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井噴式增長,一場互聯網金融變革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對于傳統的金融形勢和交易手段的顛覆只是其一方面的特點,對傳統金融業務和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模式和監管方式等的挑戰才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征。本文結合新時期互聯網金融的現狀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特征,與傳統金融行業做了對比,分析了現今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研究了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探討了它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支付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與分類
電子商務是經濟全球化和網絡化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的一個發展趨勢便是以社交網絡、移動支付、云計算、大數據和搜索技術為依托方式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對以傳統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持續沖擊,互聯網金融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學術界對于未來資金的提供方和需求方是否會通過承擔較小職能的金融媒介機構交易存在疑問,也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完全替代傳統的金融行業的現象永遠無法發生,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互聯網金融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和傳統金融行業齊頭并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行業的服務成本降低,增大普惠式金融業推廣的可能性,通過提高效率來提升社會效益,并且不斷與傳統的金融行業產生碰撞。
通常意義上,廣義的互聯網金融的界定范圍是擁有互聯網金融思維的金融服務模式的綜合,于此對比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定義則不僅要求基于互聯網金融思想,更加要求服務的實現需要依托互聯網的渠道形式來實現貨幣流通和資金融合。
從所依托的互聯網平臺的不同形式、所服務的客戶群體的不同以及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模式不同等方面,互聯網金融可以大體上分為電商模式和P2P兩種形式。其中,電商模式的代表是淘寶、京東、蘇寧電器等網購平臺,他們的服務對象是處于上下游的客戶,提供的服務模式有貨物供應鏈、訂單管理、應收賬款融資等等,這種方式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很多商業銀行也隨之設立了電商平臺。電商的融資方式主要來源于注冊用戶,大量的平臺數據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的基礎,能夠以此信息來建立業務規模優勢,客戶資源、交易數據和產品結構等等使得電商模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而P2P模式指的是“人人貸款”,具體含義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在互聯網上發生借貸關系,借貸關系的體現是發生在不同個體之間的信息獲取和資金流向,從而建立債權和債務屬性關系,且該關系脫離了傳統的金融中介。該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P2P平臺,該平臺的作用是為交易雙方提供信息交流、信息價值認證以及強制措施等促成交易的順利完成。具體服務形式不限于信用審核、法律咨詢等形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有別于傳統金融行業的特點是互聯網金融能夠飛快發展、迅速獲得人們關注的原因。總結起來,互聯網金融存在以下特點。
(一)較容易獲得金融資源
不同的社會主體在獲得社會資源的時候具備均等的機會是社會公平性的體現方式之一,互聯網金融基于以自由平等為精神的互聯網思維,其發展目標即為提升這種金融資源的平等性,降低金融排斥發生的可能性。在以往的金融服務模式中,商業銀行往往排斥小微企業和部分個人客戶,推遲受理小額貸款或者小額信貸,金融排斥現象因此發生,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下,每一個參與金融活動的個體所享受到的金融權利大為增加,所獲得的信息也相對集中,能夠選擇參與的手段也更多,更重要的是,地域限制在互聯網金融中不復存在,互聯網上的金融資源的獲得性大大增強。
(二)交易成本較低
傳統的金融中介存在的目的之一即為降低個體金融的交易成本。但是小微企業和個體用戶的數目眾多、不夠集中、需求多樣化以及信息的高度不對稱等等問題使得傳統的金融中介面臨不少問題,商業銀行因此而信貸投放成本高,投放效率低下,無法精確定位目標。但是以社交網絡等為信息傳播平臺的渠道使得每一個企業或者個體客戶都能互相產生聯系,這些互相聯系的信息即為數據資本的來源。通過大數據理念、數據挖掘技術、云計算技術等信息識別和處理技術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
(三)資源配置受中介影響降低
客戶搜尋成本、客戶識別成本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傳統的商業銀行在配置資源時,資金雙方無法取得令雙方均滿意的有效匹配結果,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供給無法給出。互聯網金融理論上不需要類似于交易所等中介機構的牽線,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定價、交易和匹配等環節,不再受到中介的影響。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各種限制因素的存在,譬如資金提供方的專業能力不足等,互聯網金融中中介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互聯網金融本身承擔了中介的功能,沒有辦法完全擺脫信用中介的影響。
(四)具有次級貸款市場的特點
在發展之初,互聯網金融的融資主體通常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抵押擔保物的小微企業和個人,他們通過商業銀行渠道無法進行正常融資。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市場隸屬于“次級貸款市場”,活躍主體屬于被商業銀行排斥剔除在其服務主體之外的群體。“次級貸款市場”的特點有活動主體為不符合商業銀行貸款標準的貸款者、貸款者信用評級不達標、對于貸款主體的資產評估,流動性監測等能力不強、貸款者的信息不公開程度高等等。總體而言,次級貸款市場的天然高風險性、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等特點在互聯網金融初期均有體現。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動因剖析
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是事物內部的矛盾。就互聯網金融而言,想要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著清晰的判斷,必須明白其發展的動因。
(一)進入門檻地、監管成本低
經濟社會的資源配置中的核心部分即為金融業,商業銀行處于傳統金融業的核心位置。采取嚴格的準入措施和監管辦法是控制金融領域風險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此規定之下,商業銀行的數量被嚴格控制,半壟斷狀態是行業的基本特征。同時,嚴格的監管措施又增加了商業銀行經營成本。互聯網金融滿足了商業銀行進行服務模式創新、突破監管、獲取更多利潤的愿望。從目前的發展軌跡看來,互聯網金融的門檻不高,監管成本較為低廉,這大大刺激了市場的熱情,互聯網金融的成功模式被不停復制,在復制中相關模式得到了發展和成熟。從某種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正是突破傳統金融業壁壘的發展模式。正因如此,門檻低、監管成本不高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內在動力。
(二)互聯網金融思想的不斷實踐與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
在低門檻、低監管的核心內在動力之上,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兩大基礎是互聯網思想和信息技術。互聯網金融思想的兩個方面是服務方與服務對象。商業銀行在引入信息技術,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收工記賬問題,從此商業銀行就在信息化道路上從未停止過。雖然一直存在著信息化的服務對象,但是由于尚未形成互聯網金融思維的萌芽,信息化道路也沒有出現革命性的突破。直到網銀的出現,互聯網金融思想有了良好的載體,互聯網金融因此得以飛速發展,新時期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更加推動了信用體系的建立,這種基于大數據的信用體系直接推動者互聯網金融思維的發展。反過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使得市場觀念發生轉變,由抵觸到主動參與為互聯網金融的廣泛展開奠定了市場基礎。
(三)龐大的金融服務需求
企業融資和個人貸款大量存在著我國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當中。其中小微企業數量龐大,金融服務需求多,偏偏這些小額貸款在傳統的金融服務體系中難于展開,商業銀行追求高回報和低風險,對于這些高風險個人消費和小額度貸款興趣不是很大,經濟的高速發展又使得這塊蛋糕越來越大,因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帶來了龐大的市場機遇,P2P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在傳統的商業銀行之外形成了有力的補充,成為破解該難題的鑰匙。
(四)更加具有經濟性
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代表便是云計算、搜索技術、社交網絡和大數據等信息交互處理技術。技術本身并無實際價值,只有依托于服務主體才能體現巨大的潛力。這些技術和互聯網結合的互聯網金融的經濟特性體現更為明顯,表現為資產投入更少、管理維護簡單、風險較低等等。資本的逐利必然使得更多的資金進入到這一經濟性明顯的領域,使得該行業走向成熟和發展。因此,更低的金融服務成本與更佳的金融服務體驗是互聯網金融巨大發展潛力的保證。
總體而言,低門檻和低監管成本是最容易改變的兩個因素,規避這兩種因素也是互聯網金融天然的本性。更佳的經濟性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因此對于傳統的金融業的持續沖擊是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能力隨著許多P2P平臺的連接倒閉不斷受到懷疑,無法邁過門檻限制會使得互聯網金融在未來失去信用創造的功能。對于剛剛起步的該行業而言,監管部門應該采取謹慎的態度進行監管,保護互聯網金融的“硬傷”。
結語
科技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新時期下互聯網金融正式頂著科技的光環迎合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盡管剛剛起步,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未來是高增長的朝陽產業,其經濟效益無法估量。我們應該順應潮流,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穩定前進。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86-88
[3]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