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波 胡圣祥
(1、軍事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35 2、國防科技大學財務處 湖南 長沙 410000)
依法治軍是人民軍隊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重要治軍思想。特別是習主席在廣州戰區考察時從實現強軍夢的戰略高度,鮮明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深刻指明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對于建設強大軍隊的重要性。后勤是連接軍事與經濟的橋梁,其間涉及的主體復雜、要素豐富、環節多樣。如何將有限的經濟資源利用好,充分發揮后勤在戰斗力生成方面的保障作用,更加依賴于法律制度來規范管理秩序,理順權責關系。但何種狀態的法律制度保障才能滿足建設現代后勤的需要?本文從公共產品視角,尋找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最優供給,進一步解釋了為什么要“依法治軍”,并為軍事后勤法律制度提出了相關建議。
與私人產品不同,軍事后勤法律制度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的公共產品。由于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需求絕大部分產生于軍隊,因此考察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最優供給,應該將范圍局限在軍隊內部。以下的分析分為兩個步驟,一是考察軍隊范圍內所有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之間的均衡,二是根據均衡狀態時最優公共產品供給來確定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最優供給。為了簡化分析,這里設定了一些嚴格的假設前提。假設一:軍隊屬于完全封閉的系統。由此引出第二個假設。假設二:軍隊內部存在一個虛擬的生產者。在現實生活中,軍隊消耗的私人產品幾乎全部由地方提供,但是第一個假設中已經將軍隊作為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那么為滿足分析需要,這里不妨將地方上的生產者在軍隊內部虛擬化。假設三:最終消費品只有兩種,私人產品和純公共產品。假設四:生產可能性曲線是已知的。假設五:只有兩個軍事消費體X和Y,并且可以根據各自的職能確定其消費偏好。假設六:軍事后勤法律數量與公共產品數量之間為線性相關。首先確定其中一個軍事消費體的收入水平。這里假定Y的收入水平是已知的。由于軍費預算是固定的,即整個收入水平為固定的,于是得到X的收入水平。通過X和Y的收入水平,可以確定他們各自的消費無差異曲線,從而可以得到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公共產品最優供給數量。
如圖1所示,該圖分為三部分,圖a部分表示消費者X對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消費的無差異曲線;圖b部分表示消費者Y對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消費的無差異曲線;圖c部分表示在軍隊內部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我們已經知道Y的收入水平是已知的,其無差異曲線用圖b中Y2Y2曲線表示。

圖1 公共產品最優供給圖
根據圖c可以得到X的消費可能性曲線TT。在曲線TT上所有點的橫坐標與Y2Y2上相對應點的橫坐標都相同,而縱坐標與Y2Y2相對應點的縱坐標的和等于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相對應點的縱坐標。在Y的收入水平已知的情況下,X的消費可能性曲線為TT,且唯一。要想使X所消費的產品組合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用值,那么X的消費無差異曲線必須與TT曲線相切。此時,不論是Y還是X,他們獲得的效用將達到最大化。如圖a中所示,X的無差異曲線應該為X1X1,切點為A(由于無差異曲線不是一條水平線,因此切點不可能為TT曲線的極值點,即X的無差異曲線并不是由TT曲線的極值點決定的)。在切點A處,X和 Y消費的產品組合分別為(Mx',G*)、(My',G*),他們獲得的效用值都達到了最大,即為帕累托最優,此時公共產品最優數量為G*。軍事后勤法律法規數量與公共產品數量為線性關系,即:
L=λG(1)
其中λ為常數,表示軍事后勤法律制度在軍隊內部公共產品中占的比重。當G達到G*時,L則為λG*,我們便知道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最優數量L*應該為λG*。此時,我們也可以從三個圖中看出,滿足上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即為:
MRT=MRSX+MRSY (2)
表示在C處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斜率MRT為X在A處的邊際替代率MRSX與Y在B處的邊際替代率MRSY之和。當消費者由兩個延伸到無數個,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時,此條件仍然滿足。
通過邊際轉換率與邊際替代率之間關系來確定公共產品的最佳供應量,實際上是從理論角度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在原始部落之所以有大量嚴厲的習俗和傳統,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很低,私人產品非常匱乏,為滿足個人需要,即便是一張動物身上的皮毛,也要切成小塊平均分配,盡管現在看來這種分配方式顯得非常滑稽,但是在當時卻是最好的選擇。私人產品的極度匱乏,導致其對公共產品的邊際替代率很大,在生產力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只有依賴于習俗和傳統的規范,才能到少量的私人產品,從而達到個人效用的最大化。反過來,另一個極端,所有人都掌握豐富的私人產品,盡管在理論上公共產品對私人產品的替代率非常大,但是此時公共產品卻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幾乎所有公共產品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獲取私人產品或者為了使私人產品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前形勢下我國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最優供給。為使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相匹配,更好維護國家主權,我國正加快軍隊現代化進程。但是有限的私人產品和不斷擴大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如何發揮這些有限私人產品的最大功效,根據上述理論,就要依賴于公共產品,特別是法律制度。因此,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供給應該處于很高的水平。這便解釋了為什么當前我國要強調依法治軍,建立健全軍事法律法規,使各項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盡管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軍事后勤法律制度體系,但是不論是法律的數量和質量在滿足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的需求上,還存在較大的距離。我國軍事后勤法律制度應從如下方面進行改進。
從軍事后勤法律的權利義務內容來看,后勤法律強調義務本位,即以軍事義務的規定為主,禁止性軍事規范所占比重較大,對軍事權利的規定則較少。因此在立法過程中,應適當增加軍事權利的內容,保證軍人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例如,在軍人權益保障法增加關于傷病殘軍人的移交安置,轉業干部的職務保障,軍隊干部的職務、級別、工資、福利等待遇與地方公務員待遇相銜接方面的法律規范。另外,在發展軍民融合、促進后勤保障社會化的形勢下,軍地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加,應該及時出臺調整軍地權利義務關系相應的社會化保障法。
現有的有關軍事后勤法律法規的立法規范多數是以《規定》、《辦法》等命名的軍事法規或規章,而且軍事法規規章層次居多、軍事行政法規較少。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法規尤其是規章權威性有限,規章只能作為法院審判的參照而不是依據,更高位階的法律缺乏。以軍隊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例,目前具有最高效力的為總后勤部頒布《軍隊采購管理規定》,其下位法包括《軍隊物資采購合同管理規定》、《軍隊工程采購管理規定》、《軍隊物資采購機構審價工作管理規定》和《軍隊物資、工程、服務集中采購資金支付暫行辦法》等。這些立法的效力等級較低,一旦涉及到跨系統、跨體制的利益糾紛而缺乏協調性時,便會喪失其規范職能,從而影響戰斗力的生成。因此,相關后勤法律規范的立法權交給中央軍委或國務院,提高立法位階,從而維護法律的權威性。
在有關軍事后勤的立法中,分類分段的分散立法成為主流,這也是我國當前立法的共通性問題。有關戰時后勤法律制度主要散見于《憲法》、《國防法》、《兵役法》等法律。關于軍隊采購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法律形式,分散在《合同法》、《裝備采購條例》、《軍隊物資采購管理規定》、《軍隊物資采購合同管理規定》、《裝備采購合同管理規定》等法律。立法內容的分散,不利于相關法律條文的查找,增加了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的認知成本,也不利于軍事后勤法律制度目標價值的實現。因此,一定要規范軍事后勤的立法條文,對分散在不同法律中的同類條文進行系統化梳理,匯編成冊,保證后勤法律的整體性,減少其認知成本。
[1]胡軍:軍事法制現代化的挑戰與回應[M].解放軍出版社,2005.
[2]藺翠峰:軍事后勤法制化建設掃描:現狀、問題與對策[J].軍事經濟研究,2002(2).
[3]楊興、尹志勇、劉軍:我國戰時后勤法律制度體系構建初探[J].軍事經濟研究,2007(6).