20.9±6.5)個月,病變累及節段:L4-5 11例、L5~S1 12例;對照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齡(43.5±10.5)歲,平均病程(21.3±7.0)個月,病變累及節段:L4-5 12例、L5~S1 9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患者均取俯臥位,給予全身麻醉。對照組:手術入路選取后入路,以病變椎體及上一位病變椎間盤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術中采用常規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觀察組: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術中暴露病變椎體組織后,在透視定位下植入RSS椎弓根釘于椎弓根處作內固定;隨后根據患者椎間盤突出類型選擇合適椎板開窗及椎板切除減壓;術中進行椎間盤切除時應注意神經根及硬膜囊的徹底減壓;用術中減壓所得椎板、棘突等組織進行椎體間植骨融合,椎間植骨時應注意適當打壓,并以較大骨塊將其覆蓋、嵌緊;術后置引流管,臥硬板床,術后2 d可開始進行直腿抬高鍛煉,術后下肢麻木患者及時給予脫水、消腫等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入院及術后6個月隨訪時對所有患者進行腰椎JOA評分[2],主要對患者腰椎癥狀、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及膀胱功能進行全面評估,滿分29分,通過治療前后的JOA評分改善情況可直接反映手術前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術后6個月復查CT、X線及MRI檢查,評估患者植骨融合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x±s)
2.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分,x±s)
2.3 兩組植骨融合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23例患者椎間植骨均為骨性融合,且23例均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達到100.0%;對照組21例患者僅16例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為7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05,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有腰部長期酸痛、無力及下肢放射痛[3-4]等臨床表現,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崔家偉等[5]的研究指出,中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椎間隙狹窄、椎間活動異常等腰椎不穩癥狀,加大腰椎畸形、神經傷害發生的可能性[6]。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通常先給予保守治療[7],若保守治療半年后癥狀改善仍不明顯或出現明顯腰椎不穩表現時,則考慮行手術治療。本研究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方案對23例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不穩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同期21例給予傳統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手術治療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個月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更有利于術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與劉昌生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結合患者隨訪期間復查CT、X線及MRI檢查所得影像學資料顯示觀察組術后植骨融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也降低了術后脊柱不穩發生的可能性。RSS椎弓根釘為主要通過后路椎弓根進行腰椎三維內固定的釘棒系統,生物力學實驗證實,與傳統USS脊柱內固定系統相比較,RSS內固定系統有更強的抗扭轉能力和抗側彎能力[9],這對于術后維持脊柱穩定有重要作用;同時,良好的植骨融合是術后保持脊柱長期穩定的關鍵所在[10]。本研究采取椎體間植骨融合,與常規植骨融合相比較,椎間植骨融合能恰當地填補椎間盤摘除后的空隙,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從生物力學角度考慮,椎間植骨融合面的面積較大,骨融合質量更高。
綜上所述,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術后腰椎功能恢復,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澤斌.綜合康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18-19.
[2] 劉維祥.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5):55.
[3] 何元誠,黃民鋒,姜鐵斌,等.椎弓根內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療失穩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2009,30(1):49-50.
[4] 王鴻晨,葉猛,張偉學.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5):385-387.
[5] 崔家偉,饒耀劍,喬若飛,等.椎間盤丸聯合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22(4):27-29.
[6] 楊林,馬學龍,石立剛,等.TESSYS技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49-50.
[7] 廖宏喜,劉強.椎間融合釘棒系統治療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癥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6):102-104.
[8] 劉昌生,韋家寧,廖永發,等.椎弓根釘固定椎間植骨融合治療重度L5滑脫癥[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11):1106-1107.
[9] 謝麗亞.RSS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13-15.
[10] 何宗戰.釘棒系統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椎體滑脫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46-48.
(收稿日期:2014-07-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1.2 手術方法
患者均取俯臥位,給予全身麻醉。對照組:手術入路選取后入路,以病變椎體及上一位病變椎間盤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術中采用常規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觀察組: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術中暴露病變椎體組織后,在透視定位下植入RSS椎弓根釘于椎弓根處作內固定;隨后根據患者椎間盤突出類型選擇合適椎板開窗及椎板切除減壓;術中進行椎間盤切除時應注意神經根及硬膜囊的徹底減壓;用術中減壓所得椎板、棘突等組織進行椎體間植骨融合,椎間植骨時應注意適當打壓,并以較大骨塊將其覆蓋、嵌緊;術后置引流管,臥硬板床,術后2 d可開始進行直腿抬高鍛煉,術后下肢麻木患者及時給予脫水、消腫等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入院及術后6個月隨訪時對所有患者進行腰椎JOA評分[2],主要對患者腰椎癥狀、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及膀胱功能進行全面評估,滿分29分,通過治療前后的JOA評分改善情況可直接反映手術前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術后6個月復查CT、X線及MRI檢查,評估患者植骨融合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x±s)
2.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分,x±s)
2.3 兩組植骨融合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23例患者椎間植骨均為骨性融合,且23例均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達到100.0%;對照組21例患者僅16例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為7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05,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有腰部長期酸痛、無力及下肢放射痛[3-4]等臨床表現,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崔家偉等[5]的研究指出,中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椎間隙狹窄、椎間活動異常等腰椎不穩癥狀,加大腰椎畸形、神經傷害發生的可能性[6]。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通常先給予保守治療[7],若保守治療半年后癥狀改善仍不明顯或出現明顯腰椎不穩表現時,則考慮行手術治療。本研究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方案對23例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不穩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同期21例給予傳統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手術治療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個月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更有利于術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與劉昌生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結合患者隨訪期間復查CT、X線及MRI檢查所得影像學資料顯示觀察組術后植骨融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也降低了術后脊柱不穩發生的可能性。RSS椎弓根釘為主要通過后路椎弓根進行腰椎三維內固定的釘棒系統,生物力學實驗證實,與傳統USS脊柱內固定系統相比較,RSS內固定系統有更強的抗扭轉能力和抗側彎能力[9],這對于術后維持脊柱穩定有重要作用;同時,良好的植骨融合是術后保持脊柱長期穩定的關鍵所在[10]。本研究采取椎體間植骨融合,與常規植骨融合相比較,椎間植骨融合能恰當地填補椎間盤摘除后的空隙,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從生物力學角度考慮,椎間植骨融合面的面積較大,骨融合質量更高。
綜上所述,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術后腰椎功能恢復,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澤斌.綜合康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18-19.
[2] 劉維祥.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5):55.
[3] 何元誠,黃民鋒,姜鐵斌,等.椎弓根內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療失穩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2009,30(1):49-50.
[4] 王鴻晨,葉猛,張偉學.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5):385-387.
[5] 崔家偉,饒耀劍,喬若飛,等.椎間盤丸聯合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22(4):27-29.
[6] 楊林,馬學龍,石立剛,等.TESSYS技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49-50.
[7] 廖宏喜,劉強.椎間融合釘棒系統治療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癥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6):102-104.
[8] 劉昌生,韋家寧,廖永發,等.椎弓根釘固定椎間植骨融合治療重度L5滑脫癥[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11):1106-1107.
[9] 謝麗亞.RSS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13-15.
[10] 何宗戰.釘棒系統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椎體滑脫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46-48.
(收稿日期:2014-07-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1.2 手術方法
患者均取俯臥位,給予全身麻醉。對照組:手術入路選取后入路,以病變椎體及上一位病變椎間盤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術中采用常規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觀察組: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植骨融合的手術方案,術中暴露病變椎體組織后,在透視定位下植入RSS椎弓根釘于椎弓根處作內固定;隨后根據患者椎間盤突出類型選擇合適椎板開窗及椎板切除減壓;術中進行椎間盤切除時應注意神經根及硬膜囊的徹底減壓;用術中減壓所得椎板、棘突等組織進行椎體間植骨融合,椎間植骨時應注意適當打壓,并以較大骨塊將其覆蓋、嵌緊;術后置引流管,臥硬板床,術后2 d可開始進行直腿抬高鍛煉,術后下肢麻木患者及時給予脫水、消腫等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入院及術后6個月隨訪時對所有患者進行腰椎JOA評分[2],主要對患者腰椎癥狀、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及膀胱功能進行全面評估,滿分29分,通過治療前后的JOA評分改善情況可直接反映手術前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術后6個月復查CT、X線及MRI檢查,評估患者植骨融合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的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的比較(x±s)
2.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6個月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JOA評分的比較(分,x±s)
2.3 兩組植骨融合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23例患者椎間植骨均為骨性融合,且23例均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達到100.0%;對照組21例患者僅16例植骨融合成功,植骨融合成功率為7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05,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有腰部長期酸痛、無力及下肢放射痛[3-4]等臨床表現,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崔家偉等[5]的研究指出,中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椎間隙狹窄、椎間活動異常等腰椎不穩癥狀,加大腰椎畸形、神經傷害發生的可能性[6]。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通常先給予保守治療[7],若保守治療半年后癥狀改善仍不明顯或出現明顯腰椎不穩表現時,則考慮行手術治療。本研究采用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方案對23例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不穩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同期21例給予傳統髓核摘除+經后路關節突單純植骨融合手術治療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個月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手術更有利于術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與劉昌生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結合患者隨訪期間復查CT、X線及MRI檢查所得影像學資料顯示觀察組術后植骨融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也降低了術后脊柱不穩發生的可能性。RSS椎弓根釘為主要通過后路椎弓根進行腰椎三維內固定的釘棒系統,生物力學實驗證實,與傳統USS脊柱內固定系統相比較,RSS內固定系統有更強的抗扭轉能力和抗側彎能力[9],這對于術后維持脊柱穩定有重要作用;同時,良好的植骨融合是術后保持脊柱長期穩定的關鍵所在[10]。本研究采取椎體間植骨融合,與常規植骨融合相比較,椎間植骨融合能恰當地填補椎間盤摘除后的空隙,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從生物力學角度考慮,椎間植骨融合面的面積較大,骨融合質量更高。
綜上所述,RSS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伴腰椎不穩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術后腰椎功能恢復,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澤斌.綜合康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18-19.
[2] 劉維祥.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5):55.
[3] 何元誠,黃民鋒,姜鐵斌,等.椎弓根內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療失穩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2009,30(1):49-50.
[4] 王鴻晨,葉猛,張偉學.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5):385-387.
[5] 崔家偉,饒耀劍,喬若飛,等.椎間盤丸聯合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22(4):27-29.
[6] 楊林,馬學龍,石立剛,等.TESSYS技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6):49-50.
[7] 廖宏喜,劉強.椎間融合釘棒系統治療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癥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6):102-104.
[8] 劉昌生,韋家寧,廖永發,等.椎弓根釘固定椎間植骨融合治療重度L5滑脫癥[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11):1106-1107.
[9] 謝麗亞.RSS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13-15.
[10] 何宗戰.釘棒系統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椎體滑脫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46-48.
(收稿日期:2014-07-03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